41度爱情吧 关注:1贴子:677
  • 6回复贴,共1

一个经历过高三的学生的话(我相信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声 明
如果你不是一个能坚持的人,如果你不是一个充满成功欲的人,如果你是一 个甘愿平庸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怎么都振作不起来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很厌恶学习的人,那后面的内容不必看了,什么方法都救不了你(所以后面的内容我假设你不是这样的人)。
切记切记,一颗慵懒的大脑,一个懒散的生活习惯是绝对不可能做出让别人惊叹的成果!
与其机械的拼时间战,不如在短暂的时间内,让自己大脑高速运转起来,精神振奋起来,目标明确起来,好胜心点燃起来,让之前的挫败感不再,让高三的沉闷不再,让高考的压力不再,让之前课业的负担不再,让我们的梦在六月翱翔!
流星,因为短暂而美丽,划过黑寂的夜空,释放出那一闪而逝的光芒,虽然微弱,但却没有人能无视它的存在。人生如同流星,充满了精彩与传奇,如同一支美丽的传说,究竟是否会象流星那样短暂,别人决定不了,上天也决定不了,只有自己来掌握。如果愿意,流星也可以变成永恒。
人生当如流星,让自己成为考场上的一束流星吧!
前 言
从那个帖子开始,虽然我一直没说明,但我真正用意是引导大家进入一种自由学习的状态,比如开头说的“藐视老师、打破权威”以及各种各样的老师会比较反对的技巧(有些很灵活的老师绝不会反对),其实都是为了打破很大一部分同学原来的思维定势,当然,肯定会引来很多质疑。
学习、一定要跟着老师走?
作业、一定要做或者全做?
课、一定要听?
其实、当你真正理解什么是自由的学习,这些问题你便有了自己的回答。目前为止(注意、是目前为止),你学习是为了什么?高考!
山东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在录取时,却仍然只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确实让人心寒。素质教育尚且如此,其他仍然实行应试教育的省份呢?我一些大学同学,高三学校晚上加班到十一点的也有很多,可见高考真是害人不浅。
不过,说实话,很多同学学习都是在做无用功,成绩不见长进,努力却不见收获慢慢也就失去奋斗的动力。。。
这篇文章、并不具体提出怎样的学习方法,而是偏重于学习方法的原理,以及对以前我说的争议性较大并且很多同学没有正确理解的方法做出解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
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需要的是什么?方法仅仅是一方面,再好的方法,没有自身素质的支撑,绝难成功。自身素质其中决定因素便是灵活的思维(相对于定势的思维而不是指聪不聪明,大家智商都一样、除非是弱智,但是显然、弱智是不会来这里)以及长久的成功的愿望。
之前,我以为,大多能理解我说的意思,但是后来发现明显大多不能理解我的意思,这当然于我的表述有关,但是、要用多少字才能让大部分同学理解我的意思呢??而且有些东西确实难以言传、比如“什么是自由的学习”、诚言我也只能用一些例子以期待大家能自己体会到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篇文章、我尽量用一些原理让大家理解更多的原理,从而最终明白什么是自由的学习。
正 文
一、考纲!
把考纲放在第一个讲足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夸张的打个比方,如果考纲对数列不做要求了、那如果你还继续攻数列的话、岂不是做无用功?
当时很多人质疑、说还剩几天就高考了,这方法又有何用?
我说,这十天、如果是我、我能提高一百分。就算明天上午高考、那我还有今天一上午、下午、晚上的时间来准备考试、足以!
以我期末考为例子来说明怎么突击,说明考纲的核心地位。
大学里有些科目有些人纯粹是靠临时突击来应对的。平时因为要学专业外或者由于一些活动等等的原因、我不少科目(比如高数、物理)平时没学过多少。不过一般考试前都有一天左右的空闲时间!



1楼2011-10-23 07:25回复

    如果没有考纲、那备战高考便失去了方向、失去了对考点轻重的把握。
    对于考纲里面“了解”、“会用”、“掌握”等等的要求等级,你各应该下多大的功夫、研究透彻到什么地步,自己心里必须有个谱。
    对于考纲的讲述、就到这里,如果还是没理解.....那我没辙了。
    二、再论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有多重要?
    先介绍一下我大概的学习历程。
    高一、荒废。(高一同样荒废的童鞋们要看到希望哈、高二不能再废了!)
    高二上、觉醒(当时成绩勉强班里前十、580-600左右的分),也开始了寻找一些学习方法,搜了半天总结出来也只有俩字“基础”!
    然后拉一个朋友陪我一起把桌子拉到教室的最后面的角落里、不听课、不做作业,学习方面唯一做的就是把书特认真的从头看起,不断的在目录和内容之间转换,对课本的核心内容、难点研究的很透彻。对于基础考点,采取小雨攻势;对于综合难点,进行狂轰乱炸,各个击破。只要是考点、只要是不顺手的,就硬着头皮做到十分顺手的地步。
    当时的执着程度、可以说是到了一个极致,放弃了中间的月考,因为当时心里很清楚,还有一些东西没弄好。也就是说、我前面所说的“那种感觉”还没找到。其实我从几个星期前便决定放弃这次的月考,目标直指下个月的全校通考!
    PS:当时这么固执是因为我无路可退,当时做出了承诺、对于一个在班里前十都站不住脚的小菜来说、状元可以说是痴心妄想,所以我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不背水一战、拿出极大的决心来改变学习方法、改变学习态度的话,我学习会依然平庸下去。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有独树一帜的勇气和魄力!但是、我不建议大家效仿!切记!除非你也没有退路了。
    大家还在月考的时候、我却在老师办公室里独自啃着还未完全掌握的难点...
    一个月后的全校通考。
    考试过程中、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畅!
    整个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这些理科科目没有一门有一丝的不顺手的地方!
    那种做题过程中的安心、踏实,以及喜悦是以前从未有过!
    最终、人生第一次在班里考第一!高中学习生涯的转折!当时的成绩从久久不能突破的580多分直接突破到640+。
    很难想象、当时的压力多大。把桌子拉到角落、放弃月考,等等的一连串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就连爸妈都不支持我。当时只能把苦藏心里、化为动力,用结果证明给他们看!
    可以说、这两个月的对基础知识的努力,为我以后成绩继续上升打实了基础,而且把基础知识砸的很实。
    当时的水平:
    1、看目录脑中能想起书里的具体内容、并且对重点过程能理解其原理、能独立推导(这算是基础知识勉强过关的一个标准吧)
    2、能解决平常见到的大部分题目,但步骤、卷面、速度等等的还未达到能考全校前几名所需的标准
    3、开始接触高考题,开始接触奥赛(但对奥赛一片迷茫)
    4、语文、英语较差,都稳定在100左右
    5、刚开始实施帖子里面所说的“小本子”撇单词、短语
    6、刚开始实施午睡时冥想一些数学公式、化学基础、物理模型等等的方法
    从这些大家可以看出来一个比较完善的方法的雏形了吧?
    这些都是在那次通考过后总结自己不足时候想到的解决办法,但都是刚开始实施。
    学习历程暂停、回归正题(我为什么讲我的历程呢?而且把每个阶段我的水平、所用方法等等的解释那么清楚呢?从我的历程找到自信、找到自身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吧!)
    何为基础!?
    灵活灵活再灵活的去理解什么是基础知识、!
    你可以理解为、基础知识就是你觉得你应该会、但做起来就是不顺手的知识,就是高考必考但你却很反感(本质上是你很害怕)的题目,就是你心里觉得会但一实践起来却感觉技穷的知识。
    


    3楼2011-10-23 07:25
    回复

      看出来没,都是自己的软肋!
      现在要做的、就是攻击自己的软肋,把不顺手的硬着头皮弄顺手,反感的(害怕的)咬着牙弄的透透彻彻,感觉会但一实践却不会的就将实践进行到底!
      让自己变强的唯一方法就是让自己没有弱点!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理科生、减数分裂都特熟悉,但是,你能不看书的把减数分裂每个阶段的图像特征(包括染色体特征、纺锤体特征、核膜特征、纺锤丝特征等等的)都信手拈来的画出来吗?(是画出来!画!而不是空想!去实践!)
      如果感觉很别扭的话、你基础知识还差得远。
      基础知识到此为止、希望大家能理解了。
      三、考试强化!
      上面说那么多,都是为了考试服务,这也是最后一节。
      有了考纲的指导方向,有了硬实的基础知识做后盾(我默认你前两节都做的很好了),剩下的就是去征服考试了,到了见真章、让别人见证你努力的成果的时候了,跃跃欲试吧?
      为一朝光辉,十年寒窗苦读!
      关于考试,大家会有种种的问题,比如分数大起大落、止步不前等等的,关于这些帖子里面说了很多,不再赘述。
      这一节里,我会继续用实例来讲解,并且会对我帖子里面说的一个我自认为极其重要的方法做出解释,争取让大家领会到那种方法的奥妙和原理。
      上一节说过,从580到640的突破,这节讲我从640到670的突破!
      PS:看这篇文章的童鞋里面应该有不少在及格线徘徊的吧。?这种童鞋呢,你们就更要好好领会我上面两节所说的“突击考试”、“基础知识”了。你们可能有时候听课都有障碍吧?那样的话,倒不如不听。既然听不懂,听了就是浪费自己时间,反倒不如看书自学,硬着头皮坚持着砸实基础知识,你会成功的。(我默认你能坚持,相信你可以坚持!)
      其实到了640的分数,大家考试的时候一般就会有那种很顺手、做不出的题目不多的感觉了,因为这个时候八九成的基础知识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偶尔有些弱点存在。
      但明明一场考试感觉(比如理综、数学)所有题(除了压轴题吧。。)都会做,但成绩出来却总是老样子,数学130+(甚至更少),理综230+(满分按300算),偶尔这门考好了,那一门却扯后腿,总分还是那么多,一直不能突破并且稳定,对吧?
      其实大家都知道原因,数学压轴题(或者个别难题)做不出来、会做的却在步骤方面小错不断,物理要不是看错条件要不就是少考虑了摩擦力、加速度方向改变,化学忘记或者错记化学方程式(条件、沉淀号、气体符号、离子符号)、物质性质等,生物答题语言不准确、不科学、不专业,或者知识掌握不透彻等。
      这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毛病...不能总归结于考试失误或者发挥失常吧~?
      如果你认为只是马虎、发挥失常、失误,那你基本不可能能突破并且稳定(指的是每次、每次!)在高分段。
      而且,这种毛病和想法尤为突出的往往是些挺聪明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可以说每个班都有,成绩往往是前十名或者前五名,但却一直不能稳定在校里、市里、省里前几名。
      如果不能改变“我很聪明,不怎么学就能学好,平时没考好只是失误,高考一定能考好”这种想法,那你只能期待你高考人品爆发了。
      这个阶段的突破点在哪?
      第一、英语
      第二、数学压轴题
      第三、理综、数学细节问题
      继续用我的学习历程来说明怎么突破。(现在高二已经快要结束了)
      当时的水平
      1.英语用那个本子记单词、词组坚持了几个多月了,词汇量足够对付高考
      2、数学奥赛突破
      3、理综、数学开始大规模做整套高考题、模拟题(当时我们理综还没整合成一张卷呢、三科分开考的,但凡事要提前准备嘛)
      


      4楼2011-10-23 07:25
      回复

        4、英语开始魔鬼训练
        5、开始意识到考纲的核心地位,好不容易弄到了考纲,参照着考纲复核自己知识点无漏洞,一些难点都已经被之前各个攻克
        6、语文、英语还是薄弱,理综时间不够用,数学成绩总是不尽人意
        先说英语。
        之前英语一直很稳定,都是100-110~
        英语想要突破,有两个前提。
        1.词汇、词组跟得上
        2.第一卷对得起观众~
        当时我用的是天星的《45套》,每天做1-2套(只做第一卷除了听力之外的部分)。
        开始时候错的很惨~ 《45套》在教辅里面属于难度较大的卷子,里面单选陷阱多,完形、阅读难度大,而且问题设置的专朝你要害。
        最开始的时候,给每一个模块定了一个时间上限,比如单选10分钟,完形15分钟等等的(这个时间是我随便说的,不具参考价值)。我建议大家开始的时候也这样规定了时间,有利于后期英语整体对时间的把握。
        当时第一卷大概要做一小时(当时太嫩啊,可是我可下了狠心了!~),但是每做完一张卷子,我都会用几倍的时间去认真的反思、总结、研究这张卷子,到了后期做的多了时,还会拿出其他卷子放在一起对比,总结高考规律、考点、陷阱等等。
        大家可能会问,一张英语卷子,研究什么?值得用那么多时间?
        其实,一张优秀的卷子,包罗万千,暗藏玄机与出题人的心血。
        先说学校里最重视的一部分——单选(这点学校真是太误人子弟、太浪费学生时间了!如果老师会教学的话,到了一定时期,几天就可以将那些磨磨叽叽讲三年的东西弄完,效果还更好,可学校里一味的重复(注意这两个字!)发语法教案、单选几百题等等的垃圾东西,完全侵占了学生的时间,结果做了三年,做了上万单选,也没见出什么效果,真是可气!为什么刚才我强调“重复”这两个字呢?因为学校第一次发那种语法教案的时候(高二),我珍藏,但是到高三又开始发,这便罢了,可一直不停的发,还有单选几百题配套,就那点语法、就那点考点,却用了高三绝大部分时间去讲,讲来讲去就讲那么点东西,反而冷落了最最重要的阅读理解。我相信不止我们学校这样,大部分学校应该都是这样教英语的,悲哀!更悲哀的是学校发了教案、单选几百题,同学们还傻不拉唧的去做,我想问,有用吗?这样你会获得自我安慰、获得老师的表扬,可是,你英语突破了吗?单选能做到全对吗?就算能稳定全对了,明明可以用少十多倍的时间达到同样的效果,你却跟着学校的白痴政策一起那样,值得吗?)
        上面括号里说那么多,实在是因为那个太关键了太关键了,学校为了单选、为了语法付出了太多太多,得到的太少太少,下面看我所说,这部分我会重点说。
        单选,属于对于词汇、语法的考察,词汇部分不多说,但对于语法部分,你做的这套卷子里面总有模棱两可、不确定或者不知道属于那个考点的题目吧?
        一道题目,四个选项,可能包含了四种易考(注意这两个字)的语法(为什么我不建议大家抱着语法书啃呢?因为那太太太笨了~学习要讲究一针见血,一本又厚又枯燥的语法书,绝对会让你对英语望而生畏,还浪费了时间,赔了夫人又折兵,更关键的是,高考涉及到语法的只是单选、完形里面的部分题目,而且涉及到的语法每年变化又很小(注意这句话!),考来考去就那么多语法考点,这种情况下你去啃厚厚的语法书,岂不是有点愚公移山的意味了?所以,我觉得学习“高考英语语法(咳咳、注意这几个字哈)”十多套卷子足矣,本来就是很简单的事,何必大费周章呢?时间可宝贵,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可不能浪费在无用功上。)
        既然这样,这四种语法你掌握了么?其他的单选题目你明白了么?
        没明白的话,有两种选择,一是立马去翻之前收藏的语法教案(刚才我说的珍藏的一份),从那里面把这个语法考点弄透彻,二是先不管、去做其他模拟卷子的单选,然后把这几张卷子拿出来对比(肯定有卷子里有这个考点的题),然后这几道题对比着自己分析,自己总会给出个假设吧?然后去问老师自己假设的对不对。
        


        5楼2011-10-23 07:25
        回复

          我推荐第二种,这样由于是自己总结的,所以印象深刻,掌握的会更透彻,也会增加自己的信心,对语法也不那么排斥了,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征服了它了!我一般都是用第二种。
          等你做个十多套卷子,你一张张翻开看他们的单选,你会发现,这十多张卷子里面的单选相似题目起码得有70%,剩下的30%也是一些情景交际、词汇、词组等等的,也就是说语法方面就那么几道题。
          我们可以这么说,会了那么几道题,你便会了学校里教了你三年的东西,也可以说学校教了你三年英语,其实也就教了你那几道题(稍微夸张了点,但八九不离十),也可以说,高考英语语法也就是几道题而已,仅此而已。
          会了那几道题,你便会了那些所谓的“单选几百题、单选专题训练”等等的东西。
          这样一说,英语是不是一下子没那么庞大了?学习方向是不是明确了?信心是不是增强了?是不是觉得学校的做法很可气很幼稚了?
          完形不说。(到后期,我单选一般五分钟以内就搞定了~还记得我高考的时候,每道单选都是一扫而过,在我看来,那都是“原题”,一共才用了三分钟多点~对答案之前就知道肯定全对。如果上述我说的你做的很好,能坚持,你也能达到这地步。不说完形、不是因为完形不重要,恰相反,完形我用的时间比其他大多数同学用的时间估计都要长,因为完形和阅读想要做全对,可不是单选那么简单了。)
          下面说重中之重,阅读!
          我帖子一开始就说了,我学英语的时间很少,而且那很少的时间内,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在学阅读(而学校教学的重心却放在单选、可笑可悲),帖子里面有的内容我不重复,下面开始对大家疑问较多的地方做解释。
          问题一:
          阅读如何当成完形、单选来做?
          我说过,一篇好的阅读,我至少做三遍。第三遍以后就把他当成单选、完形做了(也可以说把这篇阅读当成课文了)。
          很多时候,阅读里面一句看似很普通的话,你一眼读过去立马明白了它的意思,而且觉得理所当然似的,可是,如果去掉其中的一个词,给你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让你去选择,你那会感觉那么理所当然吗?估计你都不确定该选哪个了吧?
          那开始为什么觉得理所当然呢?
          大家可能想到了,语感!
          这就是语感!那种读过去理所当然的感觉就是语感!
          有的人读得多了,那种“理所当然”的感觉重现的多了(当然,一般自己也意识不到,除非在看到我说的这段话之前你就想到过我说的这些),语感也就强了。
          这还没完,一篇阅读的开发价值远不止于此,仅加强了一下语感岂能满足?
          再细细的读这句话,挨个单词的读,你会发现,这句话里面竟然包含着一个经常考的词组、单词,甚至有可能今天刚学或者什么时候刚看到的一个单词在这个句子里面出现了,这不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单词、词组么?
          接着读这句话,你会发现这句话竟然用了一种经常考的句式结构,而且包含了同位语从句、时态等等的语法,这不相当于又巩固了一遍语法么?而且对句子结构的剖析能力也增强了。
          把这么多句话串起来读,通读这篇文章,你阅读水平、阅读速度不都提高了么?
          上面的那么多,都只是开胃菜而已,最重要的价值,还没开发呢。
          上面涉及的,依然还是词汇、语法的范畴,只不过多了个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逻辑判断、心理分析!
          这才是研究阅读的重头戏!一场逻辑的游戏。
          大家平常都有这种情况吧?做阅读的时候,四个选项轻易排除了两个,剩下两个感觉有点像,而且貌似都没错,犹豫来犹豫去的,咬咬牙选了一个,最后核对答案发现果然选错了~
          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吧?O(∩_∩)o
          实这正是阅读最让人头疼的地方,有些题总有两个选项拿不准,而那样的题往往都蒙错~
          


          6楼2011-10-23 07:25
          回复

            我说的研究阅读,最多的时间是去研究这两个所谓的“模糊选项”。
            个人认为,考好英语所需要的逻辑能力要比数学高,做英语完形、阅读的时候,要将自己的感情色彩去掉,像个只剩下逻辑思考的机器人才行,不然的话,总容易钻牛角尖,总容易错。
            英语的阅读世界,逻辑是唯一通用的语言,文章里面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我以为” 等等的主管概念。
            模糊选项该研究什么?现在我默认为你已经去除了浮躁、去除了个人感情色彩。
            首先,研究语气。凡是话,都会有语气轻重的区别,看看这两个选项哪个语气重,哪个语气却有种风轻云淡、事不关己的感觉(这种往往是正确的),对于语气很重的,要小心了,很可能是不符题意的。
            研究包含关系。非常仔细的去读这两句话,很有可能其中一句话包含了另一句话,也就是说,假设A正确,但B包含于A(就是B是A的子集),所以B更正确,因此A不可能正确。明白?这一招百试不爽,每次都用,和语气分析法结合着用那可是很爽的~告别犹豫!
            研究侧重点。经常会有两个意思很相近而且都没有违背文章本意的干扰选项,这个时候语气说的都很含蓄(很专业~一看就像是好人那种。。。大家生物答题就要学会这种“含蓄”、“朦胧”,不信的话你去研究高考生物解答题的答案,那话说的当真是风轻云淡,又有种蜻蜓点水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答的无关痛痒,恰到好处,显得很成熟老练~),而且也没有包含关系,那就要研究他们的侧重点了。凡是话,都有个针对的方向,这种情况下,这两句话的针对方向肯定是大差不差、但又多少有点偏差。很难读出差别吗?
            其实不难,因为这时候的你已经只剩下逻辑判断了,一点点的差别你都分辨的出来,取其中最贴近文章本意或者该问题的选项即为答案。
            当然,将这几种分析方法用的融会贯通、信手拈来靠的是平时的磨练与钻研。
            至此,一篇好的阅读才算是开发完了。
            试问,你做过多少篇阅读了,然而,又有多少收获?
            我觉得,这样做一篇阅读,胜过做百篇!
            效率、成果都是这样练出来的!
            完形呢?会了阅读的分析,当完形(往往也是排除了两个)出现模糊选项的时候,也是去分析吧。
            切记,英语很理智,英语比数学更不需要模糊,英语需要确定!
            把一张英语卷子里面所有的不确定都钻研为确定,那第一卷满分离你便不遥远了。
            以上这些不是一下子领悟的,也是经过了一个很长的阶段一点点明悟的。但当完全明悟的时候,英语想考差都难了,高三英语再难再怎么,也没下过130,最高的一次甚至146~
            但是,说实话当时我很不愿意做英语,因为做一套英语太累了,我宁可做三套数学也不
            愿做一套英语,每一次做完形、阅读,那都是绞尽脑汁,极尽思维,就是为了让自己做的比标准答案还标准!每次做完英语真的都感觉脑细胞死一堆呀~
            问题二(也是我备受喷的一个。。。):
            英语作文五分钟写完,而且分数不低于25?
            摸着良心说,我说的是真的!而且有这种能力的人,只我们班就有两三个。在这几个人看来,高考英语作文如果真较了真的去写,那真是。。。
            五分钟内写完、能做到?
            试问,整个高三我背了三大段万能段落+十多句经典模版句子,每次考试都用,不管什么题目,多多少少都能夹杂不少万能句子,用到我都无语的地步了,这种情况下,120多个词的作文超过五分钟那才叫奇怪。
            于分数不低于25.。首先,我苦练过卷面(注意,是卷面而不是字体!连卷面不等于练字体!我怎么练卷面的?很多同学哪个字帖在那练呀练。。。我呢?我之前说过重复做数学、理综套卷对吧?解答题需要书写吧?像理综、文宗这样的需要书写速度吧?就是在一遍遍的重复做套卷中把书写速度、卷面整洁度、步骤完整度给锤炼出来了,你算算,一举几得?),再者,我背的句子都是精挑细选的(平常老师整天逼着大家背作文、背课文。。真是浪费时间~不需要多,三篇经典万能作文,足以应付高考英语作文。),这种情况下,分数能低吗?
            


            7楼2011-10-23 07:25
            回复

              问题三:
              用小本子记单词每天要记多少单词,每天看几次等等的。
              说实话,这问题问的太生硬了,自由的学习、自由的学习!
              没有限制!没有限制!
              想看了,就瞄几眼,每天可以时刻都去瞄,也可以偶尔瞄几次,顺你心意去做,觉得怎么适合你就怎么做。关键在于,坚持!坚持!
              这个方法类似于什么?类似于群秒的魔法,见效慢,但一旦见效,就是一片怪物的倒下,就是一堆单词的彻底记住,而不是今天记住过几天就忘了,是刻在你脑子里了!
              英语到此全部结束。
              下面说数学、理综。
              经过英语的一番洗礼与蜕变,总分起码又提高了20-30分吧~?分数估计也能稳定在670了。剩下的怎么提高?
              数学压轴题,这个由于我学过半年奥赛(可惜当时我大病了一场,没能去奥赛考试。。),再加上经常总结做题规律,所以一般我能做出来。
              这个不强求,毕竟有些压轴题确实太难了,甚至到了可能全省没一个做出来的地步,所以这个我不多说,大家量力而行,能拿多少分就拿多少分。(也说不定那年会比较简单哦~)
              剩下的,最后一个重点。
              细节!
              计算错误?步骤不完整?速度跟不上?方法不熟练?卷面不满意?
              那就,炼!
              我说过,重复做套卷。这个方法对我的作用极其大,将我从670突破到690+(唯一的遗憾还是语文上不去。。。)。
              但是,这个方法产生的疑问很多,喷的也很多。
              总结一下,问题大概有这些:
              做了那么多遍,答案一眼就看出来,再做还有用吗;
              一个高三就做这么几套卷子太少了吧?
              我高一(二),很多知识都没学,那些套卷根本没法做,这方法对我没用吧?
              平常没那么多时间去做套卷啊。
              做过一遍后卷子上都有痕迹了,再做一看就知道答案了(这问题问的。。。)
              其实,问题根源在于,问这些问题的童鞋不懂什么叫自由的学习、自由的学习。。。
              选择题一眼看出答案,那好,你能一眼看过去,这道选择题的思路能清晰的在脑中浮现吗?能的话,这道题可以不做了,不能的话,认真再做。
              重点在于解答题啊...
              选择题只是在脑中重现思路即可了,真正需要在一张干净的纸上(而不是在原卷子上、不然你怎么炼卷面、步骤?自己一定要动脑想想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认真重做一遍的是解答题!
              平时没那么多时间做套卷?
              一节课的时间有没?用一节课的时间把之前做过的一套卷子的解答题认真做完,总能做到?毕竟是之前做过的卷子。
              这样下来,你一星期能做到少卷子的解答题,能训练多少?很多很多吧?
              嫌做的少?那就多找几张卷子交叉着做。。。
              知识没学、没法做套卷?
              那好,自己从作业里面抽几道好题,拼凑成一张套卷做不行吗?非要做成套高考题?
              其实,这一个个真不是什么问题。。。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大家体会到什么是自由的学习了么?
              我尽量用自己单薄的语言来贴近那层意思。
              自由的学习就像自主餐厅一样,自己搭配食物,而不是学校某些餐厅那样给所有学生定制的套餐。
              自己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感觉那里该学,就学什么。
              这种情况下,不在乎老师布置的任务,不在乎学校的种种限制,只要是你觉得是最有利于你学习的,就去做,哪怕违背了老师的意愿。
              我们要知道,总有一种方法对你来说是最高效的。
              什么是最高效的?最短的时间,获得的收获最多。
              如果老师要求你做的方法恰好(注意这两个字)是最高效的,那就听老师的;但如果不是,那就不听老师的。(体会到没?)
              开始可能会挨批评~可等你大成之后。。年级主任都来找你给学校同学讲授学习方法。
              到这里,所有重点内容基本该讲的都讲了,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讲秒杀,这个待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都说高考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但总有一些人懂得另辟蹊径,自己再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小桥或者轻舟,绕过千军万马,最后取得了成功。
              说真的,若想脱颖而出,就要有另辟蹊径的勇气,否则就会淹没在千军万马之中。
              敢不敢改变,有没有决心和魄力,是你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起点低不怕,怕的是你没有冲击顶峰的勇气!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别人能考第一自己就不能?
              相信自己!
              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不要让它蹉跎而过!
              煽情的话我就不多说啦,来个直接的,祝大家金榜题名!
              有点俗,哈哈O(∩_∩)o 。。
              


              8楼2011-10-23 07: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