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都是南宁“名校”的优秀生;他们或在今年的高考中表现出色,或已被保送到中国的一流大学;他们都不是死读书的人,甚至可称为多才多艺;他们都很有主见,与他们交谈,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青春的活力,还有“少年强则中国强”的自信。
高考“放榜”之际,本报记者走近几位南宁“名校”高材生,记录他们有关高考、学习的经验,及人生感悟的故事,并编发见报,以供读者尤其是中学生及家长们分享。
阅读提示
南宁二中文科高分考生
(高考分数623分)
李卓颖:
相信自己
她真的“行”
宽松的成长环境
让她学会自律
相信自己
她真的“行”
6月22日,南宁市二中高三(15)班的文科考生李卓颖,得知自己高考总分为623分时,非常高兴。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李卓颖,请她讲述了自己的高考复习心得。
“高考复习阶段很重要!”李卓颖这样说,“第一轮复习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跟上老师的脚步,及时解决问题。第二轮复习时,开始积累知识,做些模拟题。第三轮复习时,就是心理战了,无论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平时的知识巩固好,相信自己一定行。”
对于如何调整心态,李卓颖也有自己的方法。很多考生都有迷茫的时候,这时应与家长交谈沟通,获得家人的支持。累的时候,可以和同学去散散步,看看学校里的树木、水池里的观赏鱼。再一个就是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同时,考生也可以听听学校开设的心理课程。而学长说的“不要相信命中注定,要相信水到渠成”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李卓颖。
家庭的环境以及家长给予的激励也会影响着考生。李卓颖的父母给她提供的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尽管父母对她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她还是学会自律自觉。“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爸妈也希望我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他们从没有给我设定目标,我只是按照我一直的学习习惯来学习。在高考前,我连续几次模拟考没考好,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收获,感觉很崩溃;但打电话回家时,家人说,没事的,又不是最后一次考试,继续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李卓颖有时会厌烦这样平常的安慰,觉得没用。家人就会说:“我们的安慰对你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主要还是得看你自己,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学会承担失败。”李卓颖因此学会坚强面对困境,走出了心理阴霾,迎击高考。李卓颖从小就很认真学习,而家里有宽松的成长环境,自己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所以从不让爸妈操心;加上小学、初中、高中所在的班级都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激励,使得她最终考取了理想的高考成绩
甘杰威:
南宁二中文科高分考生
(高考分数624分)
淡定心态
助他成功
始终坚持“自己跟自己比”
高考前100天才感觉有压力
淡定心态
助他成功
在旁人眼里,高分考生总会有多个“诀窍”,但甘杰威自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毫无特色可言。
高考成绩公布,甘杰威得知自己总分为624分,除了英语有超常发挥,其他3科成绩比平时还略低了些。
高中学生时常会感叹考试多、压力大,而甘杰威是个例外。在高考来临之前,他一直觉得考试名次并不重要,直到高考前100天,他才开始对自己的成绩有所担心。这种心态或许来自于他始终坚持的自我要求——自己跟自己比。
“自己跟自己比,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甘杰威说。如果老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很容易将自己的长处拿来与他人的短处比,或是很容易将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短处比,前者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后者容易导致不自信。就考试而言,名次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获得进步。
“自己跟自己比”,这一个对甘杰威影响至深的座右铭,是他在初二年级时从《哈佛家训》上看来的。
与其他家长不同,甘杰威的父母对他的学习可以说是“撒手不管”。就拿看书来说,有的家长如果发现一本好书,可能会直接拿到孩子面前,要求他或她一定要尽快看完,看完要说出或是写出读后感。甘杰威的母亲只是悄悄地把书摆到书架上。
甘杰威的父亲是一名职校老师,母亲是家庭主妇。据甘杰威说,父母从未插手过他的学习,从没有问过他是否要上什么兴趣班。小学时甘杰威曾上过英语兴趣班和作文兴趣班,这是他主动要求的,因为当时有表哥做伴,他觉得还蛮好玩。
《论语》、《史记》、《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初中时期,甘杰威在南宁二十一中就读,当时学校、老师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他花了不少时间研读历史著作。这些阅读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笔财富,直接表现为高三时历史学科成绩曾取得第一、第二名;更重要的是,较大的阅读量使他眼界开阔,自信淡定。
高考“放榜”之际,本报记者走近几位南宁“名校”高材生,记录他们有关高考、学习的经验,及人生感悟的故事,并编发见报,以供读者尤其是中学生及家长们分享。
阅读提示
南宁二中文科高分考生
(高考分数623分)
李卓颖:
相信自己
她真的“行”
宽松的成长环境
让她学会自律
相信自己
她真的“行”
6月22日,南宁市二中高三(15)班的文科考生李卓颖,得知自己高考总分为623分时,非常高兴。记者随后电话采访了李卓颖,请她讲述了自己的高考复习心得。
“高考复习阶段很重要!”李卓颖这样说,“第一轮复习时,要认真听老师讲课,跟上老师的脚步,及时解决问题。第二轮复习时,开始积累知识,做些模拟题。第三轮复习时,就是心理战了,无论如何都要相信自己,一定能把平时的知识巩固好,相信自己一定行。”
对于如何调整心态,李卓颖也有自己的方法。很多考生都有迷茫的时候,这时应与家长交谈沟通,获得家人的支持。累的时候,可以和同学去散散步,看看学校里的树木、水池里的观赏鱼。再一个就是心理暗示:相信自己。同时,考生也可以听听学校开设的心理课程。而学长说的“不要相信命中注定,要相信水到渠成”这句话,也一直激励着李卓颖。
家庭的环境以及家长给予的激励也会影响着考生。李卓颖的父母给她提供的是宽松的成长环境,尽管父母对她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但她还是学会自律自觉。“我是家里的独生女,爸妈也希望我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他们从没有给我设定目标,我只是按照我一直的学习习惯来学习。在高考前,我连续几次模拟考没考好,觉得自己的努力付出没有收获,感觉很崩溃;但打电话回家时,家人说,没事的,又不是最后一次考试,继续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李卓颖有时会厌烦这样平常的安慰,觉得没用。家人就会说:“我们的安慰对你起不到很大的作用,主要还是得看你自己,自己要对自己负责,学会承担失败。”李卓颖因此学会坚强面对困境,走出了心理阴霾,迎击高考。李卓颖从小就很认真学习,而家里有宽松的成长环境,自己觉得学习是快乐的,所以从不让爸妈操心;加上小学、初中、高中所在的班级都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激励,使得她最终考取了理想的高考成绩
甘杰威:
南宁二中文科高分考生
(高考分数624分)
淡定心态
助他成功
始终坚持“自己跟自己比”
高考前100天才感觉有压力
淡定心态
助他成功
在旁人眼里,高分考生总会有多个“诀窍”,但甘杰威自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毫无特色可言。
高考成绩公布,甘杰威得知自己总分为624分,除了英语有超常发挥,其他3科成绩比平时还略低了些。
高中学生时常会感叹考试多、压力大,而甘杰威是个例外。在高考来临之前,他一直觉得考试名次并不重要,直到高考前100天,他才开始对自己的成绩有所担心。这种心态或许来自于他始终坚持的自我要求——自己跟自己比。
“自己跟自己比,才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甘杰威说。如果老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很容易将自己的长处拿来与他人的短处比,或是很容易将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短处比,前者容易产生虚荣心理,后者容易导致不自信。就考试而言,名次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获得进步。
“自己跟自己比”,这一个对甘杰威影响至深的座右铭,是他在初二年级时从《哈佛家训》上看来的。
与其他家长不同,甘杰威的父母对他的学习可以说是“撒手不管”。就拿看书来说,有的家长如果发现一本好书,可能会直接拿到孩子面前,要求他或她一定要尽快看完,看完要说出或是写出读后感。甘杰威的母亲只是悄悄地把书摆到书架上。
甘杰威的父亲是一名职校老师,母亲是家庭主妇。据甘杰威说,父母从未插手过他的学习,从没有问过他是否要上什么兴趣班。小学时甘杰威曾上过英语兴趣班和作文兴趣班,这是他主动要求的,因为当时有表哥做伴,他觉得还蛮好玩。
《论语》、《史记》、《世界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初中时期,甘杰威在南宁二十一中就读,当时学校、老师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他花了不少时间研读历史著作。这些阅读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笔财富,直接表现为高三时历史学科成绩曾取得第一、第二名;更重要的是,较大的阅读量使他眼界开阔,自信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