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友雅吧 关注:377贴子:5,047

【资料】平安时代相关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服饰相关]
天应元年(781年),桓武天皇即位。自此开始推行新政,一扫佛教政治的流弊,将律令政治推向了前台,这标志著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天皇迁都平安京,奠定了後来1100年间作为日本首都的基础,日本史上一般都很重视这次迁都,以此作为划分时代的标志。与前代的奈良时代相呼应,把自此开始到镰仓武家政权成立以前的400年称为平安时代。 

——〔日〕阪本太郎《日本史概说》

要用简单的语句概括平安时代的特徵,是很难做到的。律令政治的发展、鼎盛以至衰亡;公卿文化的繁荣;日汉交往的频繁;武家势力的兴起——在这个时代中,日本一面从中华帝国努力吮吸著文明的乳汁,一面在本国特有的环境中小心翼翼地呵护著刚刚成形的文化体系。也是从这个时期起,日本文化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服饰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在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平安时代的男女服装,以广袖宽裄,庄重优雅而著称;日本独特的服装形式,也在这时基本确立。其时代代表是男子的束带,女子的十二单衣礼服。

男子 :
狩衣 平安时代贵族的家居服。 
束带 官员上朝时的正式礼服。 
衣冠 官员宿直制服。 
直衣 公卿日常便服。 
直垂 武士阶级礼服。 
其他 各种神事服装。
 
女子
十二单衣 贵族女子的正装。 
壶装束 外出服装。 
细长 儿童服装。 
汗衫 儿童服装。

图暂时找不到了~因为那个日站貌似是关闭了。


1楼2006-06-24 22:31回复

    步行:
    首先,保持正确的直立姿态,之後迈出下位侧的脚。前进的时候,视线要保持在距身体二十尺的前方(即不要过分抬头,亦不可低垂颈首);双脚微微弓起——不过在茶道中,脚是要完全放松著地的;至於脚後跟,最好不要抬得很高;膝盖也尽量不要弯曲。男子的步法,以直行为优;女性的方面,为了要展示出飘逸的美感,则需以身体中心的延长线为轴,脚缓缓划圆前进。
    步行的速度,分为「缓步」(一呼吸一步)、「平步」(一呼吸两步)和「急步」(一呼吸四步)三种,通常使用平步。此外,在宫廷仪礼的场合,还有一种「练步」——双肘张开,脚跟放松著地,慢慢前行,单脚迈出的间隔为三呼吸,是一种缓慢悠闲的速度。「平步」的速度大家都应该很清楚了。至於女子,因为著?的关系,所以最好用「缓步」的速度。此外,直行的步数方面,公家以奇数为最好。
    从贵人面前退出时,背对其向外走称为「退步」;虽然没有特别的规定,但是如果在途中突然停下,则被视为一件非常失礼的事情。

    前导和供奉:
    为贵人作向导时,要保持在其左前的方位;而跟随高位者供奉时,则需在其左後行进。

    膝行:
    在正式的礼仪场合,为了表示的贵人的尊重,自己方座位向前行进时,要以手拄地,保持跪姿前行,这就是「膝行」。由於女子在室内很少站立,所以平日的起坐基本都用膝行。因为膝行的礼式较为复杂,所以在这裏只是简要介绍一下。首先要弄清的是,「膝行」决不是指两膝并拢著地,之後向前慢慢移动的姿态——因为如果这样做,裤就会起褶甚至掉落下来。所以正确的膝行方法是:
    保持基本的跪居姿态,之後先稍稍前移下位侧的脚(一般移到上位侧脚的中间),使膝盖微微突出。之後身体稍向上位侧方向倾斜(即以此脚为重心),再移动上位侧的脚,使此膝为突出之膝盖,身体也随之将重心转移到下位侧一边。这样交互变换,要点是绝对不要让其中一脚的脚趾超过另一腿膝盖的延长线,否则便示为失礼。在移动过程中,双手轻轻握拳,放於腰前。此外,这种膝行方法只适用于贵人坐席距自己较近的情况下,如果距离很远,那麼不得已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脚趾也可超过膝盖。

    敬礼:
    公家在相互寒暄时,可使用「拜」(90度)、「平伏」(60度)、「深揖」(45度)、「小揖」(15度)等礼节,这是根据腰弯曲的程度不同而划分的。如果手中持有笏板,在行礼的时候,要双手握笏以示尊敬。垂首的时间「拜」和「平伏」为三呼吸,「揖」一般为一呼吸。<BR>乐坐敬礼时,若手中有笏,则双手握其置於身体正中(「正笏」),低头行礼;若没有持物,则双手平放膝上,之後行礼。女子持衵扇的敬礼方法与男子持笏相同——这些与武家使用的两手著地(塌塌米)的礼式是不同的。

    其他:
    穿越御帘的方法:
    如果御帘是卷起的,那麼只需微低头颅,自左侧(即下座侧)穿过。若御帘是垂下的,那麼应用左手将其卷起,然後穿过。

    登阶方法:
    与穿越御帘一样,要从楼梯左边向上登爬。不论男女,都要先迈左脚(下位侧的脚),男子直行,而女子则稍向右侧倾斜;在迈第二步时,男女都要向右倾斜前进。所以,男子左右两脚的方向是稍有不同的,而女子则保持同向。总而言之,前进时身体是要向右侧倾斜的,这与现在直行的步法有很大区别。
    持笏:
    笏板一般是在穿著束带或参拜神社的时候使用的。持笏时,必须以右手握之;就具体方法而言,则四指在外,一指在内自下端持亦可;拇指与小指在内,其他三指在外持之亦可。此外,在敬神和宫中礼仪的时候,需要以双手持笏。

    持扇(桧扇、蝙蝠扇):
    男子方面,与笏相同,持扇要用右手。在正式场合中,扇尖需向下倾斜,这与持笏时必须保持其直立是不同的。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则不需要特别注意这点。因为桧扇是由笏板演化迩来的,所以使用的方法也与一般扇子不同。夏天时纳凉用的蝙蝠扇则没有这些礼仪规定——这种扇子的扇骨武家一般以黑漆涂之,而公家则使用白木,当然,这种区别也不是非常严密的。此外,穿著狩衣时,手中则持中启(一种扇名,又称“未广之扇”),这时也要稍稍倾斜扇身,使其前端微向上翘。
    女性持扇,若不需以其遮挡面容,则一般将桧扇(衵扇)闭合,以六色彩线绕裹其上。持扇的方法基本为:右手握其下部,使扇尖微向上斜;左手握在中间(拇指在上,四指在下),起支撑、美观作用。

    馀记杂思

    其一
    头戴冠帽时,为防止冠缨打到左右邻人的面目,必须避免剧烈的动作;
    其二 
    因为塌塌米的边缘象徵著地位和品阶,所以绝对不可以踩踏;
    其三 
    谈话时,大张开口是一种非常失礼的行为,所以要用半开的扇子遮住嘴巴;而女子在说笑的时候则需垂首,以扇面覆於唇上。
    其四 
    前行的时候,要走左侧——这是一种自谦的表示,因为从其他人的视角看来,右是下座侧的位置。
    其五 
    持物必须握於右手,而以左手於下支撑。此外,手持饰物时,不要五指皆用,而应留出一指作为装饰。
    其六 
    公家以奇数为尊,因此不论是步数还是其他物品(如结扣时,一般使用单扣),都习惯单数;而武家因为阴阳道的关系,则多选用双数。
    其七 
    由於公家长年受到阴阳道理论的影响,所以非常重视鬼门和吉位。各种行动都根据这些方位而有所变化。
    其八 
    因为穿著正装时衣物十分厚重繁杂,因此需尽量少喝水以避免增加上厕所的次数。


    3楼2006-06-24 22:45
    回复
      ■香的历史■

      香是6世纪中叶时随佛教一同传入日本的。最初的时候,香仅仅作为宗教佛事的供养香具被寺院使用。到754年鉴真东渡时,香料的练制工法与大量佛典一起被带到了日本。随著时间的推移,香开始成为贵族阶级的生活用具——「玩香」的习俗渐渐推广开来。
      当时,香的用途非常广泛:熏在衣服上的香称作「移香(うつりが)」;屋内的熏香叫做「空薰物(そらだきもの)」;不加修饰摆放於屋中的香则叫「置香」。以上这些,都已成为贵族日常的生活习惯。


      ■六种薰物■

      在平安时代,香被称为薰物,配合不同的气味,又被分为六种,这就是「六种薰物(むくさのたきもの)」。



      香气

      梅香(ばいか)
      初春残梅的微香

      荷叶(かよう)
      夏季芙蕖的浓香

      侍从(じじゅう)
      秋风略凉的涩香

      黑方(くろぼう)
      冬季结冰时的清香

      落叶(らくよう)
      秋日焚烧落叶散发出来的香气

      菊花(きっか)
      仿效菊花香练成的香气

      [如果有人对制香有兴趣,那么,我再来贴具体的制作方法-v-]


      8楼2006-06-24 22:53
      回复
        但是,实际上像东三条殿、闲院、崛川院、土御门京极殿等大型宫室群都是2町左右的面积;高阳院和流条河原院更广达4町。

        2 殿舍构成:
        首先,寝殿位於南面中央位置。在它的两侧建有东西向的东对殿和西对殿——这也是东西两侧的正殿。
        按照宫室面积的规模,有的宅邸在寝殿北侧还建有北对殿以及东北对殿和西北对殿。
        其次,用渡殿和廊将寝殿和对殿连接起来。其中,连接寝殿与对殿的通路南、北侧各有一处,南侧的通路因为采用回廊的式样修筑,所以又称「透渡殿」或「透廊」,宽度(按横梁长度计算)约为一间[按现在的换算方法,1间=6尺(1.8m);在平安时代,1间则约合10尺(3m)]。庭院中如果有水池,还要修建反桥——这些都是构成初期寝殿造的重要因素。
        北侧的二栋廊宽度约为两间,南侧则为一间。此外,北侧的二栋廊从中间隔开,以其中宽为一间的空间作为女房们的房间。
        再次,自东西对殿向南庭方向延伸出中门廊。寝殿、东西对殿和中门廊将南庭包裹起来。
        中门廊采取单廊形式的式样,面向南庭的一侧不设墙壁,代之以连子窗。此外,在中门廊到南庭的出口中门两侧,还建有钓殿和泉殿这样的小型殿舍。
        另外,中门也分为中门北廊和中门南廊。其中,中门北廊是供公卿和殿上人等上级贵族出入宅邸使用的。在中门外南侧,还设有放置牛车的车宿及贴身侍从的休息室随身所。在主要的出入口方向(东或西向)则建有供家中管事等侍从出入对殿的侍廊。
        最後,在主宫室群外的宅邸北侧还设有杂侍的住所及防止日常用物的仓库、浴室、谷仓等房屋,统称为杂舍或下屋。



        各殿舍的说明:

        门:
        按照寝殿造的建筑模式,门一般开在北、西、东三个方向。其中,以东、西门中的一个作为本门(亦称「总门」,即今之正门);此外还设有数个被称为「中门」的通用门。
        至於为何不在南面设门——其实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在《园太历·贞和元年(1345年)一月十五日》条中,载有入京的足利直义回答“建造府邸时宜於在南面设门吗?”这一问题的相关内容:
        「在南面开门,的确曾有皇居承明门之旧例;但是除此以外就再无类似的例证了。由於没有成文规定,所以我也不太清楚个中原因。」(承明门位於宫城正南面,乃紫宸殿正门——即相当於寝殿造中的中门。)
        如此看来,虽然只有宫城中建有南门,但也并无禁止南向设门的条文。作为後宇多天皇皇居的二条高仓殿就是设门于南的例证之一。
        上级贵族的府宅周围,都筑有高高的围墙,因此人们只能从门口窥视院内的景色——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徵。
        当然,按照社会地位和品阶的不同,各个府邸的门扉式样也是有所差别的。自高向低,其样式可分为:四足门--栋门--唐门--上土门。另外,还有无檐式的土门(又称「土御门」)。不过,随著时间的推移,唐门和土门渐渐成为同等级别的门式;後来更合而为一,衍生出「四足唐门」这种新的本门式样来。



        这种最高级的正门,只有位居大臣以上的公卿才可以建造。在《大镜》和《富家语谈》等书中,都记载有正在建造栋门或唐门的朝臣突然升任大臣,於是便将新门拆除,更造四足门的逸事。此外,本门的式样只有四足门和唐门;上土门和土门则是通用门的样式。
        由於门制象徵著户主的身份与等级,所以到了江户时代,各家大名便以己藩石高数的多少来区分门扉式样,并制定了明文法令。

        院墙:
        在寝殿造中,环绕于庭院周围的墙被称作「筑墙」或「筑地?」。这种院墙内部通常以木柱作为中心支点,柱间以木板加固,再于外部涂上泥土;宫城和寺宇的院墙则以木框作为支架,采用自下而上逐次涂泥加固的「板筑」法——这种建筑方式,直到以石垣为材料的城堡普及开来时还被用来建造土垒。
        今天,当我们提到「筑地?」时,很多人都会想到白灰墙壁以及瓦顶。然而实际上,平安时代的贵族宅邸却是木顶的——在木质屋顶上,还涂有一层称为「上土」的泥土;而白灰也只涂在本门两侧宽约二丈(6m)的「胁壁」部分。
        


        10楼2006-06-24 22:55
        回复
          相对於公卿宅邸的木顶,宫城和寺院则可以使用瓦顶——一直到安土桃山时代,瓦片才成为大众型的建筑材料。
          同门制相似,院墙也按身份品阶有所差异。《日本纪略》长元三年(1030年)四月二十三日条载有:
          六位以下官员修筑院墙时,不得以桧皮葺顶。”
          的内容。
          此外,在《枕草子》和《源氏物语》中都提到简易的院墙容易破损,这样的人家常惹人笑话的趣闻——但是,由於经济原因和其他某些因素,有些下级贵族宅邸的院墙即使破损也无法修复,只能任它遭受风吹雨打,那位有名的未摘花小姐恐怕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吧。
          院墙除了能够护卫宅邸,有时还能起到观赏和美观的作用。按照《大镜》中的记载,有些府宅的院墙之上,便种植了应和四季的各类花草,主人可以在上悬唐锦的回廊中赏花吟赋,尽享风雅之趣。
          有时,院墙之外还修有沟渠。这种情况下,墙与沟间要空出宽约5尺(1.5m)的空地,这称为「犬道」。最後,就让我们用藤原信实的和歌结束这段介绍吧:
          「残垣断壁 那破旧院墙下的犬道上 是我孤寂的身影」
          ——《古今新六帖》

          寝殿:
          1 由来与用途
          在我国古代,「寝殿」有正寝之意,正寝之处即为中心居室。所以日本便以「寝殿」作为正殿。当然,这裏的寝殿并非指睡房;而是“殿舍”。《史记》中有言曰:
          「居室皆称寝。」
          作为府宅中的中心殿舍,寝殿是举行各种重大仪式和宴会的场所。不过,随著时代的变迁,它也渐渐演化成为主人的起居所。
          2 室内结构:
          在寝殿中,占据主要空间面积的部分称为「母屋」,它是主人的起居所,内中置有「昼御座」,供主人日间使用。此外,在母屋的西或东端,还设有二间×二间的「涂笼」——它的主要功能是存放家传的宝物和先祖的灵位,所以可说是整个府宅之中的圣坛。当然,有时涂笼也被当作主人的起居住所——从这样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先祖灵魂的敬重。
          出於对祖先的重视,涂笼还可作为:婚礼中举行「覆衾仪式」的场所;产房及安放死者屍身的场所。
          除了涂笼,母屋的中央还有边长1间、地板高度比母屋略矮的厢房(又称「广缘」、「大床」)。平常,这裏是女房的居所;不过在举行宴会时,则作为上宾的坐席。箦子是指厢房周边面积约一间的空间,其中的地板高度比厢房略低。在它四围,则环绕有勾栏(又称高栏)。箦子最早起通道作用,後来则变成了南庭游宴、仪式中的观礼席和厢房中御廉、几帐的存放处。
          以上就是寝殿的基本构成,不过有的府邸也在厢房外再设一处厢房——这间厢房叫做「孙厢」。
          在母屋、厢房和箦子间,一般以御廉、壁代、软障、几帐、屏风等相互间隔,划分空间。
          3 构造:
          屋檐:
          如前所述,五位以上贵族使用桧葺入母屋形屋顶,六位以下官员则采板筑。



          天花板:
          基本的寝殿造建筑是没有天花板的。它的作用是掩饰殿舍顶部建材,所以常用木板进行装饰。在母屋裏,天花板是用组合在一起的细木条制成的。从这种朴素的材料开始,天花板逐渐向华丽的「格天井」方向发展。

          柱:
          在古代日本,贵族宅邸一般选用圆形白木立柱。今天,立柱只建於殿舍四角(称「角柱」);平安时期,在孙厢和箦子之间及屋顶的延长部分也建有立柱(称「支柱」)。此外,神社中的立柱是不涂朱丹的。 

          地板:
          一般以木板铺就,不过如有必要的话,也会加衬草席等物。为了使板与板间不至露有间隔,常以草席铺在木板之下。当然,母屋、厢房和箦子中的地板高度是不同的。铊们之间的段差被称为「下长押」、「切目长押」。 

          壁:
          壁位於柱与柱之间,将竹木格欞(称为「小舞」)涂上粘土、灰泥加以固定而成。不过除了涂笼,寝殿造中是几乎没有壁的。

          楼梯:
          在寝殿的中央设有被称为「阶」的木制楼梯,一般高为五级。另外,在楼梯的两侧环有高栏,後面还有隐阶。

          分割道具:
          在寝殿造建筑中,用来划分室内、外范围的物具有:格子、蔀、妻户和遣户;用来分隔室内空间的物具则是障子。
          


          11楼2006-06-24 22:55
          回复
            只要看看榻榻米缘边的布料,就可以判断出那裏所坐者的身份高低。这也是件很有趣的事。

            天皇、三后,以及一部分亲王可以使用繧繝缘*。此外佛像亦可使用此种缘布。在《源氏物语绘卷》中,香王爷和女三宫所坐的榻榻米缘边即为繧繝缘,而光源氏以下群臣所用的则是高丽缘。

            高丽缘是一种白黑相间的织布,亲王、摄関和大臣使用大纹高丽缘,公卿则用小纹高丽缘。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曾盛赞过“青色榻榻米与高丽缘最是相配”。今天,在神社佛寺或茶室中还能看到大纹高丽缘。

            四位五位的殿上人最初使用紫缘,但後来逐渐演变为使用小纹高丽缘。六位以下为黄缘,无位者无缘。但後世却将这些规定全部打乱了。

            在现在的京都御所中,应该铺用紫缘的地方却裹了赤缘。这种变紫为赤的缘边被称为“红绢缘”或“绯曾代绢缘”。

            进入京都御所表参内门“宜秋门”,自停车処登上御殿,两旁屋舍的排序分别是:东“虎之间”(公卿舍)、“鹤之间”(殿上人舍),西“樱之间”(诸大夫舍)。“虎之间”、“鹤之间”中使用小纹高丽缘,而“樱之间”则选用赤缘榻榻米。


            16楼2006-06-24 23:06
            回复
                官厅中分四等官(长官。次官。判官。主典)与下级官吏我们将以长官(役所の统括)。次官(长官の补佐)。判官(书类の监査审査)为中心介绍。

                一、太政官

                太政官是统管朝廷的最高机关,相当于现在的内阁

                太政大臣(だじょうだいじん):太政大臣是所有官职中最高的官职,可以说是天皇师傅的名誉职位,这一职务是最重要的,因为没有适任者就不设置的缘故,该官职空缺的时候很多。织田信长死后受到追赠,丰臣秀吉就任关白后也叙任该职。

                左大臣(さ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长官,总裁太政官所有政务、宫中的典礼等,是朝廷事实上的最高责任者。没有武家叙任过该职,根据秦(中国)的“丞相府”一词,左右大臣也被称为左相府、右相府,简称左府殿、右府殿。

                右大臣(うだいじん):太政官的长官,虽然是次席,但权限与左大臣相同。当左大臣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出朝或兼任关白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织田信长、德川家康、丰臣秀赖都叙任过此职。

                内大臣:太政官编制之外的大臣,权限与前两者也是一样。当左右大臣都不能出朝时,代行总裁太政官的政务和典礼。德川家康叙任该职时,被称为“江户内府殿”,织田信雄、丰臣秀赖也曾叙任该职。

                大纳言(だいなごん):太政官的首席次官,与大臣共同商讨天下政事,讨论天皇命令的得当与否,也是传达上下言语的重职。大臣不在之时代行太政官的任务,丰臣政权下的羽柴秀长(大和大纳言)、前田利家、丰臣秀次等叙任此职。

                中纳言(ちゅうなごん):职务与大纳言相同,但不能代行大臣之事,中纳言的别称是“黄门”,原本由来是秦的官职,宫门之扉为黄色,此官于门内侍立所致。姊小路良赖曾向朝廷申请未果。

                参议:与大臣、纳言共同协商政事的官职,是继纳言之下的重职,任用条件相当严格。参议的别称是唐名的“宰相”。足利义辉、足利义昭、北皇具教(参议左中将)等与朝廷亲近者叙任该职。

                弁官局(べんかん):分左右两部管理八省的部门。左右弁官局中有大弁、中弁、小弁之职。职务是将上命传达各省,处理庶务。因为要处理太政官内的一切公文,因此非学问出众者不能当此职。战国时代公家多有叙任此职者。

                少纳言(しょうなごん):最初是担当诏敕(天皇文书)的重职,后来职权衰减,成为仅仅掌管御印(内印)和官印(太政官印)的有名无实的官职。

                长官: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次官:大纳言。中纳言判官:弁官。少纳言

                二、八省

                内务省:(又称中务省)侍奉天皇侧近,行使诏敕颁行等宫中一切政务,卿由亲王担任,如无适任者即空缺。秀吉的御咄众宫部继润担任内务卿法印。

                侍从是天皇的近侍,职务是进谏天皇的过错,补其不足。北羽的安东爱季屡屡向织田信长赠送鹰、马、天鹅等物,在信长的推举下叙任该职。

                长官:内务卿(なかつかさきょう)

                次官:内务大辅(なかつかさたいふ)。内务少辅(かつかさのしょう)

                判官:内务丞(なかつかさのじょう)

                他:侍従(じじゅう)

                式部省:担任文官任免等一般人事的部门,负责调查文官的事务成绩,上报太政官,以及指导礼仪等工作。卿由亲王担任。信长的右笔(书记)楠正虎叙任式部卿法印一职。

                长官:式部卿(しきぶきょう)

                次官:式部大辅(しきぶたいふ)。式部少辅(しきぶのしょう)

                判官:式部丞(しきぶのじょう)。式部大夫(しきぶのたゆう)

                民部省:管理地方户籍、租税、交通、建设等工作的部门。因为是担当朝廷的税收工作,因此是仅次于内务、式部的要职。五奉行的前田玄以叙任民部卿法印,谒见秀吉的松前庆广担任民部大辅,秀吉的黄母衣众青山一重担任民部少辅一职。

                长官:民部卿(みんぶきょう)

                次官:民部大辅(みんぶたいふ)。民部少辅(みんぶのしょう)
              


              18楼2006-06-24 23:10
              回复

                  长官:図书头(ずしょのかみ)

                  次官:図书助(ずしょのすけ)

                  判官:図书允(ずしょのじょう)

                  六、司

                  内膳司:负责天皇饮食的部门。奉膳由高桥、安阴两氏为长官代代出仕。长官同时还要尝毒,后来也兼司主膳监的工作。

                  长官:内膳奉膳(ないぜんぶぜん)。内膳正(ないぜんのかみ)

                  判官:内膳典膳(ないぜんてんぜん)

                  市司:监督京市的部门,分东西两部管理财物和物价,取缔违法营商。片桐且元叙任东市正一职。

                  长官:东市正(ひがしのいちのかみ)。西市正(にしのいちのかみ)

                  判官:东市佑(ひがしのいちのじょう)。西市佑(にしのいちのじょう)

                  隼人司:指挥管理隼人族的部门。九州南部(萨摩、大隈)有着被称为隼人族的异民族,行动迅速,非常勇猛,被特征为宫城警备。薄田兼相叙任隼人正一职。

                  长官:隼人正(はやとのかみ)

                  判官:隼人佑(はやとのじょう)

                  织部司:纺染朝廷所需染织物的部门。织部烧的创始人古田重然叙任织部佑一职相当有名。

                  长官:织部正(おりべのかみ)

                  判官:织部佑(おりべのじょう)

                  采女司:负责采女挑选、教育管理的部门。采女是服侍天皇、皇后日常生活的女官,从地方郡司、豪族的子女中挑选美貌少女,后来采女从在京诸氏的家中挑选,女官大都生长于京都。至战国时代,成为有名无实的官职。

                  长官:采女正(うねめのかみ)

                  判官:采女佑(うねめのじょう)

                  主水司:管理饮水、粥、酒、冰窖等物的部门。茶人上田重安叙任主水正一职。

                  长官:主水正(もんどのかみ)

                  判官:主水佑(もんどのじょう)

                  七、弹正台

                  弹正台:作为中央官职之一独力于朝廷之外,负责管理风俗,揭发左大臣以下不正行为的部门。后职权为检非违使厅所夺,成为有名无实的官职。但因为该职有着“纠正一切恶徒”的意思,从织田信长开始在武家中一直很有人气。织田氏代代自称弹正忠。

                  长官:弾正尹(だんじょういん)

                  次官:弾正大弼(だんじょうだいひつ)。弾正少弼(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ひつ)

                  判官:弾正大忠(だんじょうだいちゅう)。弾正少忠(だんじょうしょうちゅう)

                  八、六卫府

                  近卫府:分左右两部护卫天皇,警备皇居内侧的部门。天皇行幸之际也作为亲兵侍奉。大将是非常重要的官职,极难受任。最上义光叙任左近卫少将兼出羽守,上杉景胜叙任左近卫权少将。

                  长官:左近卫大将(さ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右近卫大将(うこのえたいしょう)

                  次官:左近卫中将(さ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左近卫少将(さ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右近卫中将(うこのえちゅうじょう)。右近卫少将(うこのえしょうしょう)

                  判官:左近将监(さこんしょうげん)。左近大夫(さこんたいふ)

                  右近将监(うこんしょうげん)。右近大夫(うこんたいふ)

                  兵卫府:警备皇居外周区域,行幸和行启之际担任警备和杂务的部门,也分左右两部,多任用弓马娴熟之士。

                  长官:左兵卫督(さひょうえのかみ)。右兵卫督(うひょうえのかみ)

                  次官:左兵卫佐(さひょうえのすけ)。右兵卫佐(うひょうえのすけ)

                  判官:左兵卫尉(さひょうえのじょう)。右兵卫尉(うひょうえのじょう)

                  卫门府:分左右两部镇守皇居诸门,管理人员、资材进出的部门。行幸之际担当先导。松永久通叙任右卫门佐一职。卫门又称金吾,金吾乃辟邪之鸟名。

                  长官:左卫门督(さえもんのかみ)。右卫门督(うえもんのかみ)

                  次官:左卫门佐(さえもんのすけ)。右卫门佐(うえもんのすけ)

                  判官:左卫门尉(さえもんのじょう)。右卫门尉(うえもんのじょう)
                


                21楼2006-06-24 23:10
                回复

                    九、使厅

                    勘解由使厅:监察交代国司事务的部门,避免国司利用职权横行一方。所谓解由,是后任者为向前任者所递交证明前任者任期中并无租税等不正行为的证明书,所进行的调查。黑田官兵卫叙任勘解由次官一职。

                    长官:勘解由长官(かげゆのかみ)

                    次官:勘解由次官(かげゆのすけ)

                    判官:勘解由判官(かげゆのじょう)

                    检非违使厅:管理京的治安、卫生、民政。职位重要非常,多从家室良好的人物中选拔。起初是检举犯人、管理风俗,后也从事诉讼和裁判工作,势力强大。

                    长官:検非违使别当(けびいしのべっとう)

                    次官:検非违使佐(けびいしのすけ)

                    判官:検非违使尉(けびいしのじょう)

                    十、藏人所

                    藏人所:作为天皇的秘书官经常从事宫中的机密文书,从事与太政官的联络和宫中庶务的部门。因为天皇向太政官下命令时,手续复杂容易泄密的缘故,故设此职。多从名门子弟和才能之士中选拔,后势力扩大,也掌握宫中所有的典礼。还有,藏人头可说是通往上级大臣的阶梯。

                    长官:蔵人所别当(くろうどどころのべっとう)

                    次官:蔵人头(くろうどのとう)

                    他:五位蔵人(ごいのくろうど)。六位蔵人(ろくいのくろうど)

                    十一、地方

                    太宰府:治理九州地方的部门,担当国防、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务。亲王叙任名誉性的帅,大贰是实质性的长官。从右大臣菅原道真以来,太宰府权帅一直作为大臣的流罪、左迁之职。筑前守护武藤氏自镰仓以来,代代与少贰氏共同出仕太宰少贰之职。与少贰氏相争的周防大内义隆为求正当性支配北九州,向朝廷申请其上位的大宰大贰获得准许。

                    长官:太宰帅(だざいのそち)

                    次官:太宰大弐(だざいのだいに)。太宰少弐(だざいのしょうに)

                    判官:太宰大监(だざいのだいげん)。太宰少监(だざいのしょうげん)

                    秋田城:为防备虾夷入侵而在出羽国秋田郡所置之城。开始设秋田城司管理该城,后来出羽介专任城务一职,遂有名无实化,但这一官职仍旧作为武家的荣耀保存了下来。织田信忠攻打美浓国岩村城时因战功叙任秋田城介。北羽的安东(秋田)氏代代自称此职。

                    长官:秋田城司(あきたじょうのつかさ)

                    次官:秋田城介(あきたじょうのすけ)

                    十二、国司

                    置于各国的地方官,相当于现在的知事,总管该国的行政、司法、警备等一切政务。长官称为守,次官称为(介)上总、常陆、上野三国是亲王属国,因此介是实质上的长官。国司与中央贵族相比地位要低。各国根据人口分成大、上、中、下四类,战国时代有许多武将自称国司。


                  十三、番外
                  这里介绍一些珍稀的官位。

                    摄政。关白:摄政是代行幼年天皇政事之职,关白是辅佐成人天皇行政事之职。此二职均由当时官位最高大臣兼任。羽柴秀吉做关白近卫前久之养子,从而叙任关白。太阁则是该人辞去关白,其子就任关白的情况下,该人的称号。

                    带刀先生:带刀是警备东宫的人员,其首领被称为带刀先生,多用长于武艺射艺之人。若玩忽职守将立被免职。作为警备关白武官的丰臣三中老之一的堀尾吉晴叙任带刀从五位下。

                    琉球守:尼子氏重臣龟井兹矩所称的官职(原本无此一职)主家灭亡后他成为丰臣秀吉的家臣,在姬路城论功行赏他被授予因幡半国之际,自愿渡海攻取琉球。秀吉感动之余赐一团扇,正面写着“龟井琉球守殿”反面写有秀吉的标记。后来兹矩从事朱印船贸易,在长崎试建西洋型帆船,琉球守一职确实很合适其人。

                    三浦介:最初以相模国三浦郡为大本营的三浦义明被称为三浦大介,后源赖朝任命义明的次男义澄为三浦介,得以世袭。北条氏灭亡后,该职空缺,奥州的芦名盛隆向织田信长献上名马三头,蜡烛千支,在信长的斡旋之下叙任该职。

                    大内介:大内氏的先祖是百济圣明王的第三子琳圣太子,至周防后被赐予多种良姓。十二世纪中叶,大内氏占据了周防国的要地,被任命为周防权介。以后子孙也代代世袭,被称为大内介。

                    靫负尉:北条氏直家臣小川靫负尉(实名不明)所称官职。靫负尉是卫门尉的别名,卫门府常背负靫(盛箭之筒)警备宫门,因此得名,又被称为靫负之司。称此官职者相当之少。


                    注:

                  1 中务省另设内舍人,当位于四位至五位之间,无法放入表中,于此特述。



                  [友情提示-v- 橘 友雅 是左近卫府少将。]


                  22楼2006-06-24 23:10
                  回复
                    好东西啊!
                    亲辛苦了~~~~~~~~~~~~~~~~~~~~~~~~~~~

                    加精以示鼓励^^
                    亲加油啊~


                    23楼2006-06-26 20:28
                    回复
                      强!!!!
                      这也找得到
                      辛苦了!!!!


                      24楼2006-06-27 11:38
                      回复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IP属地:上海25楼2006-08-03 23:34
                        回复
                          楼主辛苦了,
                          这份资料很全,偶可以将它转到藤原鹰通吧吗????


                          26楼2006-08-04 10:40
                          回复
                            楼主,我想知道关于“香”的制作。
                            请贴出来吧!谢谢


                            27楼2007-05-03 11:44
                            回复
                              • 121.204.25.*
                              我也想知


                              28楼2007-07-20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