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洪——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会明至……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
臧霸——时太祖方与袁绍相拒,而霸数以精兵入青州,故太祖得专事绍,不以东方为念。
李典——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
李通——又击郡贼瞿恭、江宫、沈成等,皆破残其众,送其首。遂定淮、汝之地。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时贼张赤等五千余家聚桃山,通攻破之。(确切时间不明)
夏侯渊代理督军校尉,当战事完结后,校尉之职就会被撤销,若能在战争中得到大的战果,那说不定可以拜为别的校尉,甚至可能升为中郎将或者将军,不过画饼充饥总是越画越饿,夏侯渊并未接受任何单独出击的任务指令,於此当然不会有什麼莫大的战果了。
督军校尉,督军有监与督的意思,既然如此那夏侯渊辖下应该会有若干名校尉,乐进当时是校尉,不过常和于禁一起行动,所以排除在外。
虽然夏侯渊没有参与任何的攻击行动,但至少在战后他还有点事情可做;官渡之战后袁绍败亡,看是光荣胜利的曹操,其实赢得灰头土脸,虽然在官渡之战时,兖、豫、徐虽是曹操在掌控,却掌控的不确实。
《魏书载诏》曰:「颍川,先帝所由起兵征伐也.官渡之役,四方瓦解,远近顾望,而此郡守义,丁壮荷戈,老弱负粮。昔汉祖以秦中为国本,光武恃河内为王基,今朕复於此登坛受禅,天以此郡翼成大魏。」
《三国志‧魏书十六‧任峻》:「官渡之战,太祖使峻典军器粮运。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纫之,贼不敢近。」
夏侯渊於是都督起兖、豫、徐三州军粮转运,让曹操的军队能重新振作,以待渡黄河后能继续跟袁绍对战。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绍破,使督兖、豫、徐州军粮;时军食少,渊传馈相继,军以复振。」
官渡之战,曹操赢得不易,各方将领皆奋力一战才拥有此胜,及至完全平定华北,诛杀袁绍三子,北征乌丸,还有为了巩固在北伐时遭受南方势力攻击而努力防守的战役。
张绣——官渡之役,绣力战有功,迁破羌将军.从破袁谭於南皮,复增邑凡二千户。是时天下户口减耗,十裁一在,诸将封未有满千户者,而绣特多。
任峻——太祖以峻功高,乃表封为都亭侯,邑三百户,迁长水校尉。
乐进、张辽、于禁——折冲、荡寇、虎威将军。
李典——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
李通——改封都亭侯,拜汝南太守。
许褚——赐爵关内侯。
夏侯敦——迁伏波将军……建安十二年,增封邑千八百户,并前二千五百户。
臧霸——都亭侯,加威虏将军……迁徐州刺史。
曹仁——封都亭侯。
曹纯——封高陵亭侯,邑三百户。
曹洪——迁厉锋将军。
荀彧——(建安)十二年,复增彧邑千户,合二千户。
荀攸——(建安)十二年……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户,转为中军师。
程昱——拜昱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张郃——以功迁平狄将军。
徐晃——从征蹋顿,拜横野将军。
而观夏侯渊却仅只是「拜典军校尉」,妙才随曹操转战中原,亲战官渡,横扫剩余的黄巾余乱,为何却未能赐爵,未能拜将?只单单有校尉一职耳?难道夏侯渊不善於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