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吴吧
关注: 905 贴子: 35,622

宣吴是宣州吴语的简称,又称西吴语

  • 目录:
  • 自然学科
  • 7
    晚上吃饭,芹菜干子,我妈说芹芽好吃。 我突然发现已经好长时间没讲过这个词咯。 好像芹芽是细芹菜,本地菜。芹菜是不是讲的西芹,粗芹菜,没得芹芽好吃,(还是讲芹菜是除去芹芽尖头高里的,下面的也叫芹菜?)
    诺与叛 4-9
  • 2
    一些人称bb 就我们讲你你们不嗯嗯搭么?在《现代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里讲是唔哚/笃,如《负曝闲谈》十五回:“才是倪勿好,唔笃覅动气。”所以这个是正字不? 还有我→阿拉/阿搭氏,在《大辞海•语词卷》中好像真把阿这当正字了? 以及他们→嘿搭氏,《大辞海•语词卷》中把渠侬归为古吴方言,个侬、他侬犹之云渠侬,佢为粤词,emm……我无所谓。 这是来处—— 《读曲歌》:冥就他侬宿。杨万里《过瘦牛岭》急唤渠侬破客愁侬。《
  • 6
    根据各类参考文献,目前确定在江淮官话去,“圩”都读作wei(阳平),而在吴方言区,则读作“yu”(阳平),请问有没有说宣吴的同志能讲讲你们是读作yu还是wei??
  • 9
    昨天吃草头。我妈讲,草头以前田边上到处是,人家都不吃。叫红mo hu(音不太对,记不得了)。不晓得现在怎么这么多人吃。 我震惊了。
    诺与叛 3-23
  • 101
    比如“监”字,周本纪云:“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这段后面引出了著名的“防民之口,甚于防水”。 唐张守义的《史记正义》注:监音口衔反。监,察也。以巫人神灵,有谤毁必察也。 口的声母,加上衔的韵母,就是监的发音。用普通话对不上,但用宣吴,就是读成“kian”,以前我以为是“看人”的看(一声),原来本字就是“监人”,表示监视人,不让人自由活动之意。 普通话的jian,jia之类的音,宣吴古音都是k,g一类,
    诺与叛 3-22
  • 1
    土话里经常讲qian衣裳,qian衣服,qian qian衣裳,把衣裳qian起来,甚至qian裤子等等。 原来是这个字:褰。而且本意只有褰裳(裳是古时下身衣服,衣是上身衣服),可以褰的只有裳。褰裳渡河。
    诺与叛 3-7
  • 25
    今天又到月亮湾来了,特意听了下当地的语言,觉得很正宗,比茂林话易沟通,看来经县话的确分东乡话,西乡话 ,县民一般称东部地区所使用的泾县话为“东乡话
  • 2
    现在网络发达,小孩子接触网络了解宣吴的太多了。现在介绍一下,本吧主要讨论皖南和南京本地方言(太平天国时期为分界点之前的本地方言),不欢迎各位未成年同学把网上江苏一些人的方言歧视言论代入本吧,特别网上的方言有关言论特别能蛊惑没有分辨能力的初高中生。有的初中生,喜欢沉迷这种吴语歧视链的快感中,以致学业荒废上了中专,这些错误行为,希望各位牢记,不要在吧内乱带节奏,否则严惩!
  • 2
    子时一到个,就来收脚影子个喽
    诺与叛 1-28
  • 3
    昨晚,我妈说,她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人讲这句话: 程咬金,卖耙子。 耙大家都晓得怎么读,宣吴特有的读法。
  • 17
    江宁和当涂小丹阳一镇跨两省,但是当涂这边小丹阳方言和江宁那边不一样。具体表现为当涂境内为铜泾片宣吴,江宁境内靠近当涂的村子也是铜泾片宣吴,这也是南京江宁区极少数存在宣吴的村子。而靠近陶吴,铜山的村子则说正宗和县话。丹阳街上本说宣吴,现街上部分人讲话已丢失浊音。和县话在江宁南边的禄口,铜山,横溪,小丹阳大量存在,由清末民初的庐江、巢湖、和县移民带来
  • 19
    有没有把叔叔叫老老!哥哥叫多多!的地方?我至今都不知道老老和多多到底怎么用准确汉字表达出来?也几乎没碰到过其它地方这么说。哪怕隔壁乡镇也很少,几乎没有。真不知道这称谓怎么传到我们这的?一直非常困惑
    膜拜风 1-17
  • 3
    江宁禄口的宣吴
    拉批 1-11
  • 6
    不懂就问,南京江宁的横溪话,是不是地道纯正南京话。
    拉批 1-11
  • 2
    又吃到了老家的毛栗子,外头从来没见到过。同事都说好吃没见过,哈哈哈
    诺与叛 1-7
  • 16
    把宣吴语当成方言垃圾桶了,苏北话都能归到宣吴中,真是欺负我们没有方言概念的网友
    JINNNG 12-21
  • 14
    不差,不丑,不孬,是安徽人(可能皖南皖北统一的)很高的评价。 评价的程度:上好好>不差>好>还好>一般>不中(不照、不好) 我也是出来才晓得,外省人不怎么理解,为什么不差是这么高的评价。这其实是安徽人的智慧,一种思维方式。
    JINNNG 12-16
  • 19
    /伢 nga 小家晓得个鬼啊。 挜 nga 搿啲啲饭挜都要挜下去。 晏 ae 太晏了,该困觉了。 畀 pah 畀了他一百块钱。 趵 pau 气得他趵跳八只脚。 滗 pih 拿
    笑澳江湖 11-29
  • 2
    1389年 洪武二十二年 四月,迁杭、湖、温、台、苏、松诸府民无田者于淮河以南滁州 (今安徽滁县市)、和州等处。估计洪武年间迁入和州、滁州地区的民籍移民约1.7万。
    笑澳江湖 11-29
  • 2
    文昌话拼音方案(Plan A),把所有声母和韵母列出来。 声母表中括号里是国际音标,韵母共40个,加q的表示入声。 1. i和u在音节首拼做y和w 2. iou,uei不在句首可简写成iu,ui 3. ny拼ie,ia,iao,iou,ieq,iaq,ioq等时,省略i。例如:惹nya,绕nyao,牛nyou。 4. ny仅用于拼疑母字和日母字,如:研nyi,绕nyao。泥娘母字则只用n,如:年ni,鸟niao。 5. 会混淆擦化的“i”双写区分,泥nii,年ni。 6. 不混淆的擦化“i”依然单写,丝si。
    笑澳江湖 11-18
  • 25
    新人进吧必读:为阻止地域黑潜入本吧,本楼为新人进群发言贴。新人来到本吧,可介绍来自哪里,说何种方言,以及对宣吴的了解程度。该楼欢迎所有来吧新人水楼。
  • 12
    有意整理宣吴共通词汇层,众所周知,宣州吴语区趋于碎片化,边缘化,各地之间缺少交流,而有关宣州吴语系统且大范围的整理的资料又很少,像方言志以及一些论文往往是选点调查,而这样通常也无法囊括整个县区的词汇,无法准确反映该地区真实方言面貌。比如我在《安徽铜陵吴语记略》这本书了解到,铜陵西湖顺安一带娭毑指伯母,而我了解到的城关这边应指的是母亲,诸如此类。 希望广大吧友可以配合收集词汇,以文字或者国际音标或者
  • 16
    great江南春 1-8 19:56 评论 @masheng515 :宣城说吴语的人越来越少 ,宣州吴语名不副实,已成历史的记忆。宣 吴应该叫西吴更准确,我们太高片的博望高
    笑澳江湖 11-18
  • 5
    高淳在太平天国前也不过十万人口,主要是足够封闭而使得自身方言加速演化,音韵上和芜湖宣城吴语区别不大
    笑澳江湖 11-18
  • 181
    我是许镇人,祖上嘉兴。在家时爸妈只允许用土话(宣吴)交流。我记得高中在芜湖读书时说话带了淮音,结果我爸妈直接骂我:“你洋腔撇调的说给谁听?”他们总觉得淮语扭捏作怪(原话非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很多现在大家都忘了的宣吴词汇我们还在说。
    笑澳江湖 11-18
  • 9
    青阳自唐代建县以来,县治一直在蓉城。现今蓉城镇仍有一些说宣吴的村子,如蓉城镇新中青龙山的窦家村。蓉城镇东南有一火焰山,火焰山上有大慈寺,从火焰山上可以远眺县城区以及县开发区。窦家村便是位于火焰山青龙山上的一个自然村。村里的老一辈仍讲本地话,但是却不是老蓉城话。青阳县城蓉城的老派方言属于吴语宣州片石陵小片,而窦家村的方言据我判断属于吴语宣州片铜泾小片,饭念uien,肉念nioh,大声母念闪音rha。窦家村所在的今
    笑澳江湖 11-18
  • 6
    句容市目前属于镇江市代管,历史上一直是江宁府下辖大县,原土著居民说西吴语,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锐减,仅部分镇村保留老句容原本方言
    笑澳江湖 11-18
  • 1
    腌萝卜干,这难度不需要翻译了吧
    笑澳江湖 11-16
  • 12
    b站“吴语”发明家,造谣南京主城区有太湖片吴语,十分可恶,贬低西吴语历史文化区域。吧友要擦亮眼睛
  • 9
    第一次来到江苏句容市,心中五味杂陈啊
    笑澳江湖 11-15
  • 1
    明朝人口密度图能很显然地看出来明朝淮西话完全影响不到西吴语 以中原官话为基础的中州韵作为明朝官话基础,而后从明朝官话分出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等南方系官话,形成历史不超过六百年
    土语旧殤 10-28
  • 8
    这张图是不是虚标了,比如马鞍山的沿江一代还有宣吴分布?然后池州是不是也算虚标了还有安庆。
  • 40
    有人可以搭看看这些资料么?比如哪些是地方特色(比如ko阔东西),哪些是明官影响,哪些淮官,哪些徽语什么的
  • 3
    市口不好,就是店面位置不好的意思。 竟然屯溪人也说市口,秒懂。
  • 30
    在我研究我的家乡话的时候,我发现好像我们这的方言并不是完全清化,就想盆,普通话发音是pen 而我们这盆的发音并不是完全送气,就会用一点声带振动的感觉,而且发音很快,我记得我小时候我家里人和我说话还是有一些浊音的,然后随着我上学,慢慢的,我家里人都慢慢有些音就直接用普通话代替了,我好像模糊记得,小时候我家这里的方言里甜的发音可以是din,现在基本都是tin,然后还有船,我们发音也是带一点浊音的,类似于csong,也不是
    JINNNG 9-26
  • 36
    这是个贬义词。 例句: 他的交易,这事怎么能搞好哦,不中哦! 指人做事不靠谱,很可能失败,很难成功。不用于第一人称。 这词很可能是芜湖近代开埠以后传开的,交易可能是新词,然而,当时某次交易的结果很坏,于是民间有了这样的用法,流传至今。
  • 65
    扯九经指的是胡扯,瞎编。但是九经到底是哪些经典,现在已经不知道了。 再比如木骨,或者木里木骨,形容人脾气性格不好,对人有点狠。 禽唏鬼叫,形容扯开嗓子尖叫,好多宣吴地区也有。 疯不岔精,形容人疯了,不正常,但是不岔精(的人)就很有意思。 感觉繁昌话在有一段时期是经过迅速丰富和发展的,很多有趣的惯用语,丰富了语言的生命。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宣州府人

目录: 自然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