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007吧 关注:25贴子:3,783
  • 3回复贴,共1

我的发烧之路兼谈我的组合与唱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音响杂志里,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的争论,如胆石之争、器材和音乐之争等。在器材和音乐的地位谁重要的争论中,其焦点莫过于人是器材的奴隶还是器材是为人提供欣赏音乐的工具。由此,音乐派对器材派提出这样的批评:究竟现在的发烧友是喜欢音响还是旨在欣赏音乐?为什么对一些纯粹追求感官刺激或内涵不足的发烧片趋之若鹜而将古典音乐、严肃音乐束之高阁?为什么不负责任地极度夸大神木板、水晶钉之类的音响附件的效用?言语之间,多认为玩机派的作风不踏实、有点神神化化,自己决不与之为伍。                               
    任何人都有发表其意见和观点的自由,音乐派提出的批评也许不无道理。但玩机、听音乐实际上是个人的事情,就好像有人热衷于曲目版本的搜集、收藏,有人喜欢焊机摩机,他们都玩得孜孜不倦、不亦乐乎,真的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各有所求。我觉得,一些人实在没有必要总是以一副老学究的形象自居,自认为比其他人更懂得音乐,非要导人入正途。既然每个人的阅历、经济能力、文化水平存在相当的差异是既定的事实,那么凡事就没有必要一刀切,世界本就因为多彩才可爱,喜欢就是喜欢,谁会理会通俗与高雅?思想又岂是能统一?而且从事音乐相关工作或者毕业于音乐学院的人始终占少数,动辄要求别人正襟危坐的聆听古典音乐也许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假如只是学院派出身的才有资格的话,音响、音乐市场就会沦为只有少数人参与的“小圈子”活动。
    有人说过,不是鸟类专家也能欣赏鸟儿飞翔的美姿。如果认同这种说法的话,那么,不是音乐工作者同样也能欣赏优美的音乐——包括流行与古典。我想,大部分的音响和音乐发烧友均属于后者。
    有些人对新事物不敢说偏要一棍打死,却总是忧心忡忡。面对目前流行音乐风风火火而严肃音乐所遭遇的困境,有的大声疾呼要拯救严肃音乐,有的甚至痛心疾首的说“是谁杀了古典音乐”。如果用“存在就是合理”的理论来解释的话,忧心的人也许不会接受这种观点。可是,古典音乐要消亡的话终究要消亡、要发展就会继续发展,就像恐龙要灭绝、人类要出现一样,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刚入行的人头脑多有点狂热,而经验不足基本上注定其会在软、硬件方面要走弯路要吃亏,这是发烧友成长的必经阶段,没必要大惊小怪。已经步向成熟的发烧友对刚踏进门槛的后来者也许应多一分宽容和理解,甚至是隔岸观火也好,却不必嘲弄和责难。
我对音乐正式产生兴趣应该是1985年读初中二年级时,当时听的都是香港的流行音乐,谭咏麟是最受欢迎的了,不知不觉距今已有18个年头;器材也从三洋的单声道录音机升级到八达的DC-111A+SONY的CDP-411+用惠威喇叭制作的音箱到现在服役的JBL4312BMKⅡ+马兰士PM-14SA+YAMAHA V-800 AV功放(音源用Panasonic RV-671凑合着),始终无力踏入HI-END的大门。当中用过多少器材自己也记不清楚,其中有的器材几进家门,有的器材买回之日到转售之时苦恼就没停过,个中的甜酸苦辣许多发烧友定必深有体会。以下是个人的点滴体会。

    优秀的音乐播放器JBL4312BMKⅡ+马兰士PM-14SA
    JBL(JAMES.B.LANCING)是一个传奇的牌子,创办人占士·马天尼(后改名为占士·巴罗·兰辛)是一位伟大的设计师,他在ALTEC公司及JBL公司开发的单元、设计的喇叭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1946年其创办了JAMES·B·LANCING SOUND INCOPORATION,即JBL公司。1949年,兰辛在自家果园的一棵梨树上吊自尽,所获得保险金得以挽JBL于既倒。后来的JBL每隔一段时间就推出名动一时的单元、喇叭,其革命性的技术、充满创意的设计,成为行业争相仿效的对象,如:4340、4350、4333、4355、S101、K2系列等,并得到爱乐人士的热烈追捧。现时有的已停产,有的不断进化,目前市面发售的44、43、系列就是历经改进、质素优异的制品,如4312就诞生于1971年,原始型号是4310,就尺寸来说4310、L、B系列算是小型的产品了。不少已停产的名品则成为发烧友的珍藏对象,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发出非常宽松、醇厚、典雅的声音,形成独特的魅力,不是今天一般的喇叭可比。我在深圳一间售卖二手音响的店铺听过用丹麦的“神弓”CD机、Audio Research SP-7前级、“乐林一号”推第一代的4344,尽管后级的力水如小马拉大车般难以发挥4344的潜能,但中低频的宽松、中频的丰美、高频的柔和所汇聚而成的感染力使我永生难忘。当时我们一行三人竟一口气听完MASTER SONIC版的《陈慧娴精选》,途中没有一个人提出换碟。



1楼2006-05-05 10:03回复
        本人是好事之人,曾好奇将一只4312BMKⅡ的单元卸下,发觉箱壁印有墨西哥标识的英文字样,估计产地绝非美国,是否产地为墨西哥,在包装、说明书均未交代。这也许是其能低价销售的一个原因。
        作为监听箱,为了保持极佳的瞬态反应,4312BMKⅡ采用监听箱最常用的4阶分频,这基本也是专业监听箱设计人员的共识,尽管高阶分频会带来比简单分频更多的相移。Dynaudio由于能自产世界一流的单元,因此能通过控制单元的参数、配合精密设计的分频网络,制造出一阶分频的监听箱。4312BMKⅡ的任务是还原真实的声音,特点是声染色极少、失真极低,背景宁静、细节丰富,成熟内敛之余浑雄大气,充满监听箱独有的魅力。市面上有些产品会刻意的强调某一段频率来制造卖点,如突出高频来营造空气感、强调细节,突出中频强调人声的丰润,突出中低频强调力度感,突出低频来制造量感。由于不少人选购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乍听之下会被这种产品夸张的音效吸引。但是,当把这些产品买回来细心聆听一段时间以后,假象就会被揭穿由于频率不均衡,高、中频太多造成口齿声挥之不去,隆隆作响的低音似是淘气的小孩子满屋乱窜,因先天不足,任凭你怎样的调校、搭配、摆位,却始终改善有限。
    4312BMKⅡ对线材的搭配有极大的宽容度,本人用的是超时空的廉价线:PRISM OMIN-I喇叭线(380元)、1100 i讯号线(550元),配二手电源线PRISM SPECIAL AC;以上线材均为8N材质,尽管外表毫不起眼,但其优越的表现胜过不少中价线,尤其是PRISM OMIN-I喇叭线,购于广州“金海印”,线身如筷子般粗细,用在我的组合上却胜过美国K牌要价1200元的中价线。4312BMKⅡ的用户可以参考,反正不贵。
        据查资料所得,4312BMKⅡ于1998年推出,而4312MKⅡ于1996年推出,本人和朋友于2000年分别购买4312BMKⅡ、JBL4312MKⅡ,后者价格贵1500元。两者虽然都是专业箱设计,但是鉴于在民用市场销售理想,前者的销售对象更像是专业场所,后者则是针对家庭。在广州的海印电器城,留心的话还可以看到水货,价格低1500元到2000元,仅7000元左右。有的认为水货的品质毫无保障,贪小便宜会得不偿失;有经验老到的人认为水货的品质是一样的(或更高),关键是鉴别。我想,虽然国内的杂志都对水货一致声讨或回避这个话题,但事实上每个电器城都有大量的水货充斥,有的将货就价,有的以次充好,有的水货当行货卖。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总是存在的,正视问题比回避问题应该是更好的方法。希望杂志社也能让有这方面购买经历(不论上当与否)的人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意见,分享心得、交流经验。
        4312BMKⅡ、4312MKⅡ、4312SX除了在外观不同外,分频点也不同,本人从http\\:www.harman-japan.co.jp下载了一些资料供参考,虽是日文的,但稍有资历的发烧友一看就明白八九成了。按听音经验,感觉这些指标留有丰富的余量。
        马兰士原诞生于美国,其创始人Marantz和JAMES.B.LANCING(JBL)一样均用其名字作为产品的牌子,其光辉历史在音响杂志里多有提及,加上代理商不遗余力的推广,近年来其在中国大陆的知名度与JBL刚好相反。PM-14为马兰士的合并式功放之旗舰,曾作为多届国产影器材大展的参考功放。2000年,为了对应新一代宽频音源的诞生,该公司对其前级部分进行了改进,并在原始型号加上S.A的后缀,外观的变化是面板“温度计”的外圈为镀金的,右下角多了S.A的铭牌,本人于2001年在深圳购入此机;2002年推出PM-14K.I签名版,机内元件精益求精,外观的变化是面板“温度计”的外圈为银色的,钉在右上角有K.I.Signature字样的铭牌,表示为总设计师石渡健所认同,但市场较难觅。本人在香港旺角的电器店见过,正式的型号是PM-14 MKⅡK.I,价格为14300港元,还有折头。改进后,不少杂志对其极为推崇,认为其设计、用料严谨,保持分析力高超、声音中性温润之余驱动力明显进步,质素超越同价位的机种。但奇怪的是日本的音响权威杂志《STEREO SOUND》的年度评比中并无PM-14SA K.I版的任何介绍,无论上榜机型、评价文章都是PM-14SA版。2003年,PM-14SA的滤波电容供应厂家ELNA的厂址外迁,因储量不多,只能用到2003年第三季度。马兰士有见及此,就换上用在旗舰机型SC-7S1、MA-9S1的同一系列滤波电容,换上了自制的变压器(原为大名鼎鼎的“箭猪牌”),更改了部分电路、接线,将温度表昏黄的灯光改为LED的蓝色照明,PM-14SA顺理成章变身为PM-14SA Ver.2,右下角S.A的铭牌变更为Ver.2。PM-14 MKⅡK.I是否就是PM-14SA Ver.2呢?据杂志介绍,改版后PM-14完全一扫上一代机型驱动力稍微不足的毛病,即使驱动B&W的800 Signature也能播放出动听的音乐。据杂志介绍,B&W  800为近年面世最难推动的喇叭之一,马兰士旗舰机型SC-7S1、MA-9S1就是专为驱动其设计的,PM-14SA Ver.2能让B&W的800发出动听的声音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素质之高可见一斑。顺带一提的是SC-7S1(可桥接)、MA-9S1(双声道)被香港一家杂志誉为史上最佳晶体管功放,有美国高级机的驱动力、欧洲机的音乐感。
    


    3楼2006-05-05 10:03
    回复
          这套组合的听音范围比较窄,只有在皇帝位才提供鲜明的音像,但它在播放一些正常电平录音的唱片,尤其是近十年的DDD的唱片,如《一杯香茶》、《龙谣》、《唱歌的人》及港台的流行乐,气势却可以让人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如《唱歌的人》,尽管罗时丰的歌唱得不怎么样,但录音极为了得,听听“祈祷”可感受人声的传神、钢琴的颗粒感、大提琴拉奏时的韧劲;就算年代较远的莱纳指挥的《自新世界》辉煌嘹亮的铜管乐、霍洛维兹弹奏贝多芬的《热情》(片号:RCA 09026-68977-2)铁锤般的触键击发出壮丽、铿锵得近乎恐怖的琴音,都会让你无话可说。
          这套组合不是以刺耳的高频来制造空气感,它表现出来的声音非常的内敛、成熟、含蓄且质感强烈,和外界相当一部分人对JBL尖、冷、硬、低音夸张、高音刺耳、中音缺乏厚度的评价刚刚相反,找张莱纳指挥的《天方夜谭》听听弦乐的音色有多动人、泛音有多丰富就能印证。本人以前用过的JBL4208也有类似的音色,只是JBL4208为两分频的监听箱,限于低音单元只有8英寸,为了将失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其低频的下潜、中频的扩散、高频的延伸均较4312BMKⅡ相差一个级数。而得益于三分频及12英寸的低音单元,4312BMKⅡ的承受功率留有相当的余量,声音浑厚、宽松,能让人放松心情去享受音乐,没有紧张感;拥有93dB的高灵敏度,使其拥有快速的响应和高超的分析力,能将音乐的节奏、细节较好地还原。一般人认为,高分析力就会代表声音冷、硬、不耐听,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分析力越高就能听到越多的细节,场面越是感人。随着数码录音技术的发展、成熟,近年出品的CD都有较好的音效,从这套组合播放出来也差不到哪里。只有那些粗制滥造的或先天有录音缺憾的CD被无情的暴露出来后才难以入耳。
          有人也许会认为拥有12英寸低音单元的4312BMKⅡ的低频会拳拳到肉,动态会是一触即发、石破天惊。对不起,4312BMKⅡ虽然是倒相式设计(体积相对密闭箱可以缩小一半),却也只是中型的书价箱。为了将失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低频的下潜并不太深,但保留了纸盆那种绵延醇厚、拥有相当分析力的“松”的特质。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只听流行歌、轻音乐的话,低频有一定的量就基本足够,但听大型的交响乐、协奏曲、重型摇滚乐时低频就应该有分析力,这样才能表现低音大提琴、大提琴、低音电吉他的那股韧力和粘稠感、定音鼓的轻重缓急和钢琴巨大的轰鸣。不相信的话听一听ERICH LEINSDORF指挥的《贝九》、杜普蕾的《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至于一触即发石破天惊的音效本用来形容4348、K2 9500等高价器材,要4312BMKⅡ做到这一点并不实际。
          4312BMKⅡ的音场不是又深又阔的那种,而是略为前倾带有少少的侵犯性,贴身感较为强烈;搭配声底极为干净、拥有层层剥解分析力的马兰士PM-14SA,音色得到一定的调和,整个音场有如初秋的天空,阳光保持适度的耀眼,天空特别的澄清。由于两者皆拥有极佳的宁静度,从而有良好的还原能力,因此更能凸现音乐动人的细节、节奏,情况就好像电视机解决了黑色的重放一样,在聆听现场录音可以充分的领略这一点,如乐队成员翻动乐谱、听众的咳嗽声生动等,有兴趣的可以找阿格里奇弹奏的《拉氏三钢协、柴氏第一钢协》、《比拉芳提在卡内基》(片号:RCA 74321894852) 的现场录音听听,丰富的细节、充满跃动感的声音会令人陶醉。
          4312BMKⅡ的高音、中音调节器互相搭配可以调制出不同的音色,对声音的影响极大,调整得适当,音色平衡醇厚,富有节奏感,分析力恰到好处;过量了,音色夸张吓人;过少了,音色暗淡、毫无活力。当搭配不同的功放时都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适应功放的声音特性。调整高音、中音调节器一般是先将调节器置于12点钟的位置,然后根据声音的表现再微调。怎样才算是适当呢?答案是:平衡。“平衡”一词看似简单,但如果一套系统能发出众口一词都认为平衡的声音,那么这就是一套不平凡的系统了。调好了以后,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喇叭的煲练、音源和线材的更换甚至播放不同类型的软件,有时均需要微调。有人认为这样做会不胜其烦,有的人则会认为是多了一种乐趣,对声音的调校有回旋的余地,获得靓声的机会相对容易。君不见许多发烧友为了寻找一个最佳的摆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抱着一百几十斤的箱子或脚架一厘米一厘米的移动吗?为了消除谐振,在器材、器材架和听音室粘贴硬币吗?搭配PM-14SA,目前是将调节器均置于12点(中点)的位置,搭配L-507s时中音调节器置于9点、高音调节器置于10点的位置,聆听时高音单元与耳朵保持同一高度最为理想。
      


      5楼2006-05-05 10:03
      回复
        • 222.187.159.*
        hao~~~


        9楼2006-05-24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