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虔吧 关注:233贴子:37,612

试析《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啦


1楼2010-12-20 18:07回复
    写得挺长,百度审查了一个小时还没放行,偶还是分段自己来吧。


    2楼2010-12-20 18:08
    回复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塑造一批有血有肉的人物,我感觉值得一一做下评论分析。
      说正题之前,先说点题外的话。我这人活到这把子年纪了,虽说混到现在就是个废物吃饭的桶,连一般人都够不上,可混吃也吃了几十年,造的粪怎么也比90后吃的盐多了。吃饭造粪到了今天,不说行将就木,至少能让我激动得上蹿下跳的事情,已经是少之又少了。就象电影《最长的一日》中那个德国将军似的,打扑克的时候,参谋长紧张地来报告,说等待已久的盟军进攻信号终于出现了,这就意味着一个极其重大的、关乎他们生死的历史时刻马上到来了!可这位胖将军看着手里的扑克牌,眼皮都不抬一下,就说一句:“命令部队戒备!”。跟他打牌的所有将军们都非常惊讶:这么大的事儿这么轻飘飘的态度?胖将军抬头看见众人诧异的神情,才不好意思地解释道:“我太老了,已经没有多少事情能让我激动了。”我活到今天,看到一些MM们对着电视机哭天抹泪儿,而我自己怎么酝酿,连点心动提速都弄不出来的时候,就觉得自己非常非常象那位德国胖将军的心态。
      当然,即便我修炼到如此境界了,还是非常喜欢看电影电视剧。不过,帅哥儿美女早已无法吸引我的眼球了,我看故事情节,看人物刻画,看演员演技,顺带着再看看摄影场景服装道具什么的。我欣赏吴秀波,不是因为他长的帅,而是认为他演技出色,喜欢他塑造的刘新杰;我欣赏廖凡,也不是因为他长得不帅,还是欣赏他的演技,欣赏他塑造的欧阳。陆毅黄晓明李亚鹏……帅哥成堆,我都不欣赏,因为没看出来他们演技有多高明,没看出他们塑造的人物有多动人。
      同样原理,我欣赏人物刻画,段奕宏、张译、张国强、李晨等等在《我的团长我的团》里,表现出来的演技我一个也不欣赏,无论他们是帅还是不帅。但是这并不影响我欣赏剧情对那些人物的刻画,尽管段张等人的一般化表演,没能为这些人物的形象化加什么分。不是这几位演员来演这些人物,换别人一样能演出同等的效果。而吴秀波的刘新杰、廖凡的欧阳就不一样,换别人肯定就不是这些个味儿了。
      


      3楼2010-12-20 18:09
      回复
        龙文章的内心世界是很复杂的,他的出身和教育背景,是很为世人所不齿的一类:巫师神汉的家庭,说不好听的那就是骗子世家。他本来也不是团长,只是一个毫无前途的中尉军需。但是他象《巴顿将军》中的理想人物一样,渴望战争,渴望通过战争来实现自我。他有勇气有智慧有战斗经验和军事知识,他要用这一切来达到他个人的一个目的:“拥有自己的军队!”,也就是说,他个人的最终理想其实并不是拯救民族危亡、为国人向日寇讨还血债、光复祖国山河等等这些高尚的梦境,而是象虞啸卿一样,当一个军阀!这实在是一个毫无理性的野心,但是龙文章就毫不犹豫地去实践这个野心了。他有战斗的激情和经验,他有骗人的智慧和手段,依靠着两者( 我实在找不出他还有什么其他长于他人的地方),他就这么实践去了。
        为了实践他的这个野心,他似乎没有什么底线,他冒充团长,用战斗意志去激励溃兵们跟着他走,利用溃兵们求生的希望去汇集他们,增强自己可以掌握的兵力,用谎言去诱使溃兵们以为他是唯一的指挥官( 他两次制造过真正的指挥官虞啸卿已死的谣言),用自己渴望战斗的激情去影响那些已经丧失了斗志的溃兵们,甚至为了要维护自己指挥官的权威,企图枪毙迷龙而杀鸡儆猴。他费尽心机寡廉鲜耻地去争取装备和物资,努力提高自己这个炮灰团的战斗力。因为他很清楚,以他的背景,要获得手中实力的提升,只能在上司面前依靠战绩说话,否则根本不会有人把这个炮灰团和他这个伪团长放在眼里。没有了这个炮灰团和炮灰团的战绩,他有再多的骗术和智慧,也无法取得上司对他的认可,从而也就无法实现他的军阀梦。也正是为了他的这个野心,他虽然率领一群溃兵在南天门拼死阻击日寇,但他却从没有杀身成仁的打算。表面上看,似乎他是不愿意让那些相信他的溃兵们做最后的牺牲,实质上也是为了他的那个野心:队伍打光了,他还有什么资本当这个团长,还有什么资本去争取当一个军阀?于是,当上司为他的阻击提供炮火,希望他们借着这最后的炮火做出杀身成仁的壮举时,他恰恰就利用这个炮火带着残存的溃兵们撤退了。他保住了溃兵们的生命,也为自己保住了实践野心的最后资本。同样也是为了这个野心,他拼死拼活两次渡江侦察,并以最夸张的方式阻止了虞啸卿的那个华丽却可能是自杀的进攻计划,并最终将虞啸卿的正面计划转化为以他龙文章为主角的奇袭计划。
        


        5楼2010-12-20 18:11
        回复
          战斗开始后,龙文章一直保持着乐观态度,虽然他也对计划中的支援持有怀疑,但他不愿相信这是现实的,即便副官孟烦了很尖锐地指出这一点,他仍旧不肯改变自己的乐观。因为这个周密的计划凝集着他的心血,同时也将实现他的梦想和野心。而当阿译长官带来了“没有进攻”的确切消息时,龙文章则失态了,狂怒了,不顾一切地将怒气发泄到阿译长官头上,完全不顾及阿译长官是自愿投身险地而来与他们同生共死的。而这一举动的内涵,就在于龙文章的内心中,从来没有把自己视为这个溃兵群体中的一员,他只是将这个群体视为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他可以用种种手段取得这个溃兵群体对他的信任和服从甚至还有敬爱的成分,但他自己则一定是处于高于这群体之上的位置。这就是龙文章,一个行为与其内心完全统一,却又很难让人看清他内心实质的人。
          


          6楼2010-12-20 18:11
          回复
            美国著名的黑人歌曲《老人河》中,有一句歌词,准确地反映出孟烦了的这种内在的矛盾心态:“既害怕死亡,又厌倦生活”。孟烦了正是如此,他厌倦死亡,甚至连兽医对死者的祭奠,他也深表反感;他也厌倦战斗,每每对龙文章、虞啸卿等的求战情绪大加嘲讽。但是,他自己却又随波逐流参加溃兵们的战斗,跟着龙文章冒险渡江侦察,帮助他制定袭击计划……而他所做的这一切,无不摆出一副被逼无奈的样子,决不表现出任何的主动。不仅如此,他对其他事情也一概表现出极大的消极,从不去承担任何的责任,甚至是该他承担的责任他也要推脱。溃兵们要为迷龙向龙文章求情,谁都知道孟烦了最了解龙文章,最能说会道,公推他去。而他偏偏要说:“凭什么我去啊?谁官儿大谁去!”竟然要把迷龙的生死推给龙文章根本不放在眼里的阿译长官。直到阿译长官说出“你要是想让迷龙死,那就我去!”这样的话,他才又摆出一副被他人所迫的样子前去给迷龙求情。
            孟烦了希望迷龙死么?他绝对不希望,同时他也非常清楚,龙文章要枪毙迷龙是另有目的。可是孟烦了就是不肯负这个责任。这与他对一切都消极的态度是一致的。不但是对迷龙,就是对个性上很吸引他的龙文章,他也是如此。龙文章受审判,这群溃兵们的证言,有可能会决定他的生死。迷龙、不辣、蛇屁股、兽医等等不善言辞,说不清楚他们的群体意愿,而最为能说会道的孟烦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却恰恰表现得与所有其他溃兵一样前言不搭后语,最后还是最没有能耐的阿译长官,才说出了所有人心中所想说的话。
            孟烦了就是这样一个总是生活在自我内心矛盾中的人。他内心深处是看不起这群溃兵同袍的,但他又心甘情愿地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而不去投靠虞师的精锐们。溃兵们之间有这样那样的冲突和矛盾,他从不参与,却又不时地煽风点火引以为乐。一个人如果对生活感到消极,他就不会再主动地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即便他有这个能力,他也不会去。所以,他就心安理得地成为这群溃兵中的一员,而且是另类的一员。他爱小醉,却不肯承担起爱情的责任;他爱父母,也不肯承担起尽孝的责任;他是溃兵中最有战斗经验的军官,却不肯承担起率领他们的责任……总之,他什么都看得清楚,可什么都不肯承担。
            对于孟烦了的这种生活态度,龙文章看得很清楚,所以他不让孟烦了当军官,而让他当副官和传令兵;迷龙也看得很清楚,所以他说“烦了最聪明,可聪明大劲儿了”;而对孟烦了,看得最最清楚也是最最不自觉的,是那个天真的豆饼!
            


            8楼2010-12-20 18:13
            回复
              真正心灵天真的人,往往比阅历丰富的人,更能在不自觉中透视某些不为人所注意的现象。豆饼就非常天真,在这群溃兵中他年纪最小,在他眼中,阿译长官是长官,兽医是大叔,其他所有人无论优劣好坏,都是他的“哥”!他见谁都喊哥,可就是从来没有喊过孟烦了一句“哥”!很显然,在他天真的眼中,孟烦了是另一类人,是与他的“哥”们完全不同、也与长官们完全不同的另一类人!
              孟烦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个永远生活在自我内心矛盾中的人。也正因为这种内心矛盾的不可克服,这个人物就显得如此生动,如此有文学魅力。
              孟烦了、张立宪和小醉这个三角关系,在最后有一场性格上的大冲突,极为鲜明地表现了孟烦了个性上的深刻与张立宪的幼稚。我认为这场戏是全剧的最高潮,三个人的个性在这场戏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即便后面还有很长的战斗情节,但那些对人物个性的塑造已经不是十分重要了。因为我是在评论剧中人物,所以这场戏我还是放到文章最后去说,下面我要说的是一个群体,溃兵的群体。
              名为川军团的这个炮灰团,是一个很有性格特色的群体,你甚至可以将这个群体看成是一个人,其中每个人物都在其中表现出一定的性格侧面,共同形成了这个群体。
              这些溃兵中,构成这个群体性格特色与变化的,主要是迷龙、兽医、不辣、豆饼、阿译长官这五个人,其他的几个,要麻、康丫、蛇屁股、丧门星、克虏伯、崔勇和李连胜,都是为构织情节和矛盾关系而设置的人物,缺乏独立的个性表现和变化,所以我的注意力还是集中在前面五个人身上。
              


              9楼2010-12-20 18:14
              回复
                先说阿译长官,这几乎也可以说是一个为构造情节和丰富其他主要人物形象而设置的一个角色,其实没有独立个性。这个溃兵的群体,需要有一个军官的角色,这个军官要代表这个群体与军队发生联系,如此才能将这个群体放置于一个大的背景之下。同时这个军官又不能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否则龙文章的戏就会受到冲击。群体中除阿译长官外,还有三个军官:少尉排长李连胜、中尉副连长孟烦了、少尉军医兽医。李连胜这个角色是为了衬托迷龙等人而设置的,有战斗经验,有与溃兵们相同的身份背景,不能与其他溃兵形成性格和行为上的反差,不适合那个特定的角色;孟烦了对一切都是是消极的,由他出面担任群体的联络人,就违背了这个重要人物的独特个性;兽医的身份在溃兵中是另类,担任这个角色显然也违背了他作为群体中最年长的看护者、旁观者和思考者的身份,所以,就需要一个与溃兵们身份背景都不相同而有不具备领导者能力的角色出现。这个人物就是阿译长官,少校营长,军官训练班的优等生,没有战斗经验没有领导能力,小布尔乔亚的做派与溃兵们农民或流氓的背景又处处形成矛盾,既能由此产生戏剧因素又能解决整个群体的背景关系问题。这就是阿译长官这个人物对全剧的作用,而人物本身的性格表现,则就不那么重要了。
                


                10楼2010-12-20 18:14
                回复
                  兽医,这个人物是溃兵中的年长者,比较其他溃兵来说,他有独立的思考,有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一个群体,在抛开龙文章孟烦了等重要人物之外,还需要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大脑,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是没有文化的农民或流氓,他们有自己的思考,作为一个群体,需要通过一个特定的渠道来表现出他们共同的思考,这就是兽医这个大脑存在的基础。同时,溃兵群体中还需要再种种困苦中表现出人际关系的一丝温馨,否则整个群体就将呈现出彻底的灰色。那么这种温馨的表现,就需要通过兽医这个特定的角色来完成。他对群体中的所有人都精心照顾,尽管他没有完成这种照顾所必须的医术、身份和条件,但是他有这个精神,这就足够了,他为死者守灵和祭奠,为生者疗伤和安神,他甚至还能通过军队的变动去推断战局。而作为一个老者,他没有年轻人的血性和激情,却有更多的冷静和温情。迷龙等人打架争霸他不干涉,孟烦了对生活激愤不平他也不干涉,但是如果迷龙孟烦了们的行为和言语影响了对他对死者的祭奠和为垂死者的守护,那么他也会愤怒,也会斥责,也会坚持他自己对生死的理念。
                  在全剧中,兽医一直是一个非常淡定的人,他的这种淡定结合他的年纪职务,就成了溃兵群体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阀门,为这个群体中的种种骚动时时起到减压和安抚的作用。一旦他不那么淡定了,情绪激动了( 得知他儿子战死的消息后),他的一切就都结束了。
                  豆饼,这是一个非常天真和单纯的孩子,他依附于这个群体活着,他把群体中的每个人视为自己的“哥”。在战场上他负了重伤,历经了剧中没有描述的苦难之后,带着垂死之躯,依然回到了他所在的这个群体当中。为什么?因为他离开这个群体之后,就不知道该如何生活下去了。求生的本能没有把他带往别处,而是把他带到了他自认为唯一可以让他生存的地方:溃兵的群体中。上面我已经说过了,一个人如果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生活习惯了,即便他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他也会由于习惯和惰性的作用,而不肯去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不但豆饼是如此,孟烦了、兽医、阿译长官和其他溃兵们,都有这样的一个共同特征。
                  豆饼最重要的作用,是他的垂死归来,无形中让溃兵们突然意识到了他们每个人作为人的价值而不是炮灰的价值。见证了豆饼的垂死,模范丈夫迷龙不但因此向夫人大发脾气,而且从此不再有在群体中争老大的举动( 这本是迷龙的一个经常性行为)。不辣、蛇屁股等人,也从豆饼的垂死中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个有名有姓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带着士兵军衔的炮灰。豆饼的垂死,令这个溃兵群体产生了空前的凝聚力。兽医的思考,阿译长官的努力,孟烦了的透视,迷龙的直觉,以及龙文章费尽心机的蛊惑煽动,都没有起到的凝聚作用,豆饼用他的垂死之躯,轻而易举地就完成了这个群体意识的升华。
                  


                  11楼2010-12-20 18:15
                  回复
                    迷龙,这是一个完全凭自己的直觉去面对生活和一切困苦的人,他与其他溃兵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有很强的生活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其他的溃兵,包括身为军官的阿译长官和对一切都很消极的孟烦了,一旦脱离了这个溃兵群体,连饭都吃不上(孟烦了当逃兵也被抓回来了),其他的如不辣等人,莫不是如此,他们都是依附在这个溃兵群体上活着的人。他们有谁能离开么?没有人能离开,身为吃粮当兵的人,当逃兵是死罪不说,离开了这个群体,他们到哪儿去呢?靠什么生活呢?他们是农民出身,可她们的土地呢?他们的家乡呢?“望家乡海阔天高,回故土路远山遥。”他们要活着,就哪儿也去不了。
                    可迷龙不一样,他有本事在驻地做黑市生意,有本事在战场上搜刮物资。有本事在溃退的路上给自己成一个家,有本事赤手空拳在镇上为老婆孩子营造一个安定的住所,甚至有本事驱使奴役溃兵群体中的不少人……他若是离开了这个群体,仍旧能够很好地生活下去。但是,他最终都没有离开这个群体,最终是把自己融合进了这个群体之中。
                    这个过程中,迷龙有过两次内心深处的表现和思维的升华。两次升华并不是他娶了上官女士并给她和她的儿子安了个家,而是吃猪肉炖粉条子和目睹豆饼的垂死,这两次个性的升华,比他和上官的所有戏都更为重要,更为凝炼。
                    阿译长官为了鼓舞溃兵们的情绪,万般无奈之下拿出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办法:为庆祝胜利,溃兵们要吃一次猪肉炖粉条子!一无所有的溃兵们各显其能,坑蒙拐骗连捡带偷去找做这一顿饭的材料(孟烦了偷小醉的血泪钱就是为了这一次聚餐,虽然他没有把偷来的钱投入到聚餐的花销中去)。当大家政要做菜时,拥有丰富的令人眼馋的黑市食品的迷龙参加了进来,拿出了酱油拿出了肉罐头,为什么呢?因为猪肉炖粉条子这个有特色的地方菜,勾起了他的乡愁!所有溃兵中,没有一个人象迷龙那样,被这道菜引出了内心深处那么大的波澜起伏。也正因为这个乡愁,迷龙内心中深深埋藏的不忍家乡沦陷的悲壮之情,终于表现出来了。当其他溃兵受到虞啸卿的鼓惑为了吃饱饭要投身战场去,迷龙本来是对此不屑一顾的,而正是这一顿猪肉炖粉条子,令他表面上早已磨灭的血性再一次迸发出来了。所有溃兵都是被动地为吃饱饭穿暖衣而上战场去的,唯有迷龙一人,是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乡愁而主动上战场的。
                    迷龙另一次性格上的升华,就是他目睹了豆饼的垂死。豆饼是迷龙的副射手,一直亲切地称呼他“迷龙哥”,一直把他视为真正的大哥而紧随在他身边。豆饼的垂死不但让其他溃兵们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更让迷龙意识到,自己的周围,是一个自己永远也离不开的群体!每当溃兵们失魂落魄毫无希望地生活在收容所里的时候,迷龙的流氓劣根性都会大发作,他总是毫无理由地要在这个群体中靠拳头把自己打成一个老大。他为什么要当这个老大?这个老大能给他带来什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只不过是百无聊赖中的一种情绪宣泄而已。而正是豆饼的垂死,令迷龙突然意识到,他和所有的溃兵都是一样的,都是炮灰,都是战场上的生死同袍。这样一个群体中,靠暴力打出来的老大有什么意义呢?什么也没有。迷龙正是从这一刻起,自觉自愿地彻底将自己与这个溃兵群体在情感上融为一体了。到后来大家帮他搬家而他没有兑现请大家吃饭的诺言,所有人合起伙来把他扔进了泥塘里,他则心甘情愿地让大家这么对待他,再没有当初那个要打这个打那个的迷龙了。从一个游离在群体之外的自主的人,成为这个为人鄙视的群体中的一个中坚分子,迷龙完成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12楼2010-12-20 18:16
                    回复
                      不辣,这是一个性格非常简单的人,上面每一个人,都比他的个性要复杂得多。他的个性只有两个字儿:乐观!
                      不辣永远是乐观的,永远认为世上一切事情都是简单的。这个溃兵群体,时时刻刻都处于苦难之中,没有了乐观,他们谁也活不下去。而这个最乐观的人,就是不辣。
                      上战场去,所有人要脱掉衣服抛弃一切上飞机,唯有他背着一杆破枪,军官不解问他背着破枪干什么?他高兴地回答说:“打小东洋哦!”快乐在他来说,就是这么简单。他的信念中,远没有阿译长官和孟烦了这些小布尔乔亚知识分子的那么多枝枝桠桠的民族大义和人生哲理,只有high到了不能再high的一句:“中华民族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最简单的,有时候就是最豪迈的。
                      康丫负了重伤,兽医回天无力,康丫自知必死,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再叫我康丫了,我叫康火镰。又是不辣,好不留情地还是叫了他一声“康丫!”在他乐观的心中,康丫绝不会死,所以就是要叫你康丫!最简单的,有时候就是最亲热的。
                      所有溃兵中,只有不辣有过一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在阵地上指挥着新兵们哭祭死去的同袍要麻和康丫。他不在乎新兵们是真哭假哭,他只要一个哀声动地的效果。可他自己的哭词是什么呢?“不长眼睛往枪口上撞,糊里糊涂往阎王那里闯!”生死与共的同袍,交情到了不讲理的地步,骂你就是爱你!最简单的,有时候就是最深刻的。
                      孟烦了爱小醉,不为他父亲所许可,眼看就是一段悲剧。乐观的不辣又站出来给孟烦了出主意,说这事儿容易解决。他的解决办法也的确非常容易:“把生米煮成熟饭!”就这么直白这么干练,以至于小醉听了之后,两次问孟烦了:“我们要不要把生米煮成熟饭?”最简单的,有时候就是最有效的。
                      溃兵们被虞师抛弃,苦战坚守树堡到最后一刻弹尽粮绝,所有人都为他们的下场担忧。不辣负了重伤,却毫无惧色,告诉阿译长官:“我还有一个蛋蛋(手榴弹)呢!”有这个,就不会活着当俘虏!孟烦了不改泼冷水的习性,说这个不保险。不辣则保持着一向的乐观:“我的蛋蛋,没有不响的!”最简单的,有时候就是最可信的。
                      


                      13楼2010-12-20 18:17
                      回复

                        说了这么多,最后还是要说一下全剧的最高潮。因为全剧中最鲜明的人物个性冲突,就表现在这个最高潮里面了。虽然这场戏之后,整个电视剧还有好几集,但最根本的矛盾冲突就不再有了,人物基本都是情节的工具了。
                        这场戏的冲突,就是作为普通的人,面对死亡的人,与作为士兵的兵,面对死亡的兵,两者之间永远不可调和的冲突。
                        孟烦了要上战场了,去与他所爱的小醉话别,正巧也爱小醉,也要上战场的张立宪也来到了小醉的门外。
                        孟烦了不告诉小醉,他们要去拼死厮杀;张立宪则告诉小醉,他就要去壮烈的死了。
                        孟烦了再门内与小醉无话,张立宪在门外长篇大论发表上战场的告别演说,说的是是张立宪对战争的悲壮情怀,这种悲壮是对一切都消极的孟烦了所没有的。
                        张与孟的两种性格观念的冲突,早在之前的戏中表达的很清楚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单纯的小醉在其中,一切就完全不一样了。听了张立宪的大段表白之后,小醉只问了孟烦了一句话:
                        “你是不是也要去?”
                        七个字,字字千钧!没有任何多余的话,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没有任何多余的表情,就七个字,把这个矛盾冲突一下子推到了极致!
                        冲突在哪里呢?一边是一表人才前途远大的张立宪张营长,一边是其貌不扬身有残疾的瘸子传令兵孟烦了。
                        张立宪想的是:“我可能回不来了,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而孟烦了想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去干什么的?是去死的!我们都得死!你是张营长,你一表人才,你一表人才也得死!也得和我们一样当那坑里的烂肉!你有什么资格还来赚一活人的眼泪?”
                        就是这么一个永远不可能调和不可能解决的矛盾冲突,被小醉的七个字推到了极致和顶峰!
                        不由得想起了兰晓龙的《士兵突击》中,那个老白用唐山口音说的一句话:“战争,也忒残酷咧!”
                        没看过《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可以去看一下,看看我的这些喋喋不休是不是那么回事儿。
                        


                        14楼2010-12-20 18:17
                        回复
                          一楼一沙华。占下!


                          15楼2010-12-20 19:16
                          回复
                            老金,你的楼看了几层,还没看完,等我看完剧再回来看吧!到时候好好评论评论。对了,老金为何不写写《生死线》呢?正好我和夕窗都看了,说不定还有更多人看呢!


                            IP属地:黑龙江16楼2010-12-20 20:49
                            回复

                              金秋朔风起
                              9位粉丝
                              7楼
                              哇靠!我的化零为整大法早都用过了,摆渡才刚放行!
                              原以为放行了就是一次性发出呢,原来百度也要分几次发上来。反正都是分段,还不如我自己分呢,费那么半天功夫!
                              2010-12-20 18:46 回复 删除 封  
                              tarzan1
                              8楼
                              哇,老金大作。先顶后瞧!
                              2010-12-20 19:15 回复 删除 封  
                              沉思者
                              POISON4_5
                              56位粉丝
                              9楼
                              两座一样的楼啊。。。
                              2010-12-20 20:52 回复 删除 封  
                              沉思者
                              POISON4_5
                              56位粉丝
                              10楼
                              老金,要不要删一座?删哪座?
                              2010-12-20 20:57 回复 删除 封  
                              小胆肥肥
                              2位粉丝
                              11楼
                              哇,老金同志深思熟虑,一部“团长”试析了一年?
                              不过被老金这么一试析,此剧仿佛很有境界。果然高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2010-12-20 22:43 回复 删除 封  
                              


                              IP属地:黑龙江17楼2010-12-20 2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