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之(误)认
在第一种理解中,一封“总抵达其目的地”的信可以简单表述为:“一封信总抵达它的目的地,因为它的目的地就是它所达到的任何一个地方”。因为收信者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位置,于是他便成了地址,因为这个地址不是由其肯定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他发现自己处于这个位置的极其偶然的事实决定的。虽然有关宿命的宗教观念似乎是这种迷惑性的“短路”的典型,但它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根本偶然性的预感:如果上帝已经提前决定了谁得救,谁该死,那么,我的救赎或毁灭就不依赖于我的确定的品质和行动,而是依赖于我发现自己在上帝的计划当中所处的位置—它独立于我的品质,也就是说:就我而言,它是完全偶然的。这样的偶然性在一种矛盾的倒置中自身显露:我并不因为我罪恶满盈,违背上帝的命令而被诅咒;相反,我是因为被诅咒所以才恶贯满盈……
在第一种理解中,一封“总抵达其目的地”的信可以简单表述为:“一封信总抵达它的目的地,因为它的目的地就是它所达到的任何一个地方”。因为收信者发现自己处于这样的位置,于是他便成了地址,因为这个地址不是由其肯定的性质决定的,而是由他发现自己处于这个位置的极其偶然的事实决定的。虽然有关宿命的宗教观念似乎是这种迷惑性的“短路”的典型,但它同时也暗含了一种对根本偶然性的预感:如果上帝已经提前决定了谁得救,谁该死,那么,我的救赎或毁灭就不依赖于我的确定的品质和行动,而是依赖于我发现自己在上帝的计划当中所处的位置—它独立于我的品质,也就是说:就我而言,它是完全偶然的。这样的偶然性在一种矛盾的倒置中自身显露:我并不因为我罪恶满盈,违背上帝的命令而被诅咒;相反,我是因为被诅咒所以才恶贯满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