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一定是讲钢琴技术的整体框架,发力点,运动形式,运动效果,运动极限。
跟以往的不同,以往是靠着钢琴这块吃饭,现在,大部分钢琴学生,转长笛,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钢琴以后不会是我的主要营收,那么就把原本以前不讲的教学内容,开放。
发力点,5个,手指指节,掌指关节,手腕,前臂肌肉群,大臂肌肉群。
发力点,是完成触键动作的主要动力源,是决定触键动作,运动性的基础关键。
5个发力点,区分两类,一类是单点发力,只能以降速为代价,解决放松问题。
另一类是肌肉群组发力点,有可以替换的发力点,不需要降速。
因此两类发力点,在运动性上,差别很大,前者只能达到0.1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而后者,可以达到0.06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再往下的内容,就是深入跟在教学外不讲的了。
虽然,发力点有区分,在纯粹的触键这一目的,有高低。
但,不是说不适合触键的发力点就没用,因为,在触键外,还有其他目的。
我们按照发力点,一个一个讲解过去。
首先是手指指节。
手指指节,主要可以进行的动作,是手指的曲直,以及手指的刚柔。
手指的曲直,直接改变手指的位置,是平行,还是垂直。
这就造成了,触键点位的改变。
在钢琴演奏里,我们存在,指尖触键,指腹触键,以及指侧触键,3种触键点位。
指尖触键,这一触键点位,有优势,有劣势。
优点就在于,弯曲的手指,收拢为指尖触键,可以获得整齐的2345指排列,这可以避免较长的手指,深入黑键区域(而这在某些情况下未必是好事)。
同时,指尖的触键点位小,如果能够做到精确对位,可以避免误触的情况。
但同时,也有劣势。
第一,就是痛感第一,尤其在较快的触键敲击速度下。更尤其,如果你的手指卡到键位里,可能就要享受一次手指甲掀开的血肉教训。
第二,则是这种触键的触键点位小,接触面小,在黑键演奏最不便利,力量稍大位置稍强,容易从侧边滑落。
第三,就是我所说的,手指举例,偏短。深入黑键区域进行演奏,需要整只手臂送进去。
第二个点位,是手指第一指节伸直,所产生的指腹触键点。
这个触键点位有优势,也有劣势。
第一就是最舒服的触感!厚厚的指腹对比指甲指尖,可舒服了。
第二,就是它由于手指指节伸直,所以具有更远的举例,尤其是在234指,非常便利,进入黑键区,往往并不需要手臂整只往前送,就可以完成黑键区的触键。
同时,由于指腹接触面大,相对指尖触键,不容易滑落黑键演奏便利。
但,这个便利,只存在于,234指,15指,由于生理结构关系,不便利。
其次,在需要整齐的2345指的时候,5指落后(这就是我说的不便利)。
第三种,就是指侧触键,不多说了上视频吧。
沈文裕演奏李斯特《钟》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4411G731/?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custom_collection.content.click&vd_source=76471667cdccaa05ae6d864d1108042e
呐,手指伸直,指侧触键,大小拇指上黑键!
所谓的手指技术里,上黑键的技术就这来的。
除了触键点位的改变,手指指节的运动,还决定了手指的刚柔状态。
一方面的运用,在于整齐的多键便利演奏。
比如,你要做个135和弦,就是135指同时触键135三个音,24不触键。
大多数学习者,觉得难受,不便利。
那是因为,首先,发力点不是手指,手指不做触键的运动,触键的动力在后方。
另一方面,则是手指需要在触键的过程里,改变刚柔状态,利用手指的钢,对抗琴键阻力,完成触键,同时利用手指的柔,利用琴键阻力,阻止24触键!
手指的刚柔是这个目的。
除了整齐便利的和弦演奏,剩下的一个功能,就是高速弱音,以及极速弱音。
跑动的速度性,由其他发力点构成,但有个问题,速度愉快,那么末端肢体产生的运动速度越大。
而钢琴的声音,直接由琴键起落速度决定,它的改变,影响击锤敲击钢弦的速度,也是钢琴声音产生的唯一原因!
不考虑踏板之类的。
那么速度快了,声音大,是不是无解的?不,手指可以通过柔软化运动,产生一个缓冲器的作用。
末端肢体,只有手指了。。
也只有手指的柔软化运动(跟手指发力完成触键对立)才是解决高速弱音,极速弱音的唯一解法,或者说,没有任何负面的高速弱音手段,只有这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说,手指发力那套不可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证据没法洗。要么找出来,不用后方发力,手指发力完成高速弱音的案例(按死手腕不允许后方发力),要么承认国内的手指发力完成触键那套错误。两个中哪个都不可能被钢琴产业接受,要不然破局了。
手指指节讲完了,讲掌指关节。
掌指关节,决定着手指的抬落功能。
这一功能有刚需,就是,比如你原本在白键演奏,往黑键演奏,黑键高于白键,你需要“必须必然的”抬落高度。那么这个高度,就由你这里发力。
同时,手指的抬落功能,还直接影响手型的大小。
是手指落下,形成密集音区手型,还是手指抬起摊平,形成八度扩张手型?(这一目标也需要手指指节运动的配合,属于,复合发力)。
在国内钢琴教学环境里,手指抬落,被认为是高抬指发力的主要动力源。
被认为,只要通过高抬形式的类似于负重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就可以不断提高机能,具备高超的手指灵活性。
但,我要给这一说法一个重击。
这种负重练习,确实会提高,但是,提高的比率,低于百分20,并且,当你真的提升到百分20的时候,基本手就废了。
因为掌指关节的运动,直接跟你的手腕状态挂钩。
表面上看你的不同的手指确实可以一直运动,大家做做空手运动呗。
一定强度,一定高度的依赖手指的抬落,不要3分钟,你的手腕,酸痛了。。。
或者说,你用另一只手,按压左手脉门,感受下吧。。。不要3分钟,几下子,你就明白问题了。。掌指关节的疲劳,是集中到手腕的哦!
当你提升了所谓的百分20的机能,离你报废你的手腕,也不远了。。
武汉有个医生调查的,专业里百分30的伤痛率,大部分不在手指,大部分在手腕。。
这个百分30,指的是严重到需要医生治疗的地步。
所以,手指的起落功能,有意义,但是不应该承担跑动,这一目标。
解决不了问题,当你按死一个演奏者的手腕,只允许演奏者,使用手指指节以及掌指关节的情况下,你会发现这个人不具备高速演奏能力的。
所有案例,无一例外,全部做不到高速(1分钟600音都艰难了)。
正确的掌指关节运用,第一,限定高度,白键到黑键的高度,就是大多数演奏需求的刚需,再高,无意义。
其次,以手型定式(这一个文章里暂时不详细讨论)为目的,运用手指抬落,改变手型定式,一般来说,运动速度,不会超过0.1秒,是多个音,归纳为一组单位(同一个手型定式里无运动需求),进行的手指抬落动作。即,并不存在高频运动的需求。
也就是说,你需要的是运动到多高,尽可能精确,同时了解具体的运动频率,了解用法。。。而不是,所谓的机能锻炼。
掌指关节,抬落所造成的状态,如果是过分强调某一个手指,还会造成其他手指的负面效果,自行感受吧。
掌指关节完毕,讲手腕。
首先,要讲手腕,要时刻谨记,钢琴演奏里,需要保持,三点一线的状态维持,这是后方发力,能够顺利传递到指尖的关键。
其中的中间点位,就是手腕。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手腕不可以高于水平线,也不可以低于水平线,要维持在水平线的中点。
这就意味着,手腕的上下运动,是受到限制的!
能够进行的运动方向,只有左右的横向运动。
在实际的演奏案例中,就有分解和弦,依赖手腕的横向运动,完成超过一个八度,甚至2个八度的演奏!
手腕的详解应用。正确使用手腕,使一般认知里的八度手,完成2个八度的超大跨度!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F411g7kG/
这里上案例。
不上视频,真的很难理解。
同时,手指的过分运动,疲劳的积累,是集中在手腕的。
这也要注意,即,很多时候,你觉得某某疲劳疼痛,那不是这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其他地方,不正确运动造成的。
手腕讲解完毕后,就是前臂肌肉群。
这个地方的发力点,是接近手肘的前段,而不是后端。
这里能够进行的运动形式,发力,是旋转。
即,你的手掌,原本是平行的,可以通过向左或是向右的旋转,使得手掌变成竖直状态。
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可以直接完成触键动作!
并且建议用这种发力技术,完成大多数的触键演奏。
这种发力技术,由于是肌肉群组,其实单向的发力,仅仅使用一侧的肌肉群,而反向发力,原本休息的肌肉群,发力,原本发力的肌肉群放松。
如此,形成的往复式发力动作下,是永远有一个方向是放松的,因此,具备了更高的运动性。
在钢琴家的演奏案例下,这一技术动作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0.06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我的视频里是彻底动作完全到底的前臂旋转发力,达到了1秒10次,但,如果将动作幅度压缩到5分之一都不到的基础下,是可以破到0.07秒一次的运动速度的(我自以为已经达到我自己极限了。。跟钢琴家还是有点差距,尤其是个老头子比不过。。)。
这种运动形式,有有点,也有缺点。
有点就是便用性,泛用性,练习度方面的。
可以非常快速的练成,在大多数环境下,太舒服了。
缺点,则是发力方向不正,在黑键夹住的白键触键点,尤其是里部触键点,非常不舒服,甚至有受伤的风险。
除了这个缺陷外,没有什么其他缺陷了。
哦,沈文裕的指侧触键,手指打直,后方发力带动的技术,大体模型就是这个。
完成触键的发力点,是这个的。
然后,由于发力点是后方,如果手指没有乱来,是可以维持住,手型定式,也就是说,这玩意可以做到一动多音,一次翻转完成2音到5音演奏。
我上个视频吧。
臂力发力技术,前臂肌肉群发力,带动手指完成触键的实例展示,以及一动多音概念体现,自己1分钟120拍每拍8音,1分960音跑速,专业入门程度随意演奏展示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r4y1W7DL/
呐,速度性一下子体现出来了,考级10级,1分钟126拍,每拍4音,这里1分钟120拍,每拍8音,接近一倍速度差异,并且有没发现很轻松。
并且,由于发力点不是手指,那么手指的刚柔转换功能,可以做到这个高速下的弱音。
前臂肌肉群讲完,讲大臂肌肉群。
这两个发力点的区分,一个是在手肘的前段靠近手肘处。
另一个则在手肘的后方,靠近手肘处。
这也是,三点一线里,触键点,手腕(中间点),最后的一个点位(手肘)位置改变的发力点。
这个东西在三点一线里,有讲究,比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平行的一条线。
即,如果你确定了触键点,手腕,那么你的手肘就得在这个平行线上。
假设,演奏中,由于需要触键深入黑键区,你的手腕需要有高度,跟触键点形成了一个斜面。
而这时候,如果你的手肘,掉下来。。。那么手腕高耸,发力传递不到触键点,并且伤害手腕。
而如果手肘调整了,也跟着太高,那么就可以直线发力,后方发力传递到触键点,并且手腕,健康。
这种手肘高低的调整,甚至是整只手臂的上下运动,要符合原则,不影响手腕,不影响肩膀。
在这个原则下,手肘的运动,在大臂肌肉群的发力下,形成的,是一种圆弧形轨道。
这个轨道如果练成,在运动框架内,无论你怎么抬落手臂,都不止于导致,手腕紧张,以及肩膀紧张!|(因为就是用这俩不影响为原则练出来的轨道)。
这个运动轨迹,国内的模仿,叫做,小翅膀打开!
所有的手臂上下运动,应以它,为前提!
同时,以手臂的上下运动,完成触键,这有个技术名称,叫做落提。
这门技术,由于符合手指不发力,手臂发力完成触键的要去,所以,同样可以做到一动多音,属于可以让人达成高速演奏的技术!
上视频。
三大臂力发力技术的基础,落提技术的展示详解~早日打倒高抬指!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L4y157yX/
整只手臂的前后运动的调整,也由这里发力。
往前推可以形成触键,往回拉也可以形成触键。方向斜向下
!
臂力发力技术的最后一环~推拉,即,方向性斜向下完成触键的发力技术!(至此,臂力发力技术三大类全)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5411271k/
也是一门高速运动的臂力发力技术!
像是落提,跟推拉这两种运动形式,发力正,就可以弥补,旋转技术在相应情况下的缺陷!
基本所有的触键实际情况,可以由这三门发力技术,互补完成!
至此,钢琴的5大发力点,拆解完毕,手指指节,掌指关节,手腕,前臂肌肉群,大臂肌肉群,彻底讲透。
跟以往的不同,以往是靠着钢琴这块吃饭,现在,大部分钢琴学生,转长笛,并且可以预见的是,钢琴以后不会是我的主要营收,那么就把原本以前不讲的教学内容,开放。
发力点,5个,手指指节,掌指关节,手腕,前臂肌肉群,大臂肌肉群。
发力点,是完成触键动作的主要动力源,是决定触键动作,运动性的基础关键。
5个发力点,区分两类,一类是单点发力,只能以降速为代价,解决放松问题。
另一类是肌肉群组发力点,有可以替换的发力点,不需要降速。
因此两类发力点,在运动性上,差别很大,前者只能达到0.1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而后者,可以达到0.06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再往下的内容,就是深入跟在教学外不讲的了。
虽然,发力点有区分,在纯粹的触键这一目的,有高低。
但,不是说不适合触键的发力点就没用,因为,在触键外,还有其他目的。
我们按照发力点,一个一个讲解过去。
首先是手指指节。
手指指节,主要可以进行的动作,是手指的曲直,以及手指的刚柔。
手指的曲直,直接改变手指的位置,是平行,还是垂直。
这就造成了,触键点位的改变。
在钢琴演奏里,我们存在,指尖触键,指腹触键,以及指侧触键,3种触键点位。
指尖触键,这一触键点位,有优势,有劣势。
优点就在于,弯曲的手指,收拢为指尖触键,可以获得整齐的2345指排列,这可以避免较长的手指,深入黑键区域(而这在某些情况下未必是好事)。
同时,指尖的触键点位小,如果能够做到精确对位,可以避免误触的情况。
但同时,也有劣势。
第一,就是痛感第一,尤其在较快的触键敲击速度下。更尤其,如果你的手指卡到键位里,可能就要享受一次手指甲掀开的血肉教训。
第二,则是这种触键的触键点位小,接触面小,在黑键演奏最不便利,力量稍大位置稍强,容易从侧边滑落。
第三,就是我所说的,手指举例,偏短。深入黑键区域进行演奏,需要整只手臂送进去。
第二个点位,是手指第一指节伸直,所产生的指腹触键点。
这个触键点位有优势,也有劣势。
第一就是最舒服的触感!厚厚的指腹对比指甲指尖,可舒服了。
第二,就是它由于手指指节伸直,所以具有更远的举例,尤其是在234指,非常便利,进入黑键区,往往并不需要手臂整只往前送,就可以完成黑键区的触键。
同时,由于指腹接触面大,相对指尖触键,不容易滑落黑键演奏便利。
但,这个便利,只存在于,234指,15指,由于生理结构关系,不便利。
其次,在需要整齐的2345指的时候,5指落后(这就是我说的不便利)。
第三种,就是指侧触键,不多说了上视频吧。
沈文裕演奏李斯特《钟》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4411G731/?spm_id_from=333.1007.top_right_bar_window_custom_collection.content.click&vd_source=76471667cdccaa05ae6d864d1108042e
呐,手指伸直,指侧触键,大小拇指上黑键!
所谓的手指技术里,上黑键的技术就这来的。
除了触键点位的改变,手指指节的运动,还决定了手指的刚柔状态。
一方面的运用,在于整齐的多键便利演奏。
比如,你要做个135和弦,就是135指同时触键135三个音,24不触键。
大多数学习者,觉得难受,不便利。
那是因为,首先,发力点不是手指,手指不做触键的运动,触键的动力在后方。
另一方面,则是手指需要在触键的过程里,改变刚柔状态,利用手指的钢,对抗琴键阻力,完成触键,同时利用手指的柔,利用琴键阻力,阻止24触键!
手指的刚柔是这个目的。
除了整齐便利的和弦演奏,剩下的一个功能,就是高速弱音,以及极速弱音。
跑动的速度性,由其他发力点构成,但有个问题,速度愉快,那么末端肢体产生的运动速度越大。
而钢琴的声音,直接由琴键起落速度决定,它的改变,影响击锤敲击钢弦的速度,也是钢琴声音产生的唯一原因!
不考虑踏板之类的。
那么速度快了,声音大,是不是无解的?不,手指可以通过柔软化运动,产生一个缓冲器的作用。
末端肢体,只有手指了。。
也只有手指的柔软化运动(跟手指发力完成触键对立)才是解决高速弱音,极速弱音的唯一解法,或者说,没有任何负面的高速弱音手段,只有这一个!
这也是为什么说,手指发力那套不可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个证据没法洗。要么找出来,不用后方发力,手指发力完成高速弱音的案例(按死手腕不允许后方发力),要么承认国内的手指发力完成触键那套错误。两个中哪个都不可能被钢琴产业接受,要不然破局了。
手指指节讲完了,讲掌指关节。
掌指关节,决定着手指的抬落功能。
这一功能有刚需,就是,比如你原本在白键演奏,往黑键演奏,黑键高于白键,你需要“必须必然的”抬落高度。那么这个高度,就由你这里发力。
同时,手指的抬落功能,还直接影响手型的大小。
是手指落下,形成密集音区手型,还是手指抬起摊平,形成八度扩张手型?(这一目标也需要手指指节运动的配合,属于,复合发力)。
在国内钢琴教学环境里,手指抬落,被认为是高抬指发力的主要动力源。
被认为,只要通过高抬形式的类似于负重练习,重复重复再重复,就可以不断提高机能,具备高超的手指灵活性。
但,我要给这一说法一个重击。
这种负重练习,确实会提高,但是,提高的比率,低于百分20,并且,当你真的提升到百分20的时候,基本手就废了。
因为掌指关节的运动,直接跟你的手腕状态挂钩。
表面上看你的不同的手指确实可以一直运动,大家做做空手运动呗。
一定强度,一定高度的依赖手指的抬落,不要3分钟,你的手腕,酸痛了。。。
或者说,你用另一只手,按压左手脉门,感受下吧。。。不要3分钟,几下子,你就明白问题了。。掌指关节的疲劳,是集中到手腕的哦!
当你提升了所谓的百分20的机能,离你报废你的手腕,也不远了。。
武汉有个医生调查的,专业里百分30的伤痛率,大部分不在手指,大部分在手腕。。
这个百分30,指的是严重到需要医生治疗的地步。
所以,手指的起落功能,有意义,但是不应该承担跑动,这一目标。
解决不了问题,当你按死一个演奏者的手腕,只允许演奏者,使用手指指节以及掌指关节的情况下,你会发现这个人不具备高速演奏能力的。
所有案例,无一例外,全部做不到高速(1分钟600音都艰难了)。
正确的掌指关节运用,第一,限定高度,白键到黑键的高度,就是大多数演奏需求的刚需,再高,无意义。
其次,以手型定式(这一个文章里暂时不详细讨论)为目的,运用手指抬落,改变手型定式,一般来说,运动速度,不会超过0.1秒,是多个音,归纳为一组单位(同一个手型定式里无运动需求),进行的手指抬落动作。即,并不存在高频运动的需求。
也就是说,你需要的是运动到多高,尽可能精确,同时了解具体的运动频率,了解用法。。。而不是,所谓的机能锻炼。
掌指关节,抬落所造成的状态,如果是过分强调某一个手指,还会造成其他手指的负面效果,自行感受吧。
掌指关节完毕,讲手腕。
首先,要讲手腕,要时刻谨记,钢琴演奏里,需要保持,三点一线的状态维持,这是后方发力,能够顺利传递到指尖的关键。
其中的中间点位,就是手腕。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手腕不可以高于水平线,也不可以低于水平线,要维持在水平线的中点。
这就意味着,手腕的上下运动,是受到限制的!
能够进行的运动方向,只有左右的横向运动。
在实际的演奏案例中,就有分解和弦,依赖手腕的横向运动,完成超过一个八度,甚至2个八度的演奏!
手腕的详解应用。正确使用手腕,使一般认知里的八度手,完成2个八度的超大跨度!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F411g7kG/
这里上案例。
不上视频,真的很难理解。
同时,手指的过分运动,疲劳的积累,是集中在手腕的。
这也要注意,即,很多时候,你觉得某某疲劳疼痛,那不是这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其他地方,不正确运动造成的。
手腕讲解完毕后,就是前臂肌肉群。
这个地方的发力点,是接近手肘的前段,而不是后端。
这里能够进行的运动形式,发力,是旋转。
即,你的手掌,原本是平行的,可以通过向左或是向右的旋转,使得手掌变成竖直状态。
而这种形态的改变,可以直接完成触键动作!
并且建议用这种发力技术,完成大多数的触键演奏。
这种发力技术,由于是肌肉群组,其实单向的发力,仅仅使用一侧的肌肉群,而反向发力,原本休息的肌肉群,发力,原本发力的肌肉群放松。
如此,形成的往复式发力动作下,是永远有一个方向是放松的,因此,具备了更高的运动性。
在钢琴家的演奏案例下,这一技术动作的运动速度,可以达到0.06秒一次的运动速度。
我的视频里是彻底动作完全到底的前臂旋转发力,达到了1秒10次,但,如果将动作幅度压缩到5分之一都不到的基础下,是可以破到0.07秒一次的运动速度的(我自以为已经达到我自己极限了。。跟钢琴家还是有点差距,尤其是个老头子比不过。。)。
这种运动形式,有有点,也有缺点。
有点就是便用性,泛用性,练习度方面的。
可以非常快速的练成,在大多数环境下,太舒服了。
缺点,则是发力方向不正,在黑键夹住的白键触键点,尤其是里部触键点,非常不舒服,甚至有受伤的风险。
除了这个缺陷外,没有什么其他缺陷了。
哦,沈文裕的指侧触键,手指打直,后方发力带动的技术,大体模型就是这个。
完成触键的发力点,是这个的。
然后,由于发力点是后方,如果手指没有乱来,是可以维持住,手型定式,也就是说,这玩意可以做到一动多音,一次翻转完成2音到5音演奏。
我上个视频吧。
臂力发力技术,前臂肌肉群发力,带动手指完成触键的实例展示,以及一动多音概念体现,自己1分钟120拍每拍8音,1分960音跑速,专业入门程度随意演奏展示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Pr4y1W7DL/
呐,速度性一下子体现出来了,考级10级,1分钟126拍,每拍4音,这里1分钟120拍,每拍8音,接近一倍速度差异,并且有没发现很轻松。
并且,由于发力点不是手指,那么手指的刚柔转换功能,可以做到这个高速下的弱音。
前臂肌肉群讲完,讲大臂肌肉群。
这两个发力点的区分,一个是在手肘的前段靠近手肘处。
另一个则在手肘的后方,靠近手肘处。
这也是,三点一线里,触键点,手腕(中间点),最后的一个点位(手肘)位置改变的发力点。
这个东西在三点一线里,有讲究,比如,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平行的一条线。
即,如果你确定了触键点,手腕,那么你的手肘就得在这个平行线上。
假设,演奏中,由于需要触键深入黑键区,你的手腕需要有高度,跟触键点形成了一个斜面。
而这时候,如果你的手肘,掉下来。。。那么手腕高耸,发力传递不到触键点,并且伤害手腕。
而如果手肘调整了,也跟着太高,那么就可以直线发力,后方发力传递到触键点,并且手腕,健康。
这种手肘高低的调整,甚至是整只手臂的上下运动,要符合原则,不影响手腕,不影响肩膀。
在这个原则下,手肘的运动,在大臂肌肉群的发力下,形成的,是一种圆弧形轨道。
这个轨道如果练成,在运动框架内,无论你怎么抬落手臂,都不止于导致,手腕紧张,以及肩膀紧张!|(因为就是用这俩不影响为原则练出来的轨道)。
这个运动轨迹,国内的模仿,叫做,小翅膀打开!
所有的手臂上下运动,应以它,为前提!
同时,以手臂的上下运动,完成触键,这有个技术名称,叫做落提。
这门技术,由于符合手指不发力,手臂发力完成触键的要去,所以,同样可以做到一动多音,属于可以让人达成高速演奏的技术!
上视频。
三大臂力发力技术的基础,落提技术的展示详解~早日打倒高抬指!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L4y157yX/
整只手臂的前后运动的调整,也由这里发力。
往前推可以形成触键,往回拉也可以形成触键。方向斜向下
!
臂力发力技术的最后一环~推拉,即,方向性斜向下完成触键的发力技术!(至此,臂力发力技术三大类全)_哔哩哔哩_bilibil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15411271k/
也是一门高速运动的臂力发力技术!
像是落提,跟推拉这两种运动形式,发力正,就可以弥补,旋转技术在相应情况下的缺陷!
基本所有的触键实际情况,可以由这三门发力技术,互补完成!
至此,钢琴的5大发力点,拆解完毕,手指指节,掌指关节,手腕,前臂肌肉群,大臂肌肉群,彻底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