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养生修身基本理念: ”来实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从根本上改变不良的体质状态,是养生保健应该把握住的核心问题。 每个人的五德五行模型,全都具有个体相对稳定性,但是在“执一以为天下牧”的以德治理前提下,并不是固定而不可改变的。即使是在同一环境中,只要我们具有道德人生观和“正善治”的信念,恪守天地法则秩序的度、数、信,本着积极的生活态度,顺应天地变化的四时之度,采取积极的养生措施,同时进行“人法地、地法天”的实践,从被动顺应提升为主动效法而修身明德,假以时日,就完全可以纠正体质上的偏颇,达到健康、智慧、运炁(气)顺遂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养生保健与道德文化修身之间的关系,在于修身明德囊括着养生保健。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是否立信启智而愚转智,“圣信型于内”而在身国内全面进行五德与五善的真实实践。 养生学的应用,需要先给予“予善信”,培养信德与信仪,再来进行“正善治”。 什么叫养生?“养”在古代的意思,就是饲养、营养。“养生”的“养”主要是一种能量和物质的需求、供给、获得。《礼记·郊特牲》当中把“养”分了两大类:“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这是对食物、饮食而定的概念。就是说,凡是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它养的是生命体内的阴气;而我们饮水,水流入口为饮,包括琼浆、美酒之类,它养的是体内的阳气。这里不仅发现而且非常严格地指出了气机对生命的作用原理。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养”的概念,是对仅仅从口里面提供的饮食之养所下的一个定义。 ——摘自《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要略》第352-353页。至诚感恩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