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同的事物通过一个概念产生的变化都不相同,那么这个概念还会有意义吗?又该如何评价它呢?遇到一个作文题“生活中,我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和他人比较,有人认为这是人性的劣根,烦恼的根源,应该努力避免,谈谈你的理解”这个题目下的范文最终似乎都得出一个结论:“比较”在有积极的精神做前提的情况下会有积极的结果,而在消极的精神做前提的情况下会有消极的结果。
那么如果我去除了比较的过程,积极变成积极,消极变成消极,那么比较在其中除了扮演了使得积极和消极产生通常的量变之外就没有区别了吗?也就是说一个人哪怕是夜里突然醒来感到悲伤与比较带来的悲伤仅仅在过程上有不同,结果上完全一样吗?
反之如果我把比较的前提(积极的或消极的精神)去除掉,比较就成为了将两个及以上的事物放在相同的维度上得到相同和不同,甚至程度的高低的过程。我认为就这一纯粹形式上的效果而言,比较的行为增加了事物的知识量(或者说)信息量,在实质上是有利于行为的。在这里也不需要讨论额外的前提,比如说比较的对象存在虚假或者是比较的尺度错误。而就这一结果而言,比较似乎是单纯不会产生坏处的,因为即使是信息过多而造成的无法处理的难题不是因为比较的制约而是我们自己逻辑处理能力的制约,因此好与坏的最终价值判断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判断在实质上仅仅是有利无害的。
那么这样就遇到一个难题,比较似乎就不存在内在矛盾,其所产生的矛盾似乎都是外在前提产生的,那么比较这个概念就不存在前进一步的可能性了吗?
那么如果我去除了比较的过程,积极变成积极,消极变成消极,那么比较在其中除了扮演了使得积极和消极产生通常的量变之外就没有区别了吗?也就是说一个人哪怕是夜里突然醒来感到悲伤与比较带来的悲伤仅仅在过程上有不同,结果上完全一样吗?
反之如果我把比较的前提(积极的或消极的精神)去除掉,比较就成为了将两个及以上的事物放在相同的维度上得到相同和不同,甚至程度的高低的过程。我认为就这一纯粹形式上的效果而言,比较的行为增加了事物的知识量(或者说)信息量,在实质上是有利于行为的。在这里也不需要讨论额外的前提,比如说比较的对象存在虚假或者是比较的尺度错误。而就这一结果而言,比较似乎是单纯不会产生坏处的,因为即使是信息过多而造成的无法处理的难题不是因为比较的制约而是我们自己逻辑处理能力的制约,因此好与坏的最终价值判断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而判断在实质上仅仅是有利无害的。
那么这样就遇到一个难题,比较似乎就不存在内在矛盾,其所产生的矛盾似乎都是外在前提产生的,那么比较这个概念就不存在前进一步的可能性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