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http://tb2.bdstatic.com/tb/static-pb/img/voice_ad.gif)
《秋风词》
我第一首曲子学的是秋风词,学的时候和弹成的刚好是秋天。树叶飘落,秋雨萧瑟,然而并不是很冷,东北那时候的天气透着一股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里掺杂了各种树叶树根的味道,十分提神。秋风词从曲子意境和歌词来看,当时思念远人之作,啥好中秋在即。可谓十分应景。然而那个时候我并没有什么人可以思念(向来如此,现在也是)。
《梅花三弄》(蕉庵琴谱版)
我学梅花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冬天了,学的时候初冬,学成的时候白雪皑皑。冷风呼啸,让人不禁想起梅花的意境。我学的是广陵派的老梅花,即张子谦和刘少椿的那版谱子。那个版本的《梅花三弄》和现在大部分人熟悉的那个版本还是在气象上不同的,老梅花更为凛冽,更有斗争精神。两个版本的梅花,我在给别人介绍的时候常说,老梅花重点在风雪相催,他的梅花是在狂风大雪中你的视线都已经模糊了,走了很远的路猛然看到一株梅花在盛放,那个时候你都快冻惨了,却看见那株梅花在如此狂暴的风雪中竟然还在开花。新梅花更注重花的描绘,他给人的意像是梅花的雅致脱俗,更倾向于静态美。
《流水》(龚一版;管平湖版,内容稍多)
流水这首曲子,我一共学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龚一的,管平湖的版本我采取的是“大扁儿”琴的标准版录音。龚一的流水我在学习的时候也没有完全跟他一样,重点还是在滚拂之前和滚拂的对比上。滚拂之前,节奏一定要稳健悠然,带着一种逍遥快乐。滚拂开始的时候这个版本的流水声势浩大,水流汹涌奔腾。像是瀑布,冲击着石头,钻到窟窿里发出吨吨吨的响声。管平湖的版本是我自己打谱完成的,打谱花了一个星期,但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怎么弹都觉得我弹的松松垮垮,没有那种水的绸缎感。
直到三年后。
我从大学毕业,步入社会,被工作社会捶打的人不人鬼不鬼。于是萌发了那种向往自由的生活,那种强烈的想拜托世俗的冲动。在那种冲动下我回到了我的大学,回到了当年学琴的地方,重新花了半年的时间把身体修复好以后。我重新摸琴。
这一次,我发现一切都不同了。社会经验的积累,对于自然的亲近,以及想开很多事以后的快乐坦然,全部倾泻出来。到这里,《流水》这首曲子,才算我掌握了。
他始于高山,巍峨浑厚,然后静静的冰雪融化,化成滴滴答答的水滴,敲击在石头上叮叮作响,这段旋律快活自由,像极了初生的生命,快乐、自由、萌芽、纯粹。
然后泛音结束,开始展现出众多的水滴汇聚在一起,像极了我们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聚在一起的那种喧闹。继而开始欢呼雀跃,奔腾向前,用了四小段,两种旋律重复一遍的弹法。接着开始滚拂,这里的滚拂更有意思,十分考验技术,因为要弹出水的绵密,丝瓜,就像油一样。还要能够把势能放出来,跌宕自由,水花飞溅。泛音收尾的时候不能着急。一定要粒粒分明,颗颗饱满。
接下来是一种舒展,像是一个人抻懒腰。然后再接滚拂。如同水势稍缓后又开始奔腾向前。最后融入大海,浩瀚终结。这里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有个人的释怀,有对世俗的忘却,有一切重回和谐的宁静。(附录音节选略嘈杂)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8f14c06f67eca80120539efa1229712/f666cffc1e178a82d3e19585b003738da877e8f3.jpg?tbpicau=2025-02-24-05_65e9dc78ce674cab571e7ea310e60a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