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榜考研吧 关注:40贴子:2,616
  • 0回复贴,共1

考研倒计时一个月,你属于哪种类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焦虑紧张型
1.表现
这类考生会频繁地感到心慌,比如在每天早上醒来,或者进入学习环境时,心跳就会不自觉地加快。他们会过度担心自己的复习进度,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例如,会不断地在心里计算,“只剩下 30 天了,政治还有几个专题没复习,英语作文还没练熟,数学错题还那么多……”。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外界干扰,一点点小动静就会让他们心烦意乱。比如,在图书馆里,旁边有人稍微动一下椅子或者小声交谈,他们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并且会因此产生烦躁情绪。
对考试结果的过度担忧也让他们的睡眠质量严重下降。晚上躺在床上,脑海里会不断浮现出考试失利的场景,或者是自己在考场上因为紧张而忘记知识点的画面,导致很难入睡或者频繁醒来。
2.原因
这部分考生可能是因为前期复习进度不理想,到了最后一个月发现还有很多知识没有掌握,所以感到焦虑。例如,原本计划的数学刷题进度因为中间遇到难题耽误了时间,导致后面的模拟题没有时间做。
也有可能是对考研的期望过高,把考研的结果看得太重,比如认为考研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途径,不容有失,所以给自己施加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盲目自信型
1.表现
这类考生表面上看起来很轻松,他们可能会经常和别人说 “我感觉我已经复习得差不多了”。在学习时间的安排上也比较随意,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紧张兮兮地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例如,他们可能还会花时间去参加一些非考研相关的活动,觉得自己已经胸有成竹,不需要再像前期那样拼命复习。
他们在复习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浏览知识,没有深入地查漏补缺。比如在复习政治的时候,只是快速地过一遍知识点,而不去仔细分析自己容易做错的题目类型和原因。
对于模拟考试的成绩也不够重视,即使成绩不理想,也会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比如 “这次只是运气不好,考试的时候肯定不会这样”。
2.原因
可能是他们在前期的复习中确实比较顺利,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所以产生了过度自信的心理。例如,他们在复习英语的时候,词汇量积累得比较扎实,阅读也做得比较好,就觉得英语考试肯定没问题。
还有可能是对考研的难度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真正理解考研竞争的激烈程度,或者是参考了一些不客观的经验分享,认为考研很容易通过。
沉稳踏实型
1.表现
这部分考生在倒计时一个月的时候依然保持着规律的作息。他们会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比如早上 7 点起床,晚上 10 点半左右休息,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精力来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他们会有详细的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例如,他们会把最后一个月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和查漏补缺,第二阶段进行模拟考试和错题分析,第三阶段进行重点知识的强化记忆。
他们能够冷静地对待模拟考试的成绩,不管成绩好坏,都会认真分析原因。如果成绩好,他们会总结经验,继续保持;如果成绩不好,他们会及时调整复习策略,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2.原因
他们通常有着良好的心态和学习习惯,在整个考研复习过程中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他们明白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后一个月也不能慌乱,只有保持沉稳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水平。
他们也会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实力和复习情况,不会盲目乐观也不会过度悲观,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坚持执行。
自我放弃型
1.表现
这类考生在倒计时一个月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学习的动力,他们可能会经常旷课(如果是报班学习的话)或者不去图书馆。整天待在宿舍里,要么沉迷于游戏,要么就是不停地刷剧来逃避现实。
他们对考研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也不再关注,甚至会产生把这些资料扔掉或者送人等想法。在和别人谈论考研的时候,也会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比如 “反正我也考不上,不想再挣扎了”。
2.原因
可能是在之前的复习过程中遇到了太多的挫折,比如连续几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很差,或者是复习的知识总是记不住,导致他们失去了信心。例如,数学一直是他们的薄弱科目,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没有明显的提高,最后就选择了放弃。
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看到身边的同学已经找到了工作或者收到了其他学校的录取通知,就觉得自己考研没有意义,不如早点放弃去寻找其他机会。


IP属地:河南1楼2024-11-21 10: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