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苦人王定源當(当)初寫(写)出這首《不見》 並沒有太多想法 只覺得這是自己多年來作詩日常中不足為奇的一首 但 如今 回頭(头)看來 這首詩 寫得多麼好啊!
前兩句或許沒什麼大不了的 重點是後(后)兩句:“柳色經春年年綠,陌上不見故樓人。” 這兩句採用了對(对)比手法 以每年春天 柳色綠意萌發 來襯(衬)托“不見故樓人” 如此反差 借春景來寫思念之情 多麼動人 多麼迷人 短短十四字 多少落寞與(与)深情在其中 情味雋永 令人回味無窮(无穷)
這首《不見》會讓貧苦人王定源想起王昌齡先生的名篇《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王昌齡先生這首詩 以“不知愁”來寫“愁” 也涉及柳 貧苦人王定源覺得 他這首詩的精彩之處 也是在於後半部分 短短十四字 包含無窮盡的情感與思緒在其中
我喜歡姓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