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如意宝开示:假设你觉得不用如理依止具有持明传承窍诀的上师,只是依靠表面听闻听闻、表面理解理解、懂得辩论的运用方法就能轻而易举通达甚深的法,那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就像上师麦彭仁波切所说:
纵经百年勤思维,若无宿修成熟因,具大智慧极精进,然却不能通达也。
所以,刚刚闻思的初学者不要轻视深法。
———————————————————
【另一篇与之相关的开示】
多识HF说:“小乘法不能成佛,而大乘法能成佛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很显然不在智慧,而在方便法。《现观庄严论》说小乘罗汉入菩萨道,必须从大乘资粮道发心进入,无法从更高位进入。其主要原因,就是福德资粮不足,因而开悟的程度受到很大的限制。”
“再者,破二障也不能光靠智能,要靠雄厚的福德资粮做后盾。"
"这些都是藏传佛教根据了义经典,得出的正确结论。那种先修慧证得开悟,再修福德资粮的说法,是割裂智能方便二道,轻视慈悲善行的一种错误观点。”
曾经,宗喀巴大师向文殊菩萨请问中观见之甚深缘起法等问题时,菩萨解答后,大师仍然不太明白。菩萨嘱咐说,除殷勤祈祷、仔细阅读经论外,要积集资粮,净治罪障。
……
有仁波切开示说:有足够的福报,我们的修行才能够提高。禅定功夫的增长,智慧的生起,证悟的生起,都离不开福报。以前的老参师傅都知道,在禅堂里,古代是开了悟的人做班首,没开悟但是修行理路明白的可以做参头。
参头师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其他每个同参修行的境界问一下,看看谁有没有问题;谁的路子走错没走错,走偏没走偏,需不需要纠正。同时也看一下,谁的境界达到什么程度了,如果疑情真实,功夫成片,那么呢,说明这个人很快就要开悟了。他就会悄悄告诉班首,注意这个人,注意接引他。一般来说,七天之内就会开悟,心里面应该生起证悟;如果七天还不开悟,那就说明有问题啦。什么问题呢?福报不够,虽然功夫用到了,但是福报不够,所以开不了悟。
这个时候呢,就要他大做供养。
纵经百年勤思维,若无宿修成熟因,具大智慧极精进,然却不能通达也。
所以,刚刚闻思的初学者不要轻视深法。
———————————————————
【另一篇与之相关的开示】
多识HF说:“小乘法不能成佛,而大乘法能成佛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很显然不在智慧,而在方便法。《现观庄严论》说小乘罗汉入菩萨道,必须从大乘资粮道发心进入,无法从更高位进入。其主要原因,就是福德资粮不足,因而开悟的程度受到很大的限制。”
“再者,破二障也不能光靠智能,要靠雄厚的福德资粮做后盾。"
"这些都是藏传佛教根据了义经典,得出的正确结论。那种先修慧证得开悟,再修福德资粮的说法,是割裂智能方便二道,轻视慈悲善行的一种错误观点。”
曾经,宗喀巴大师向文殊菩萨请问中观见之甚深缘起法等问题时,菩萨解答后,大师仍然不太明白。菩萨嘱咐说,除殷勤祈祷、仔细阅读经论外,要积集资粮,净治罪障。
……
有仁波切开示说:有足够的福报,我们的修行才能够提高。禅定功夫的增长,智慧的生起,证悟的生起,都离不开福报。以前的老参师傅都知道,在禅堂里,古代是开了悟的人做班首,没开悟但是修行理路明白的可以做参头。
参头师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其他每个同参修行的境界问一下,看看谁有没有问题;谁的路子走错没走错,走偏没走偏,需不需要纠正。同时也看一下,谁的境界达到什么程度了,如果疑情真实,功夫成片,那么呢,说明这个人很快就要开悟了。他就会悄悄告诉班首,注意这个人,注意接引他。一般来说,七天之内就会开悟,心里面应该生起证悟;如果七天还不开悟,那就说明有问题啦。什么问题呢?福报不够,虽然功夫用到了,但是福报不够,所以开不了悟。
这个时候呢,就要他大做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