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修行吧 关注:23,072贴子:3,061,190

鼓噪宁执有莫执空基本都是念佛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知见普遍较差


IP属地:山东1楼2024-11-01 21:14回复
    念佛的怕说空,把净土三经中说空的部分全不认,只认某光文钞,一旦说空文钞立马玩完


    IP属地:山东2楼2024-11-01 21:20
    回复
      大小乘都认空理,唯独净土是个异类,阿含经也讲第一意啌经


      IP属地:山东3楼2024-11-01 21:25
      回复
        谈不谈空,没一个真能执空的,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真要执空不认异熟,六道轮回就废了,说不说空,有哪个不认因果呢?连百丈大师都谈不昧因果


        IP属地:山东4楼2024-11-01 21:39
        回复
          一旦说空,净土就没了,念佛的没法去了,所以拒绝一切谈空,佛说也不行,但是寿经明明也说空,那咋办?干脆避而不谈装看不见,把文钞举成小三藏,把某光说成大势至,然后净土就有了,谁说空和谁急


          IP属地:山东5楼2024-11-01 21:55
          回复
            说“空”净土也不会完。因为证悟了并不代表见思二惑都没有了。既然还有二惑,就还是会受身轮回,还是有必要求生净土。虽然在证悟者的见地里“能所双亡”,但这只是见地已达究竟,并不代表烦恼习气已经完全清净。理虽顿悟,事需渐修。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01 22:58
            收起回复
              问:比如说有一个人修行特别精进,在此生就可以证悟空性、见到真相,那他还有必要再念佛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慈诚罗珠堪布:有必要的。作为佛教徒,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这一生中证悟,只要方法没有错,并且稍微下功夫,完全是可以的。
              但是所有的这些证悟都叫作初步证悟。虽然是看到了真相,但是他看到的所谓的真相是什么样子呢?比如我们从图片上看月球,从地球上看月球,以及到月球上去看月球,会有很大的差异。初步的证悟,就像看月球的图片一样,只是看到一个月球的照片,“原来月球就是这样的啊!”但是还没有真正地看到月球。
              再进一步地修行,就会看到真相,但此时他看到的真相就像是从地球上看月球一样,虽然看到了月球的真相,但是看得不是很清楚,还是很模糊的,只是看到这样一个天体存在。等到了月球上面去看,才能看得非常清楚。
              同样,当我们达到一地菩萨的境界的时候,就像站在月球上看月球一样,把真相看得一清二楚。初步证悟,也就是刚刚证悟时的这种证悟,虽然也可以称为是看到了真相,但还是比较模糊的,此时只是相当于看到了水中的月亮,或者图片里的月亮,所以证悟有很多不同的层次。
              因此,并不是说证悟了就立即成佛了,证悟了以后还要修很漫长的时间。在佛教历史上,证悟当下就成佛的人也有,但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的人证悟以后,需要经历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提升。所以,证悟以后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好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1 22:59
              收起回复
                证悟空性没断见思惑,这淡扯的很邪乎。五蕴皆空,色受想行识都空,见思惑在识蕴里,却不空?请查查贪嗔痴慢疑知边邪取戒这些见思惑在不在识蕴里,识蕴空了,二惑能不空?如同说你死了但你的腿还活着,这叫人话吗


                IP属地:山东8楼2024-11-02 00:11
                收起回复
                  【绍云老和尚开示】
                  有人问:开悟以后,是不是什么事都没有了?不是。虚老在世时候,我们问过他:老和尚,你老人家开悟以后,那不是万事大吉了嘛?老和尚讲:没有开悟还好,开悟以后事更多。
                  一句话讲得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开了悟,事更多呢?
                  他说:好比你家原来有几间房子,盖得很好。但是你把房子锁起来,到外面流浪去了,一去三十年。你今天从外面回来,把房子的门打开,这个几十年不住的房子一打开,里面不清扫能住人吗?蜘蛛网、垃圾,各种各样的不能适应人住的东西都在里面。
                  开悟以后,要以所悟出的道理清除自己的习业流俗,就是习气无明。很多人开悟以后都要出去住山、住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之所以在这个堂中,一天到晚都在追求这一句话头,目的就是要以这个话头,打开我们本有心性的大门。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1-02 00:47
                  收起回复
                    问:二地三地的这种是指他的功夫上的?
                    答:对
                    问:不是指他的见地上的?
                    答:对,不是见地
                    问:其实,见地是不是已经……
                    答:功夫,讲功夫!你还跟事相滚吗?
                    ——元音上师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1-02 00:49
                    回复
                      加行道阶段的空性感觉还比较模糊,有些时候感觉到空性,有些时候连自己都怀疑:也许这不是空性光明吧?所以还离不开文字般若,需要参看关于实修与心的本性光明空性方面的引导文。在看这些典籍的时候,也能在自己的体会中找到一些与书中所讲的空性光明相符的答案,而不像资粮道期间,仅仅是凭逻辑推理得出一个陌生的空性概念,这时已经能使自己的体会得到印证了。
                      ——该教言选自:《慧灯之光》第八册《四依法》
                      佛经中说,就像从很远的地方看大海,表面似乎风平浪静、纹丝不动,但假如走到海边就会发现,大海永远都离不开海浪,一直都是动荡不安的。同样,虽然一地菩萨自己感觉到意识完全停止了,没有任何思维和杂念,自认为自己的境界清净纯正、毫不动摇,但在二地以上的菩萨看来,他的境界当中还是有很多不纯净的念头,只是他自己感觉不到而已。
                      ——该教言选自:《慧灯之光》第七册《<赞法界颂>略释》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1-02 00:50
                      收起回复
                        证悟本来就有层次的深浅,层次的深浅,取决于烦恼障、所知障的断证程度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1-02 00:51
                        收起回复
                          在此分享一下天台判教的知识中有关“六即佛”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佛”有六种):
                          一、理即佛,一切众生,虽轮回六道,日处尘劳烦恼中,与觉体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不但解知名字,更进一步依教修观,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故名观行即佛。
                          《印光大师文钞》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选摘:而智者大师.实是释迦化身。至临终时.有问所证位次者。答曰.我不领众.必净六根。损已利人.但登五品。是仍以凡夫自居也。五品者.即圆教观行位。所悟与佛同俦.圆伏五住烦恼.而见惑尚未能断。智者临终.尚不显本。意欲后学励志精修.不致得少为足.及以凡滥圣耳。
                          四、相似即佛,这是圆教十信内凡位,初信断见惑,七信断思惑,八九十信断尘沙惑,在此位上的行者,于观行即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虽未真悟实证,而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故名相似即佛。
                          五、分证即佛,这是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从此成法身大士,其间从初住起,各各破无明,证三德,至等觉共历四十一位,破四十一分,故名分证即佛。
                          六、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 即
                          2 凡夫位(对于佛法,有闻有信)─名字即
                          3 五品弟子位──(外凡位)───观行即【智者大师自称居此位】
                          4 十信位───(内凡位)────相似即
                          5 十住位─┐
                          6 十行位 │
                          7 十回向位 ├──(菩萨位)───分证即
                          8 十地位 │
                          9 等觉位─┘
                          10 妙觉位───(佛 位)────究竟即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1-02 01:16
                          回复
                            刚开始证悟时,只能感觉到意识的如幻如梦,感觉不到眼耳鼻舌身识的如梦如幻。但证悟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连眼耳鼻舌身也是如幻如梦的。
                            ——慈诚罗珠堪布
                            何时分别各执著,无欺缘起之显现,
                            远离所许之空性,尔时未证佛密意。
                            无论在任何时候,如果把无欺的因果缘起规律与远离一切承许的空性割裂开来,将其分别执著为相互矛盾的两种法,此时就没有证悟佛的密意。
                            ——该教言选自:《慧灯之光》第二册《<三主要道论>详解》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1-02 01:27
                            收起回复
                              【慈诚罗珠堪布开示】
                              有些人认为,没有观察内心的时候,生气的情绪存在;现在它消失了,就变成空性。其实这不叫空性,而只是断见。空性与某种状态是否持续无关,无论任何状态,其本质是空。即使是在嗔恨心非常严重的时候,其本质也是不存在的,这叫“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嗔恨心没有间断,还在生气,却能在嗔心存在的同时,感觉到完全不存在真实的嗔恨。这对没有证悟空性的人来说,有点不好理解:既然嗔心还在继续,又怎么不存在了呢?完全是自相矛盾!只有证悟的人,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虽然有嗔恨的现象,但本质上却没有什么真实的实质,所以是虚幻的,如梦如幻。在某种程度上,这叫证悟空性,只是证悟的境界还不是很高。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1-02 01: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