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对经济特别是宏观经济有一定兴趣的P民,我搜集并浏览了很多关于中美GDP的文章和帖子,并进行过较为认真的甄别比较。下面就其中一些大家关注度比较高和争议性比较大的问题发表一下浅见,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1、中美的GDP哪个更水?
答案是美国。
美国的GDP核算方式在我们看来很奇葩,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自住或空置的房子也会换算成虚拟房租计入GDP,家庭劳动、家庭教育,甚至贩du、吸du、朴昌,都会纳入GDP统计当中。
反观中国,一些经济活动如地摊经济、网络微商等,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被统计在GDP中。中国GDP的水分主要是某些统计部门上报时加入的,这种情况美国其实也存在。
2、中美经济的差距主要在哪里?
答案是服务业。
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国大陆是美国的5.06倍;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国大陆是美国的1.42倍,产值预计接近3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国大陆是美国的43.83%。
哈美者往往拿英伟达、微软、特斯拉等科技巨头来反驳美国工业落后于中国这一观点,但这些科技巨头的很多业务并不属于第二产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产工厂也基本不在美国本土,所以中国的工业远超美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从社会发电量中也可以得到有力的证实,目前中国这一数据已经美国的两倍以上,而且美国的服务业用电量多于中国,因此工业用电量二者的差距更大。
服务业中,单从数据表面看,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是服务业中中美差距最大的三个行业,中国分别占美国的16.19%、31.46 %、32.64%,但因为美国虚拟房租等原因,实际差距远没有数字所体现出来的大。
我认为,中美服务业(第三产业)差距最大的是金融业。
虽然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高达美国的71.86%(2023年数据),甚至高于GDP占比,但其实二者的差距很大。
中国金融业的主体是银行业,四大国行和遍地开花的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极大的拉高了金融业数据。如果将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进行综合考量,中国的金融业和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证券业和信托业,中美可以说是隔了一条天河。以两国股市市值为例,七姐妹中的苹果、英伟达和谷歌,目前市值就分别高达3.6、3.5、3.1万亿美元,均超过A股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总和,而七姐妹的总市值更是接近A股总市值的1.5倍!
资本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被很多人忽视或低估。事实上,美国的地位和霸权得以维持的最大依仗就是美元霸权和强大无比的资本市场。利用美元霸权,美国可以通过汇(利)率收割全世界。比如疫情初期疯狂印钱,本应美国单独承受的通胀由全世界承担;后期不断加息,美元升值带动美国资产升值的同时,国际资本大量流向美国,为美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强大的资本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和投资者,美国从中获取了先进的科技、充沛的资金和数量巨大且高端的工作岗位。
相较之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实在是过于孱弱,A股更是成了和国足相“媲美”的存在。中国的一二产已经把美国甩在了身后,贸易也已经胜出,科技的差距近几年也已经急速缩小,之所以和美国的GDP差距仍然明显,一是汇率的影响,二是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差距。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强则经济强,理应成为高层和民众的共识。
3、人民币会升值吗?汇率能达到多少?
答案是会,明年回升到6.8—6.7区间是非常可期的。
美元加息固然能带给美国很多好处,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美国政府债台高筑。截至10月,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35.7万亿美元,是2023年美国财政收入4.4万亿美元的8倍!如果美国每年拿出10%的财政收入还债,需要80年。但实际上,美国可能永远也无法还清债务,因为10%的财政收入连债务利息都不够,更何况美国的债务还在不断增加。
为了避免政府停摆和国家破产,老美只能降息。虽然为了避免资本外流带来经济动荡,也为了干扰东方大国的经济向好(特别是资本市场振兴),鹰派论调近期又频现于某些美国政客之口,甚至不惜捏造自相矛盾的经济数据(比如劳工部公布的9月失业率和新增就业人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美国最后的倔强,美国对中国的金融战已经宣告失败,进一步降息甚至是快速大幅降息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国的盟友们的“背叛”也会加速美国降息的脚步。欧盟和加拿大已经多次不顾美国劝阻,先于美国降息,而日本为了避免汇率进一步下降被美国收割,私自宣布加息。要知道,这些国家之前都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看美国脸色行事,现在背刺老美一刀,让美国更加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推出了史上最全面、力度最大的经济刺激政策,一揽子措施的公布和落地必然会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经济刺激政策不再局限于财政端的发力,而是财政端和货币端双管齐下,一些新举措很好地堵上了金融漏洞,一定程度上补齐了中国的经济短板。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地经济就有望企稳回升,明年将正式进入复苏期。经济的复苏必然带动人民币升值,有理由乐观估计,明年的人民币汇率会进入6.8—6.7区间,后年有望突破6.5。
4、中国GDP哪一年可以超过美国?
这一时间很难确定,因为牵扯的因素太多。但哈美者和悲观者认为中国的GDP永远超不了美国显然是无以复加的大错特错。
如果没有疫情,没有这几年美元加息导致的汇率变化及美国发动的金融战,中国在2027年左右超越美国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有可能提前实现。中国在残酷的金融战中笑到了最后,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需要一段恢复期,因此这个时间会相应地推后。
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快速恢复元气,打一个时间差,领先于美国进入复苏期和繁荣期,我认为2030年超越美国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如果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经济是一个利空。虽然特朗普在很多方面“不靠谱”,但商人出身的他在经济方面确实有独树一帜的才能。在他的上一任期内,美国经济迎来了一段黄金发展期;他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卓有成果,而这几年的金融战很有可能会被他借鉴甚至发扬光大。中国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至于地缘冲突和战争,则不必多虑,中央的大智慧会让我们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大环境。
虽然困难和挑战很多,但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超越美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个人认为,只要我们自身不出大问题,这个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35年。
1、中美的GDP哪个更水?
答案是美国。
美国的GDP核算方式在我们看来很奇葩,甚至有些不可思议——自住或空置的房子也会换算成虚拟房租计入GDP,家庭劳动、家庭教育,甚至贩du、吸du、朴昌,都会纳入GDP统计当中。
反观中国,一些经济活动如地摊经济、网络微商等,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被统计在GDP中。中国GDP的水分主要是某些统计部门上报时加入的,这种情况美国其实也存在。
2、中美经济的差距主要在哪里?
答案是服务业。
202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中国大陆是美国的5.06倍;第二产业增加值中国大陆是美国的1.42倍,产值预计接近3倍;第三产业增加值,中国大陆是美国的43.83%。
哈美者往往拿英伟达、微软、特斯拉等科技巨头来反驳美国工业落后于中国这一观点,但这些科技巨头的很多业务并不属于第二产业,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生产工厂也基本不在美国本土,所以中国的工业远超美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点从社会发电量中也可以得到有力的证实,目前中国这一数据已经美国的两倍以上,而且美国的服务业用电量多于中国,因此工业用电量二者的差距更大。
服务业中,单从数据表面看,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是服务业中中美差距最大的三个行业,中国分别占美国的16.19%、31.46 %、32.64%,但因为美国虚拟房租等原因,实际差距远没有数字所体现出来的大。
我认为,中美服务业(第三产业)差距最大的是金融业。
虽然中国的金融业增加值高达美国的71.86%(2023年数据),甚至高于GDP占比,但其实二者的差距很大。
中国金融业的主体是银行业,四大国行和遍地开花的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极大的拉高了金融业数据。如果将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进行综合考量,中国的金融业和美国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特别是证券业和信托业,中美可以说是隔了一条天河。以两国股市市值为例,七姐妹中的苹果、英伟达和谷歌,目前市值就分别高达3.6、3.5、3.1万亿美元,均超过A股的科创板和创业板总和,而七姐妹的总市值更是接近A股总市值的1.5倍!
资本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被很多人忽视或低估。事实上,美国的地位和霸权得以维持的最大依仗就是美元霸权和强大无比的资本市场。利用美元霸权,美国可以通过汇(利)率收割全世界。比如疫情初期疯狂印钱,本应美国单独承受的通胀由全世界承担;后期不断加息,美元升值带动美国资产升值的同时,国际资本大量流向美国,为美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足够的保障。强大的资本市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和投资者,美国从中获取了先进的科技、充沛的资金和数量巨大且高端的工作岗位。
相较之下,中国的资本市场实在是过于孱弱,A股更是成了和国足相“媲美”的存在。中国的一二产已经把美国甩在了身后,贸易也已经胜出,科技的差距近几年也已经急速缩小,之所以和美国的GDP差距仍然明显,一是汇率的影响,二是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差距。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强则经济强,理应成为高层和民众的共识。
3、人民币会升值吗?汇率能达到多少?
答案是会,明年回升到6.8—6.7区间是非常可期的。
美元加息固然能带给美国很多好处,但副作用也很明显,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美国政府债台高筑。截至10月,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已经超过35.7万亿美元,是2023年美国财政收入4.4万亿美元的8倍!如果美国每年拿出10%的财政收入还债,需要80年。但实际上,美国可能永远也无法还清债务,因为10%的财政收入连债务利息都不够,更何况美国的债务还在不断增加。
为了避免政府停摆和国家破产,老美只能降息。虽然为了避免资本外流带来经济动荡,也为了干扰东方大国的经济向好(特别是资本市场振兴),鹰派论调近期又频现于某些美国政客之口,甚至不惜捏造自相矛盾的经济数据(比如劳工部公布的9月失业率和新增就业人口),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只是美国最后的倔强,美国对中国的金融战已经宣告失败,进一步降息甚至是快速大幅降息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国的盟友们的“背叛”也会加速美国降息的脚步。欧盟和加拿大已经多次不顾美国劝阻,先于美国降息,而日本为了避免汇率进一步下降被美国收割,私自宣布加息。要知道,这些国家之前都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看美国脸色行事,现在背刺老美一刀,让美国更加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推出了史上最全面、力度最大的经济刺激政策,一揽子措施的公布和落地必然会带来非常积极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的经济刺激政策不再局限于财政端的发力,而是财政端和货币端双管齐下,一些新举措很好地堵上了金融漏洞,一定程度上补齐了中国的经济短板。预计今年四季度中国地经济就有望企稳回升,明年将正式进入复苏期。经济的复苏必然带动人民币升值,有理由乐观估计,明年的人民币汇率会进入6.8—6.7区间,后年有望突破6.5。
4、中国GDP哪一年可以超过美国?
这一时间很难确定,因为牵扯的因素太多。但哈美者和悲观者认为中国的GDP永远超不了美国显然是无以复加的大错特错。
如果没有疫情,没有这几年美元加息导致的汇率变化及美国发动的金融战,中国在2027年左右超越美国是完全可能的,甚至有可能提前实现。中国在残酷的金融战中笑到了最后,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需要一段恢复期,因此这个时间会相应地推后。
如果中国经济能够快速恢复元气,打一个时间差,领先于美国进入复苏期和繁荣期,我认为2030年超越美国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需要注意的是,特朗普如果当选美国总统,对中国经济是一个利空。虽然特朗普在很多方面“不靠谱”,但商人出身的他在经济方面确实有独树一帜的才能。在他的上一任期内,美国经济迎来了一段黄金发展期;他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卓有成果,而这几年的金融战很有可能会被他借鉴甚至发扬光大。中国必须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至于地缘冲突和战争,则不必多虑,中央的大智慧会让我们拥有一个长期稳定的大环境。
虽然困难和挑战很多,但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超越美国也只是时间问题。个人认为,只要我们自身不出大问题,这个时间最迟不会超过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