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吧 关注:25,105贴子:388,966
  • 1回复贴,共1

还在为耳鸣发愁吗?干细胞疗法让你对耳鸣说NO!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影响着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它通常表现为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感觉到的噪音,如嗡嗡声、嘶嘶声或铃声等。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噪音暴露、耳垢堵塞、耳骨变化、梅尼埃病、头部或颈部受伤、高血压以及某些药物等。
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技术,为耳鸣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力,被誉为“万用细胞”。在耳鸣的治疗中,干细胞可以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发挥作用:
1. 细胞替代: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内耳的毛细胞或神经细胞,以替代因损伤或疾病而丢失的细胞。例如,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为类似毛细胞的细胞,并表达毛细胞标志物。
2. 分泌细胞因子:干细胞还能分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不仅能够促进干细胞在体内的分化和再生,还能提供营养支持和神经传导修复。例如,神经生长因子(NGF)可以提高神经干细胞在体外的生存能力,对神经元听力损失具有保护作用。
目前,干细胞治疗耳鸣的研究正在积极探索中,包括通过基因疗法促进感觉毛细胞的产生,以及将干细胞重新注入受损区域的策略。这些研究利用了干细胞的再生潜能,以修复受损的耳蜗毛细胞。随着干细胞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多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耳鸣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干细胞用于内耳结构的替代或修复的基础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耳蜗是感受声音的器官,其Corti器的毛细胞感受压力后产生动作电位,传递至通过 Habenular孔的神经,到螺旋神经节神经细胞,再继续向上传递最终到听觉皮层进行处理。每个环节受损都会影响听力,而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针对毛细胞或神经细胞的替代与修复。
干细胞替代治疗是指生物原有正常结构损伤或改变后,利用干细胞多能性,定向诱导分化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的一种治疗,这种治疗方式恰恰可以弥补内耳毛细胞的不可再生。首先,需要解决能否向神经细胞或是毛细胞诱导的问题。Kazuo2Qin9等先后将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与毛细胞类似的细胞,表达毛细胞标志物myosinⅦA,从形态上可见细胞生长静纤毛样的突起;He还通过使用EGF和bFCF调控细胞生长,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表达神经前体细胞的标志物nestin蛋白。Li通过对鼠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使其分化为毛细胞前体细胞该细胞不仅表达nestin蛋白,还表达Pax2.BMP7 和Jagged-1等听泡前期发育的特征性表达物。对前体细胞进一步诱导,Pax2和BMP7表达下降,开始表达成熟感觉上皮的标志Math1、Brm3.1和Jagged-1,以及手细胞标志物myosinⅥA espin parvalbumin3 和xacetylcholine receptor等等。进一步将前体细胞移到鸡胚的听泡中,在听泡上皮的穿刺部位,见部分前体细胞迁移至其中并进。
干细胞治疗在听力损失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分化成神经细胞和毛细胞。这些细胞可以通过移植到受损的听觉系统中来促进自我修复和再生,从而恢复听觉功能。此外,研究表明,从人类胎盘中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提高听觉脑干反应阈值、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水平以及小鼠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数量。
尽管干细胞疗法在技术和实践上存在局限性,但迄今为止报告的研究结果是有希望的,并值得进一步研究以实现最终的临床转化。例如,MXene-Matrigel复合水凝胶被发现能够促进耳蜗类器官毛细胞再生。此外,基因替代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例如利用AAV将外源正确的Tmc1基因导入发生隐性突变的毛细胞中,转录翻译的外源TMC1蛋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耳聋的目的。
总之,干细胞替代治疗在内耳毛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替代与修复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以实现其广泛应用。
1、干细胞植入的方式
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全身或局部方式进行,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蛛网膜下腔穿刺等。对于内耳,可选择的注射路径有圆窗、半规管、中阶等。圆窗和外半规管入路都通过外淋巴液路径,借助其流动帮助细胞迁移。干细胞移植需克服内耳物理屏障,如盖膜、基底膜等,且需适应内淋巴液的高钾环境。目标为螺旋神经节时,干细胞需通过骨螺旋屏障,而蜗轴穿刺移植可直接送达目标部位,但操作复杂。
研究表明,干细胞可迁移至内耳受损区域并分化为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但具体迁移机制和功能恢复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趋化因子如SDF-1可能引导干细胞迁移至损伤部位,但耳蜗中的具体应用还需探索。
2、干细胞移植安全性
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细胞毒性和成瘤性。在体观察细胞毒性可以通过体重、进食量、进水量的变化,以及血液生化检查、尿常规等间接检测,动物死亡后可行病理检查观察病变部位;成瘤性的检测可通过间接观察动物体重、取材后将移植处和相应脏器进行形态对比等手段。
对于成体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比较多。Ra等人曾用免疫缺陷小鼠检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毒性及成瘤性:使用三种浓度2x10^6/kg、2x10^7/kg和2x10^8/g尾静脉注射。细胞毒性观察时长13周,成瘤性观察时长2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异常。其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是将患者自体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回输无异常反应。佟四等人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入裸鼠中观察分析,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15代以内植入裸鼠体内无成瘤性,其风险随体外培养代数增加而增加。
而对于胚胎干细胞,自分离出来就发现和畸胎癌细胞具有很多相似性,比如多能性标志的表达和畸胎瘤的形成能力。后来Takahashi等人将OCT4、SOX2、KLF4c-Myc转录因子导入成纤维细胞,使之重编程为类似"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多能干细胞,即"诱导多能干细胞"。但Yamanaka等人后来的研究发现,在经过重编程基因改造的121只实验鼠中有20%发生了肿瘤病变。综上,间充质干细胞较胚胎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安全。
按照干细胞的来源以及供、受体的遗传背景进行分类,干细胞移植可以分为:
自体移植:这种同基因、自身-自身的移植方式不会产生排斥反应。
同基因移植:所有基因位点均相同的移植,一般不产生排斥反应。
同种异体移植:使用供体(捐献者)的干细胞。
3、结论
干细胞治疗耳鸣是一种前沿的再生医学方法,近年来在感音神经性耳聋(包括耳鸣)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是由于内耳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或退化导致的,而这些细胞在哺乳动物内耳中缺乏再生能力。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因此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治疗听力受损的细胞来源。通过移植干细胞,可以修复受损的受体组织,部分恢复听力功能。例如,神经干细胞和内耳干细胞可以通过多向分化潜能,诱导分化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迁移到耳蜗受损部位进行修复。
具体来说,干细胞移植疗法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来治疗耳鸣:
促进内耳细胞再生:干细胞移植可以诱导分化出与原来形态功能相同的结构,弥补内耳毛细胞的不可再生特性。
基因编辑和调控: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优化干细胞的功能,使其更有效地修复受损的听觉神经元。
免疫调节作用:一些研究指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过程中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免疫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细胞的存活率。
此外,补肾活血中药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也显示出一定的疗效,能够减轻神经元损伤并促进神经细胞再生修复。然而,尽管干细胞疗法在实验研究中表现出广阔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成瘤性、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总之,干细胞治疗耳鸣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多种机制修复受损的听觉系统,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优化这一疗法,以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IP属地:北京1楼2024-10-11 14:34回复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影响着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它通常表现为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感觉到的噪音,如嗡嗡声、嘶嘶声或铃声等。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噪音暴露、耳垢堵塞、耳骨变化、梅尼埃病、头部或颈部受伤、高血压以及某些药物等。


    IP属地:北京2楼2024-10-12 15: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