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残明吧 关注:9,148贴子:247,074
  • 15回复贴,共1

要是当初崇祯化妆成太监逃出北京,会如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崇祯不是没打算跑过,而是先砍杀家人,之后干的第一件事是……化妆成太监手持三眼铳跑路。。。结果,被守门的太监炮矢相向拦住没跑成。。。笑死🤣🤣🤣
要是他让王承恩提前给下面打好招呼做好计划,再化妆成太监或者老百姓,说不定能侥幸跑出北京城,可惜,这货死要面子。。。
因遍召所御妃嫔数人,俱亲杀之,复遣宫人逼张太后娘娘速死。乃召王承恩入语移时,对饮,命急出整内员,为出亡计。
少顷,微服易承恩靴,出中南门。时已三更矣。手持三眼枪,杂内监数十人,皆骑而持斧,出东华门,至齐化门。
内监守门者,疑有内变,将炮矢相向,不得南奔,乃从胡同绕出城上,望见正阳门城上,已悬白灯笼三碗,白灯笼自一至三,以表寇信之缓急也。知大事已去。时成国公朱纯臣守齐化门,因至其第问计,而纯臣独在外赴宴,阍人辞焉。上叹骂而去,走安定门,门坚不可启。
走正阳门,将夺门出。守城军疑为奸细,弓矢下射。守门太监施炮向内。急答曰:“皇上也!”炮亦无子,弗害。天将曙矣,乃回。
丁未五鼓,上御前殿,手自鸣钟,集百官,无一至者,遂散遣内员,手携王丞恩,入内苑,人皆莫知。
走投无路之下,上登万岁山之寿皇亭,遂同承恩对缢煤山古树下,留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崇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10 08:52回复
    天启对弟弟崇祯的期望:“吾弟当为尧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0-10 09:01
    回复
      现在看,崇祯在最后关头杀妻妾女儿,是真正的爱。否则的话,这些女子落到流寇手中下场可想而知,那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IP属地:辽宁3楼2024-10-10 09:56
      回复
        死要面子到极点的崇祯,不可能那么做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0-10 10:40
        回复
          在末代皇帝中算很有骨气的了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0-10 11:45
          回复
            赵士锦在《甲申纪事》中说,他听宫中太监转述,崇祯左手上写了“天子”二字,没有别的文字。
            杨士聪在《甲申核真略》中说,他听太监周某讲,崇祯的遗书有两句:一句是“因失江山,无面目见祖宗,不敢终于正寝”;另一句是“百官俱赴东宫行在”。并特意强调,“宁裂朕尸”,“尽杀百官,无杀百姓”这些话都是假的,而且评价这些话捏造的水平很低级,有失帝王身份。
            赵杨二人都是甲申之变亲历者,当时身在北京,他们的记载可信度相对较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0-10 13:04
            回复
              陈济生《再生纪略》的崇祯遗书版本是“诸臣误朕,朕无颜见先帝于地下,将任贼分裂朕尸,决勿伤我百姓一人”。
              陈济生也是甲申之变的亲历者,但他作品的真实性是一大悬案,杨士聪曾经多次批驳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0-10 13:09
              回复
                陈济生在顺军攻克北京时,是明朝的正式官员,直到顺军放弃北京,他才南逃,按照李自成的规定,明朝官员都要去点卯,藏匿者斩。陈济生的书里既没说自己去点卯,又没有吹嘘自己如何逃避顺军的搜捕虎口脱险,而是一笔带过,这让他的书的可靠性很值得怀疑,而且他书里写的事很多都没说明消息来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0-10 13:09
                回复
                  你要知道,明史是清朝写的。
                  能确定的事实只有崇祯死在北京。至于死前的细节,基本都是后人编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0-10 13: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