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子吧 关注:213贴子:1,970
  • 3回复贴,共1

超距作用、全息理论和东方宗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超距作用、全息理论和东方宗教 
来源:南海观音
http://www.guanyin.org/zhrs

超距作用是指在两个"同谋"粒子间,无论互相距离多远,只要改变其中一个粒子的状态,另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立即改变。这种现象早先在ERP佯谬( EPR paradox )思想实现中被提出,于1982年由法国物理学家阿斯派克特( Alain Aspect )的实验首次证实。对此结果人们首先想到的解释是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定律被打破了,超光速是存在的。但同谋粒子间互动的即时性和距离无关性仍使人们深深困惑: 难道两个粒子还能知道彼此的距离并随时调整信息的传播速度? 这时,物理学家大卫.玻姆( David Bohm 1917-1992 )给出了独到的解释。

David Bohm 是现代全息理论之父。什么叫全息呢? 比如一张照片,里面有一个人像; 如果我们把这照片切成两半,从任何一半中我们都能看到原先完整的人像; 如果我们再把它撕成许多许多的碎片,我们仍能从每块小碎片中看到完整的影像。这样的照片就叫全息照片。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关联的整体,任何一个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全息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超距作用的原理。为了便于理解,玻姆用“鱼缸里的鱼”来做比喻: 在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中放进一条鱼,两台相互垂直的摄像机"观察"鱼的活动,图象直接在两台电视机上播放出来。在电视机里我们可以看到,"两"条鱼分别作着方向相反、速度相等的游动。如果其中一条鱼的状态改变了,另一条鱼的状态也立即随之改变。玻姆以此展开对超距作用的解释: "两个同谋粒子应当被视为同一六维现实的两个不同的三维投影,在三维空间看来,二者没有相互接触,毫无因果关联; 而实际情况是,两个粒子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非常类似于上面所说的鱼的两个电视图像之间相互关联的方式。因此普遍地说,隐秩序必须被扩展到一个高维现实,这个高维原则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包含整个具有其全部‘场’和‘粒子’的整体宇宙。于是我们必须说,全运动在高维空间中卷入与展出,其维数实际上是无限的。” 在玻姆所构想的宇宙的本体论图景中,宇宙真空的高维隐秩序被激发而展开和投影为三维物质世界的显秩序,而这种物质显秩序又不断卷入为宇宙真空中的隐秩序。用简单的话说,就是我们肉眼直接可见的三维物质世界的独立个体,实际上是更高维整体的一个投映,我们由于不能理解更高维度的整体性而误以为我们所看到的一个个人或物是独立的个体。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我们不妨设想一种二维世界的生物,他们所能感知和理解的都仅限于二维世界。同样是上文的那个鱼缸,假设有六个二维生物分别处于鱼缸的六个面观察描述鱼的运动。当然,他们不能像三维生物那样,从鱼缸的一个面直接[穿行]到另一个面,他们只能沿着鱼缸的表面,从一个面[绕行]到另一个面。而且他们感觉不到自己绕了圈子,在他们看来从鱼缸任一面到其它面的空间是平坦的,他们所选择的是最短距离路线。而他们在相距那么远的六个地方所分别看到的鱼,理所当然的,是六条不同的鱼。然后他们发现,在某两个位置观察到的两条鱼之间存在着超距作用: 其中一条鱼向某个方向游时,另一条鱼就向反方向游; 当他们对鱼施加影响,使其中一条鱼突然改变运动状态时,另一条鱼也立即改变运动状态。它们之间似乎有某种看不见的联系。二维生物对此百思不得其解,正在困惑之时,一位能直接看到三维事物的智者( 二维生物可能把他称作: "佛" ),出现了。智者决定告诉他们真相,但苦于二维生物无法理解三维事物,所以只能把真相转换成二维世界的语言来表达。智者甚至不能使用"正面"、"背面"、"上面"、"下面"这样的词,因为这实际上已经引入了第三维。对于二维生物来说,虽然"上"、"下"、"左"、"右"这样的概念是可理解的,但这些仅限于二维的"面"中。"面"就是他们所能感知的全部空间,在他们看来,所有空间都是平坦的,诸如"正空间"、"反空间"、"上空间"、"下空间"、"转折的空间"等概念是无法理解的。于是智者只好说: "你们虽然在不同的地方看到了很多条鱼,但其实那些都是假象,真实的情况(实相)是,鱼只有一条。" 在描述鱼的运动时,由于智者不能直接使用三维的语言,为了不以偏盖全,又必须兼顾六个面的观测结果。于是智者说道: "鱼既是向左游的,又是向右游的; 既不是向左游的,又不是向右游的; 既是向上游的,又是向下游的; 既不是向上游的,又不是向下游的."这样的表述让二维生物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智者也确实没有更好的表达方法。有较聪明的二维生物追问: "你说的这些既是......又是......既不是......又不是都只是假像吧?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 智者只好回答: "不可说,不可说"。意思是三维的事物是无法用二维的语言准确表达的。



IP属地:中国香港1楼2006-04-05 14:10回复

    把上面的论述推广应用于三维世界生物,不难发现人类理解和表达更高维度事物存在着同样的困难。准确地说,人类所处的世界并不是三维的,只是人类所能直接感知的领域被局限于三维而已。比如人类对于想象一个六维的物体( 注意: 不是六面体 )是无能为力的( 科学家说如果能想象出来的,肯定不是地球人 :) )。

    David Bohm 不仅用他的理论来解释量子跃迁与EPR关联等量子力学现象,而且用它来解释宇宙的演化和人类意识等一系列科学与哲学难题。事实上,玻姆本人在发明全息技术前已对佛教华严宗理论有着非常深的造诣,其全息理论正是《华严经》"于一微尘中,悉见诸世界"一句的极好印证。下面笔者就试运用这种理论来揭开东方宗教神秘面纱的一角:

    一、得道高人们的"不可说"境界 所谓"不可说",实非没有东西可说,而是高维度的现象无法用低维度的语言文字表达。但如果认为高维度的现象绝对无法表达则是错误的。如同二维生物的语言无法描述三维,但三维生物自己的语言则能准确描述三维世界一样,更高维度的生命绝对可能拥有描述高维度现象的语言。这种语言,准确地说应叫做信息载体,是三维生物难以想象的。比如拈花微笑的典故中,佛祖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佛祖就将衣钵传给了迦叶。有人会想,佛祖怎么知道迦叶确实理解了他的意思? 也许是瞎猫撞到死老鼠也说不定呢? 禅宗这种择徒传法的方式也太不严谨了吧? 实际上,佛祖并非只是做了一个拈花的动作而已,他同时还向在场众人发出了一条信息,而只有迦叶能接收并解码这条信息,所以迦叶破颜微笑了。佛祖说禅宗"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注意一个[传]字,这表明有三种可能: 1)心与心之间传递信息需要一种载体。这种载体是什么呢? 就是高维度的语言。禅悟被称为顿法,就是因为它抛弃了低维度的语言文字,直接以高维度的语言作为教学工具,所以它能直契本源、速超胜地就不足为奇了。2)禅不需通过媒体,而直接利用超距作用传授。3)以上两种方法并用。

    二、神 为方便起见,以下把神、仙、佛等都统称为神。神实际上是一种高维度的生命体,一[个]神和一[个]人在数量级上有着极大的差距。某科幻小说对此有段精彩的比喻: 一个人死后见到了神,他问神: "你是一个吗?",神说,我难以回答你这个问题,就如一个单细胞的绿藻问一头有上亿细胞的大鲸: "你是一个吗?",大鲸该怎么回答它呢? 神的分身和化身能力亦可由此得到解释: 把神想象成一个超高维度的生命体,则其千千万万的分身和化身就是其本体在不同的三维空间上的投影; 三维空间对于三维生命体来说就是全部,但对于更高维度的生命体来说只是高维度空间的一个"面",就如同三维立方体的一个二维平面一样。在高维度的层次上看,神的分身只是一个投影,是虚幻不实的; 但对三维生命体来说,每个分身都是绝对真实的。

    神也有高下之分,不同层次的神处于不同的维度,他们的神通能力和分身化身的个数与其所处维度数成正比。低维度的神也很难理解高维度的神,就象二维生物难以理解三维世界一样。《法华经》云: "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 即此义也。

    三、满天神佛的大宇宙图景 神并不是大宇宙的最高存在,在他们之上还有他们无法完全理解的[源]( 中国称之为"道",印度称之为"梵" ),一切众生都是从[源]化生的。据此我们可构想出一个[ 人 -- 神 -- 源 ]的大宇宙图景。从究极意义上说,只有居于最高维度的[源]是唯一真实的本体( 实相 ),所有神、魔、人、鬼等都是[源]在较低的不同维度上的投影。所以东方宗教说"假、空",说一切都是假幻,是不存在的; 但又说"真空不空",即宇宙并非什么也没有,一切假幻都来自一个相同的、最高的本体。东方宗教还说"无我"、"无生"、"无死", 意即"我"只是[源]的一个投影、一个假象,无论"我"如何改变、如何生生灭灭,本体的[源]是不生不灭的。这就是归一论和一神论的依据。有关于此的比喻很多,如宇宙是大海,众生是海面的波浪; 宇宙是个大生命,众生是其肢体等等。
    


    IP属地:中国香港2楼2006-04-05 14:10
    回复
      一切科学都在为佛教做注脚!
      多元宇宙之间正在发生碰撞:证实平行宇宙的存在
      【科技讯】(2016)2月12日消息,宇宙并不孤单!据国外媒体报道,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上的信息已经清楚告诉科学家,我们的宇宙并不是孤独的,可能其他宇宙已经与我们的宇宙发生碰撞,在宇宙边缘留下了神秘的信号。
        有观点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孤单,可能为多元宇宙中的一个。而多元宇宙就像是许多宇宙泡,它们之间也会发生碰撞,会在对方的宇宙中留下痕迹。一些宇宙学家提出了多元宇宙的理论,认为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有其他宇宙存在。
      这个理论目前已经得到了初步验证,平行宇宙的概念是前卫的(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就已发现并宣讲),我们根本无法察觉其他宇宙的存在。许多科学家相信平行宇宙的理论,其他宇宙中也有生命存在,但我们与平行宇宙中的物体无法接触,平行宇宙是无法直接观测到的。因为我们可见的区域被限定在本宇宙中。加州技术研究所的一位科学家认为,我们已经发现了平行宇宙存在,由于平行宇宙之间会发生碰撞,因此就像一个泡沫那样产生凹凸区域。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或许能够说明一切,这是我们宇宙在大爆炸之后形成的辐射余温,在图中我们察觉到平行宇宙的存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图由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探测器绘制,来自另一个宇宙的物质可能渗透到我们的宇宙中,这是平行宇宙之间发生接触的一个新的发现。科学家认为引力可能是平行宇宙相互作用的基础,但这一证据仍然需要考证。
      一切科学都在为佛教做注脚!
      佛教的视野真是广大无边,对心灵意识的研究也很深入,是我们目前人类科技无法到达的高度和广度。
      用目前科技人类自己制造的工具,最远才看到100多亿光年远,最小才看到电子、中子、质子,
      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站在200亿光年远处看这个世界,结论又不一样啦!
      佛教与平行宇宙
      一、佛经对平行宇宙的描述
      佛教的宇宙观,认为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在数量上是无量无穷的,而且有无量无数的众生在无量无数的宇宙中生存。宇宙犹如大海(觉海)上的泡沫(宇宙泡),忽生忽灭,此起彼伏,每一个水泡都经历“成(生成)住(发展)坏(衰败)空(破灭)”——宇宙无始劫以来发生过无量次的“成住坏空”,未来际也会有无量次的“成住坏空”。世界又如虚空中的幻华,乍现乍灭,幻灭幻现,无有穷尽。《楞严经》偈云:“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立;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见闻如幻翳,三界如空花;闻复翳根除,尘消觉圆净。”《普贤行愿品》说:“虚空界无有穷尽,众生业无有穷尽,众生界无有穷尽。”
      现代宇宙学的宇宙大爆炸理论证实了佛教的宇宙观,宇宙是多元的、无常的、虚幻的,“宇宙泡”。大爆炸的前后,都会有无量次的大爆炸,都会有无量次的“成住坏空”。而且,凡是有生之法,必有坏灭。宇宙既然源于大爆炸,就是有生,就会发展,就会变易、坏灭。唯有不生之法才不会坏灭。这个不生不灭的法性真实不虚,就是我们每个人本具的真心、佛性。
      佛经中说,世界有小世界(一日月为一小世界,即太阳系)、小千世界(一千个小世界)、中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大千世界之分(一千个中千世界,合称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以现在的知识来说,一个小世界就是一个太阳系;无数个小世界组成银河系(小千世界);无数个银河系组成星云团(中千世界);无数个星云团组成宇宙(大千世界)。那么三千大千世界即是平行宇宙。但佛的眼界并未止于此,说三千大千世界的数量犹如恒河中沙子的数量一样无量无尽。
      《大智度论》中说:“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名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为一佛世界,是中更无余佛,实一释迦牟尼佛。”
      在佛教中,宇宙不止一个,虚空中有恒河沙数宇宙。在每一个宇宙中,存在着像恒河里的沙子那样多的、大小形状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经历着成、住、坏、空的过程(宇宙大爆炸),有的天体有光,有的无光,有的天体上有生物,有的无生物。
      佛教以一个太阳系为单位来诠释平行宇宙,1000个太阳系构成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构成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构成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包括10亿个太阳系(1000的三次方是10亿)。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中会有一位佛为教主,因而称一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佛土。
      有的佛土中有欲、色、无色三界,如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娑婆世界;有的佛土没有三界,而是一真法界,如极乐世界。
      我们生存的这个宇宙,属于娑婆世界。
      《俱舍论》里记载,一个大千世界中,有10亿个太阳系。三千个这样的大千世界,构成一个宇宙。
        另一部佛教经典《华严经》,则认为10000亿个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系统组成一个华藏世界(华藏宇宙系统)。
      华藏宇宙系统也只是更大的宇宙系统——大雪海遍照佛(佛教认为有的佛本身就是一个宇宙系统)手心的一个微尘团。
      二、宇宙的诞生与毁灭
      佛经记载:每一个宇宙都会历经成、住、坏、空四个阶段。物质和生命会被火灾、水灾、风灾毁灭。
      佛经讲人类和宇宙的大小三灾
      ——《佛学常见辞汇》:佛教认为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到了坏劫,出现风、 水、火三灾,世界归于毁灭。如此周而复始。人们因把天灾人祸等借称为“劫”或“劫数”;以“在劫难逃”谓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不能逃脱。 三灾一般世界都有三灾,所谓大三灾、小三灾。 每个大劫,包含成、住、坏、空四中劫。每个中劫,包含二十个小劫。大三灾,发生於坏中劫之末。小三灾则发生於每个小劫人寿减少之时。
      小三灾是刀兵、瘟疫、饥馑。刀兵灾起七日,疾疫灾起七月七日,饥馑七年七月七日。
      大三灾是火灾、水灾、风灾。这是大星系的毁灭;不仅是地球,而是太阳系、银河系等,星系的毁灭。以六十四个大劫为一周期。
      火灾烧到初禅,水灾淹到二禅,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到四禅才免除这三灾,所以四禅叫福天,福报确实大。《楞严经》上讲大三灾,
      水灾之因是贪,如果说全世界的人贪心逐渐上涨,就会被水淹没。
      火灾之因是瞋恚,火山爆发,瞋恚。
      风灾之因是愚痴;飓风、龙卷风,主因皆属愚痴。
      傲慢不平是地震之因。
      佛云,若人能息灭贪、瞋、痴、傲慢,断除此四大烦恼,勤修戒、定、慧、谦敬,则灾难自然化解。
      那么我们现在处在哪个时代呢?按佛经讲,我们正处于贤劫中的住劫。此贤劫有1千个佛出世,而本师释伽佛才是刚开始的第四尊。佛经讲人类平均寿命从84000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减到人寿10岁为一个小劫中的减劫,然后从10岁开始每过一百年增加1岁为一个增劫,这才为一个小劫。我们现在人类平均寿命为70到80岁,离平均10岁还有数千年之久。到平均寿命为10岁的时候人类出现毁灭绝大多数人类的刀兵劫。人人随手就能把草木变成刀来杀人。而好人就偷偷躲起来。直到坏人互相残杀完了,好人才出来,出来后大家抱头疼哭,发誓再也不做恶了,开始修10善中的一条不杀生善,后来又逐渐增修10善中的其他善行。结果人的寿命逐渐开始增加。一直增到84000岁。
      ——《佛学大词典·三灾》: 包括小三灾、大三灾。又作三灾劫。世界系依成劫(成立期)、住劫(存续期)、坏劫(破坏期)与空劫(空漠期)等四期无穷地循环不息。其中,有情出现于住劫之一定期;至坏劫之终末期,世界全遭破坏。在住、坏二劫中,分别有三种灾厄。
      (一)据《俱舍论》卷十二之说。(一)小三灾:住劫分二十期,有情之寿命在八万岁至十岁间反覆增减约二十回(最初为减劫,最后为增劫。每至人寿减至十岁以下,则发生一灾厄,共有刀兵灾(互用凶器杀害)、疾疫灾(恶病流行)、饥馑灾(由旱灾起饥馑)等三种。
      (二)大三灾:坏劫分为二十期,于最后一劫世界即开始坏灭而引起天灾,即:火灾(坏欲界至初禅天)、水灾(流失至第二禅天)与风灾(破坏至第三禅天)。以上火、水、风,分别称为劫火、劫水、劫风。三灾之发生,其顺序一定。即初以火灾坏灭七回后,再以水灾坏灭一回;如此以火灾七回、水灾一回,反覆经七次后,再以火灾坏灭七回,最后即以风灾坏灭殆尽。[长阿含卷六转轮圣王修行经、卷二十一‘三灾品’、起世经卷九、大楼炭经卷五、优婆塞戒经卷七、大毗婆沙论卷一一三、俱舍论光记卷十二](参阅‘劫’2811)
      (二)据《法苑珠林》卷一载:(一)小三灾:(1)饥馑灾,人寿由八万四千岁,每百年减一岁,减至三十岁时,大旱不雨,草菜不生,世间无量人民饥馑而死。(2)疾疫灾,人寿减至二十岁时,诸病皆起,世间无量人民疾疫而死。(3)刀兵灾,人寿减至十岁时,诸人各起斗争,手执草木即成刀杖,互相残害,世间无量人民死于刀兵。
      (二)大三灾:(1)火灾,坏劫之时,有七日出现,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辗转消尽,欲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燃,无有遗余。(2)水灾,初禅以下经过七回火灾,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更兼地下水轮涌沸上腾,欲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弥满,一切坏灭,如水消盐。(3)风灾,二禅以下经过七回水灾,又经七回火灾坏于世间,至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兼以众生业力尽故,处处生风,欲界乃至三禅天悉皆飘击,荡尽无余。[瑜伽师地论卷二]
      《法苑珠林》:【小三灾】一饥馑灾,谓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历过百年。人若生时。寿减一岁。如是人寿减至三十岁时。天不降雨。由大旱故。草菜不生。思欲见水。尚不可得。何况饮食。以是因缘。世间人民饥馑死者。其数无量。是名饥馑灾。二疾疫灾,谓人寿减至二十岁时。有大疾疫。种种诸病。一切皆起。以是因缘。世间人民疾疫死者。其数无量。是名疾疫灾。三刀兵灾,谓人寿减至一十岁时。诸人各起鬭诤。手执草木。即成刀仗。由此器仗。互相残害。以是因缘。世间人民刀兵死者。其数无量。是名刀兵灾。 【大三灾】一火灾,谓于坏劫时。有七日出现。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展转消尽。大千世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然。无有遗余。是名火灾。(梵语须弥。华言妙高。四大海者。即东西南比四海也。)二水灾,谓初禅天已下七番火灾。坏于世间之后。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渐降大雨。滴如车轴。更兼地下水轮。涌沸上腾。大千世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弥满。一切坏灭。如水消盐。是名水灾。三风灾,谓二禅天已下七番水灾已后。又经七番火灾。坏于世间。至世界复成。又于坏劫之时。从下风轮


      4楼2016-02-17 08:57
      回复
        金光明最胜王经(摘录)
        善男子,一切如来有三种身。云何为三?一者化身,二者应身,三者法身。如是三身具足,摄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正了知,速出生死。
        云何菩萨了知化身?善男子,如来昔在修行地中,为一切众生,修种种法。如是修习至修行满。修行力故,得大自在。自在力故,随众生意,随众生行,随众生界,悉皆了别。不待时,不过时。处相应,时相应,行相应,说法相应,现种种身。是名化身。
        善男子,云何菩萨了知应身?谓诸如来,为诸菩萨得通达故。说於真谛,为令解了生死涅盘是一味故。为除身见众生怖畏欢喜故。为无边佛法而作本故。如实相应,如如、如如智。本愿力故,是身得现,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项背圆光。是名应身。
        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了知法身?为除诸烦恼等障,为具诸善法故。唯有如如、如如智。是名法身。前二种身,是假名有。此第三身,是真实有,为前二身而作根本。何以故?离法如如,离无分别智。一切诸佛无有别法。一切诸佛智慧具足。一切烦恼究竟灭尽。得清净佛地。是故法如如、如如智。
        肉身虽灭,法身常存
        《十不善品》第四十八:
        阿难白佛言:“设如来灭度之后,正法存世当经几时?”
        佛告阿难曰:“我灭度之后,法当久存。迦叶佛灭度后,遗法住七日中。汝今,阿难,(以为)如来弟子为少。莫作是观!东方弟子无数亿千。南方弟子无数亿千。是故阿难,当建此意。我释迦文佛寿命极长。所以然者,肉身虽取灭度,法身存在。此是其义,当念奉行。”
        彻悟大师心语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真心本有,妄性原空;一切善法,性本自具。但以久随迷染之缘,未断原空之妄,未证本有之真;善本具而未修,佛本是而未成。今欲断原空之妄,证本有之真,修本具之善,成本是之佛,而随悟净之缘者。求其直捷痛快,至顿至圆者,无如持名念佛之一行矣。以能念之心,本是全真成妄,全妄即真;所念之佛,亦本全德立名,全名即德。能念心外,无别所念之佛;所念佛外,无别能念之心。能所两忘,心佛一如。于念念中,圆伏圆断五住烦恼,圆转圆灭三杂染障,圆破五阴,圆超五浊,圆净四土,圆念三身,圆修万行,圆证本真,而圆成无上妙觉也。一念如是,念念皆然。但能念念相续,其伏断修证,有不可思议者矣!以是全佛之心,念全心之佛。实有自心果佛,全分威德神力,冥熏加被耳。一句佛号,不杂异缘,十念功成,顿超多劫。于此不信,真同木石!舍此别修,非狂即痴,复何言哉!复何言哉!
        麦朋仁波切心偈
        我与无边诸有情,本心即是正觉尊。
        了知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
        印光大师《学佛心诀》
        众生心性,与佛同俦,由迷背故,轮回不休。
        如来慈悲,随机说法,普令含识,就路还家。
        无奈根性,万有不齐,非出格人,决难出离。
        因兹特开,净土法门,普摄一切,上中下根。
        五逆十恶,地狱相现,一念投诚,即登彼岸。
        等觉菩萨,德与佛齐,尚须往生,方证菩提。
        博地凡夫,具足烦恼,不肯念佛,如何是好。
        寄语世人,同生信愿,执持佛号,始终莫变。
        待至临终,蒙佛接引,顿出五浊,直登九品。
        见佛闻法,亲证无生,乘大愿轮,普度有情。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佛由究竟悟此心故,彻证涅盘。众生由究竟迷此心故,长轮生死。
        (印光大师文钞续编卷二·饬终津梁序)
        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者矣。(印光大师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印光大师:未得一心,亦可往生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复朱德大居士书)
        修净业人,以真信切愿为本。能念到一心不乱,则甚好。切不可存“未得一心不乱,便不能生”之心。若常存此想,得一心则可。不得一心,则由常存不得往生之心,便与佛不相应矣。此弄巧成拙之大病!(何希净居士书)
        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复倪慧表居士书)
        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文钞三编卷四答俞大锡居士问)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使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而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恶世中,做苦众生耳。 (复郁智朗居士书)


        5楼2016-02-17 0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