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吧 关注:21,022贴子:126,940
  • 0回复贴,共1

新人作者如何摆脱读者思维使用作者思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个新人作者都应该学会使用逆向思维,打破“读者正向思维”。
在大纲实战中,对比正反两种思维:
主题:谁动了我的蛋糕。悬疑,推理。
正向思维:
蛋糕被人动过,主角要找到这个人是谁。怎么找呢?用一些推理模型,比如帽子叔叔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烟斗摩斯的演绎推理。
为求转折,主角在取得一定阶段的成果后,突然意识到是有人在引导他这么想,然后暂时丢开案子,转而去寻找这个人。
这个人会是谁呢?能够引导主角的人,往往不是加害者就是他身边的人。或许我可以将两种身份合并,这人即是加害者也是主角身边的人。
但影响主角判断的人有很多,主角经历重重困难才找到是谁的一句话,让他进入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向。
但知道是谁后,主角不能立刻就暴露,一没有证据,二没有发掘出真相。于是主角决定继续顺着那人,获取更多信息。
在那人的一点点提示下,主角逆反着他的话找到了真相和证据,大结局。
在众人的安息声中,主角突然意识到,动他蛋糕的人不只那一个,他们全都是。自己从头到尾都在被引导。
逆向思维:
开放式结局,一:主角的蛋糕被一个人动了。二:主角的蛋糕被所有人动了,他们在相互包庇。
三:主角的蛋糕客观上没被其他人动过,而是主角自己这么认为。(他开始患上一种可怕的脑神经病,而这种病将在案子中不断发作)。
四:有人往蛋糕里下药,让主角以为蛋糕被人动了,于是付出很大代价去侦查此案,从而失去时间和精力去完成某件对于此人来说更为紧要的事情。
…………逆向思维的结局开头就可以猛猛写,而选择一个或多个结局,来倒写大纲,就问哪个按正常顺序读书的读者不会迷糊。
这里使用“二”和“三”,即结局两种可能,一是主角自己有病,二是周围人制造环境让他以为自己有病。
最后一个转折最为关键,它将前面不停展现的“主角脑袋有病”的结论推翻,但没完全推翻,只给读者另外一种和此矛盾的可能。
最后转折前是盖棺定论,让读者认为一切休矣,水落尘埃,闹了半天就是主角自己有病。
盖棺定论前,主角先是疯狗一样逮着一个人咬,后又见一点迹象,逮着所有人问,弄得众怒。
第一个转折自然是由一个人到一群人的背叛,此时读者只能从主角的行为上发现些问题,但不能确认这是主角的癖好还是脑袋问题。
开头由小入大,先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与后面剑拔弩张争锋相对的气氛作对比。主角出场,大叫一声“谁动了我的蛋糕?”。
总结:逆向思维能够帮助新人作者(尤其没有很多阅读经验)打开思路,发现更多可能性。不至于像探案的主角那样陷入“脑子卡壳”,以上帝的视角牢牢把握事情的发展。
除了大纲外,它在角色设计,伏笔等细节处的作用更具有正向思维难以达到的奇效。
但要记住正向思维是读者思维,简言之,逆向思维的我们要服务正向思维的读者。
#作者##写作##思维##作家##故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9-21 17: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