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曼青先生是否真的能够发气打人,斯人已去,无法验证。但是我以为,就一般人而言,追求这种东西,似水中捞月。虽说太极拳是在虚无中用功夫,但出来的功夫要实在。即使不用于打人,也能在生活中体现其价值。如,牟八爷的表兄何回子,研究孙氏太极拳多年,得牟八爷十六字心法,并从周仲英先生学形意拳和太极拳,性情温和,一般不与人争强。但是所行之事,则不得不令人钦佩。
一次,在外滩十六铺,不知是何原因,一匹拉货的马惊着了,带着马车狂奔,众人惊恐四散,唯何先生自侧面迎上去,以飞快的身法一手拉住缰绳向旁一带,同时一手按在马的脖根子,惊马当即卧地,吐起了白沫。其师周仲英也感惊奇,问他用的是什么办法。何先生讲:“太极加形意也。带缰绳那下是太极拳的捩劲,按马脖子那下是形意拳的暗劲,二者同时而已。”
又有一次,在文革期间,因为成份问题,何先生每天早晨要去扫街,冬天天亮的晚,几个骑自行车的学生相互飙车,何先生是倒走着扫街,出弄堂口时,几个学生骑车冲来,其中一个已经来不及刹车了,直撞向何先生,何先生也来不及躲闪,将腰一挺,自己站住了,只见那个学生飞扑出去,冲向路边的石牙子,就在那学生将摔向石牙子瞬间,何先生以飞快的身法一把将那学生拉起。路边看的人都惊呆了,那个学生更是惊的说不出话来。那时何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
何先生论辈份与我们是同辈,但是我们今天有谁能够有这样的身手呢?
先练点生活中用的着的,至于发气打人的事就先放放吧。
顺便说一句,杨氏太极拳的一些传人喜欢编造,如什么“三十二目老谱”,那分明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某人编造的文字,硬生生说成是杨氏太极拳的祖上老谱,十分可怜,据说这件事郑曼青是参与者,真实情况待考。郑曼青编造的另一个奇闻就是他曾担任湖南省国术馆馆长。然而根据1927年就开始生活在长沙的肖英杰整理的《湖南省国术馆始末》一文可知,湖南省国术馆历届馆长及负责人中都没有郑曼青。事实上,当时各省的国术馆馆长一般都是由省政府主席兼任。当然杨氏太极拳一些传人在捏造故事方面一向就是敢瞪眼胡说、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