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吧 关注:490,144贴子:2,932,863
  • 5回复贴,共1

太阳系中最后一个孕育的行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太阳系中最后一个孕育的行星   
太阳系中现在最后形成的行星是水星,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都是由小到大发展的,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的,海王星刚形成时大约处于今天水星的位置,随着太阳系其它行星的产生,海王星的轨道逐渐加大,行星逐个外移,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太阳系,冥王星的年龄比海王星还要长,下一步在水星内侧产生新的行星时,冥王星将碎裂,小块星体将远离太阳而去,大一点的星体会形成彗星,从而结束一个行星的一生。   
  



1楼2010-10-19 15:03回复
    系外热巨行星不解释


    IP属地:广东2楼2010-10-19 15:16
    回复
      哎,实在是无语了。


      IP属地:河北4楼2010-10-19 15:51
      回复
        在拉普拉斯[星云说]中,星云收缩碰撞形成了行星,这不详细。我认为行星不是撞出来的,是象滚雪球一样滚出来的。在以不稳定椭圆轨道运动的质点不会在碰撞过程中变大的,只会撞成碎片。只有当这些碰撞的碎片以相对稳定,近似圆轨道运行的星云环产生后,在环的边缘象滚雪球一样,才能形成行星胚胎。 为什么行星胚胎只能在星云环边缘形成呢?大家知道: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内部的重力加速度,故同样道理,星云环边缘的质点受到的合力大于环内的质点,所以星云环边缘收缩快,密度大,容易象滚雪球一样形成行星胚胎。我认为八大行星是经过两次收缩过程形成的,第一次收缩形成了类木行星的星云面包圈,在这个面包圈的内外也有少量的星云物质,在类木行星形成过程中又有大量碎片落入内圈,这时在内圈就产生了第二次收缩,又形成了类地行星的星云面包圈,故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是两个不同系统不同时期产生的。在两次收缩过程中,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之间必然会剰下一些物质,这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环。这些观点有理论根据,记得十几年前,无意中看到水杯中的沉淀物随水旋转时的有趣现象:沉淀物旋转时,边缘会象滚雪球一样逐渐增大,这个现象给了我灵感和启发,根据这个现象,经过不懈的努力,寻找其原因,最终通过计算得出星云环只有在边缘才能形成行星胚胎。所以行星形成的顺序是有规律的,行星是从星云环的内外两侧开始形成的。 太阳系中行星形成顺序是: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从第一次收缩的星云环的内外两侧开始形成行星胚胎,内侧角速度大,形成速度快,先后形成了木星,土星,外侧角速度小,形成速度慢,只形成了海王星,最后天王星形成。在形成类木行星的过程中,类地行星也开始孕育,形成顺序与类木行星相似: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即从第二次收缩的星云环的内外两侧开始形成行星胚胎,内侧角速度大,形成速度快,先后形成了水星,金星,外侧角速度小,形成速度慢,只形成了火星,最后剩下的环带形成了地球和月亮。我还估计这个最后剩下的环带内圈形成了月亮胚胎,外圈形成了地球肧胎,两个胚胎互相吸引逐渐靠近,最后月亮被地球俘获,形成了特殊的地——月双行星系统。


        5楼2011-07-11 13:16
        回复
          行星形成有先后,地球是类地行星中最后一个形成的,天王星是类木行星中最后一个形成的,太阳系中最后一个形成的行星不是侧身旋转的天王星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6楼2011-07-11 1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