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别诊断
猴痘出现的皮疹可能类似于其他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水痘)、单纯疱疹病毒(HSV)、一期或二期梅毒、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GI)、口蹄疫、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腹股沟肉芽肿、传染性软疣、麻疹、疥疮、立克次氏体痘、基孔肯雅病、寨卡病毒、登革热、脉管炎和其他细菌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1]。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疹往往会与猴痘混淆,但可以区分开来,因为水痘皮疹通常进展更快,比猴痘的离心分布更为集中,并处于多个不同发展期(而猴痘皮疹都在同一发展期),而且患者通常在手掌和脚底没有损伤。此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患者通常没有淋巴结病,而淋巴结病是猴痘的标志性特征。尽管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存在差异,但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项研究报告了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合并感染,发病率为10-13%。合并感染的患者报告出现了疲劳、发冷、头痛和肌痛。这些人不太会报告口腔溃疡、腋窝淋巴结病、咳嗽或咽喉痛的体征/症状。合并感染的患者比单独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皮疹负担,但比单独感染猴痘病毒的患者的皮疹负担更低,这表明合并感染这两种病毒可以调节整体感染的严重程度,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4.样本采集与储存
4.1建议样本类型
病变材料,包括病变表面和/或渗出物拭子、多个以上病变的表层或病变结痂。这为检测病毒提供了最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虽然可从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例的接触者处收集其他标本类型,如口咽拭子,但这些标本可能缺乏敏感性,特别是在症状前病例中[3]。
4.2血清样本
含有EDTA的血液可能支持检测MPXV,但可能不含有病变样本中那么高含量的病毒,因为病毒血症都发生在感染过程的早期,通常在前驱期,在出现明显的皮肤病变之前[2]。
4.3拭子采集
如果出现皮疹或粘膜疾病,应重复检查病变材料[3]。需大力擦拭病变,以确保收集足够的病毒 DNA。干拭子和保存于病毒传输介质(VTM)中的拭子均可使用。同一类型的两处病变应收集在同一支试管中,最好来自身体的不同位置,并且外观不同。病变、结痂和囊泡性液体不应混合在同一管中。如果资源允许,可以使用两支试管收集,以减少取样不良或抑制剂的风险,但只应该对一支试管进行检测,仅在第一支试管的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才对第二支试管进行检测[2]。
4.4储存
用于MPXV调查的样本应在收集后1小时内冷藏(2至8°C)或冷冻(-20°C或以下)。如果运输时间超过7天,样品应保存在-20°C或以下。长期保存样本(采集后超过60天)建议在-70°C。
5.实验室检测
MPXV检测应在设备适当的实验室里,由受过相关技术和安全程序培训的人员,按照基于风险的方法并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
5.1分子检测
1)PCR检测
皮肤病变材料的PCR检测是MPXV诊断的金标准。这些PCR检测通过靶向保守的正痘病毒(OPXV)或MPXV基因,将序列变异或基因缺失的风险降至最低[3]。PCR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测序联合使用,但即便是OPXV PCR阳性检测也足以进行疑似病例的实验室确认[2]。
2)PCT即时检测(POCT)
基于POC PCR的解决方案,可广泛使用,但其仍面临着产能、成本、进化支区分等诸多问题要解决。目前更有效的POCT解决方案仍在评估中。
5.2免疫检测
1)抗原POCT检测
抗原快速诊断测试可用于猴痘疫情检测,但不建议作为主要诊断工具,可作为补充选择[3]。
2)血清学检测
在参考实验室中建立MPXV的血清学检测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快速检测可能无法区分MPXV特异性抗体。因此,目前不推荐将血清学用于常规诊断[3]。当PCR结果为阴性,但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提示MPXV感染时,血清学检测可能有助于为流行病学目的进一步调查之前感染[2]。对急性患者进行IgM或IgG血清样本检测(第一次在疾病的第一周收集)有助于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疫苗接种可能会干扰血清学检测[2]。
原文https://www.okaybio.com/topics/mpox-Recommended-testing-method/
猴痘出现的皮疹可能类似于其他传染病或其他疾病,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水痘)、单纯疱疹病毒(HSV)、一期或二期梅毒、播散性淋球菌感染(DGI)、口蹄疫、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GV)、腹股沟肉芽肿、传染性软疣、麻疹、疥疮、立克次氏体痘、基孔肯雅病、寨卡病毒、登革热、脉管炎和其他细菌性皮肤和软组织感染[1]。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皮疹往往会与猴痘混淆,但可以区分开来,因为水痘皮疹通常进展更快,比猴痘的离心分布更为集中,并处于多个不同发展期(而猴痘皮疹都在同一发展期),而且患者通常在手掌和脚底没有损伤。此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患者通常没有淋巴结病,而淋巴结病是猴痘的标志性特征。尽管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存在差异,但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一项研究报告了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合并感染,发病率为10-13%。合并感染的患者报告出现了疲劳、发冷、头痛和肌痛。这些人不太会报告口腔溃疡、腋窝淋巴结病、咳嗽或咽喉痛的体征/症状。合并感染的患者比单独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患者具有更高的皮疹负担,但比单独感染猴痘病毒的患者的皮疹负担更低,这表明合并感染这两种病毒可以调节整体感染的严重程度,这需要进一步研究。
4.样本采集与储存
4.1建议样本类型
病变材料,包括病变表面和/或渗出物拭子、多个以上病变的表层或病变结痂。这为检测病毒提供了最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虽然可从疑似或确诊猴痘病例的接触者处收集其他标本类型,如口咽拭子,但这些标本可能缺乏敏感性,特别是在症状前病例中[3]。
4.2血清样本
含有EDTA的血液可能支持检测MPXV,但可能不含有病变样本中那么高含量的病毒,因为病毒血症都发生在感染过程的早期,通常在前驱期,在出现明显的皮肤病变之前[2]。
4.3拭子采集
如果出现皮疹或粘膜疾病,应重复检查病变材料[3]。需大力擦拭病变,以确保收集足够的病毒 DNA。干拭子和保存于病毒传输介质(VTM)中的拭子均可使用。同一类型的两处病变应收集在同一支试管中,最好来自身体的不同位置,并且外观不同。病变、结痂和囊泡性液体不应混合在同一管中。如果资源允许,可以使用两支试管收集,以减少取样不良或抑制剂的风险,但只应该对一支试管进行检测,仅在第一支试管的检测结果不确定的情况下,才对第二支试管进行检测[2]。
4.4储存
用于MPXV调查的样本应在收集后1小时内冷藏(2至8°C)或冷冻(-20°C或以下)。如果运输时间超过7天,样品应保存在-20°C或以下。长期保存样本(采集后超过60天)建议在-70°C。
5.实验室检测
MPXV检测应在设备适当的实验室里,由受过相关技术和安全程序培训的人员,按照基于风险的方法并在适当的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
5.1分子检测
1)PCR检测
皮肤病变材料的PCR检测是MPXV诊断的金标准。这些PCR检测通过靶向保守的正痘病毒(OPXV)或MPXV基因,将序列变异或基因缺失的风险降至最低[3]。PCR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测序联合使用,但即便是OPXV PCR阳性检测也足以进行疑似病例的实验室确认[2]。
2)PCT即时检测(POCT)
基于POC PCR的解决方案,可广泛使用,但其仍面临着产能、成本、进化支区分等诸多问题要解决。目前更有效的POCT解决方案仍在评估中。
5.2免疫检测
1)抗原POCT检测
抗原快速诊断测试可用于猴痘疫情检测,但不建议作为主要诊断工具,可作为补充选择[3]。
2)血清学检测
在参考实验室中建立MPXV的血清学检测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快速检测可能无法区分MPXV特异性抗体。因此,目前不推荐将血清学用于常规诊断[3]。当PCR结果为阴性,但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提示MPXV感染时,血清学检测可能有助于为流行病学目的进一步调查之前感染[2]。对急性患者进行IgM或IgG血清样本检测(第一次在疾病的第一周收集)有助于诊断。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疫苗接种可能会干扰血清学检测[2]。
原文https://www.okaybio.com/topics/mpox-Recommended-testing-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