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吧 关注:255贴子:2,846
  • 0回复贴,共1

外伤后一动就头晕,或是“耳石”脱落,这些人要注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耳石症的发病与老化、外伤、感染等因素相关,其中,外伤是诱发耳石症的重要病因之一。
当出现车祸、高空坠落、跌倒等外伤后,出现翻身、坐起、躺下等体位改变相关的头晕症状时,就有可能是耳石脱落引发的眩晕。一般情况下,从外伤到耳石脱落在3到7天内发生率最高,但像张先生这类患者的发病会稍微晚一些,因为外伤后早期头部活动较少,等到生命体征平稳开始逐渐恢复日常活动时,耳石滚动引发的头晕才会逐渐凸显。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在我们耳朵的内耳端,有两个膜性小囊,分别为椭圆囊和球囊,在这两个膜性小囊内装有可以感受重力变化的碳酸盐结晶,形状似石头,医学上称之为“耳石”。
正常情况下耳石是粘附在椭圆囊和球囊里面的,但在外伤、剧烈运动过后、老年性退行性变、耳部疾病等情况下,都可能导致耳石脱离原来的位置,进入与它相连的三个彼此垂直的“C”形半规管里。耳石脱落后进入半规管里的淋巴液内,刺激了平衡感受器,诱发平衡失调,从而表现为天旋地转、眼震、恶心呕吐等。最常见的是在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因而患者本人非常恐惧。
  哪些人易得“耳石症”?
大部分的耳石症原因不明,有些是曾经有过外伤或者其他耳科疾病,比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生活不规律,长时间低头看手机,都有可能导致耳石症。
除了以上原因,耳石症的发作也和年龄有关,椭圆囊和球囊内的耳石数量随着年龄增长减少,可能是耳石自发脱落的结果。其次,耳石症与偏头痛、高血压、高脂血症和中风独立相关,这暗示着某些耳石症具有潜在的血管机制。
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长时间熬夜、低头玩手机和工作等,耳石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年发病率高达10.7~600/10万,终身患病率约为2.4%,尤其是年轻人也变成高发群体之一。现在的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睡眠不好、过度疲劳,可能正因为这些不良生活状态,使内耳的小动脉发生痉挛、缺血等情况,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再加上低头玩手机、用电脑,长期处于不良头位姿势,加重内耳血管痉挛、细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脱落而致病。
此外,还有很多人在补牙时,由于使用电钻打孔,磨钻抛光,因振动,常常使耳石膜上的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使淋巴液流动紊乱,引发眩晕。
眩晕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继头痛之后最多的症状,位居医院门诊的第二位。眩晕症的病因纷繁复杂,具体涉及上百个病种,包括脑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症、前庭性偏头痛、耳石症、梅尼埃病、心脏疾病等,涉及到临床多个科室,要做到有效治疗,避免“病急乱投医”出现误诊,明确眩晕疾病诊断就是非常关键的。


IP属地:上海1楼2024-09-04 08: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