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名远酒业吧 关注:10贴子:176
  • 0回复贴,共1

白酒,到底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2024年之际,酒类消费市场正步入一个转型的关键阶段,相应地,酒业的发展也迈入了一个更为冷静与审慎的时期。
在此背景下,产业结构的优化趋势日益显著,资源正加速向优势产区、实力雄厚的企业以及品牌影响力卓越的品牌汇聚。

展望未来,随着消费模式的不断升级以及国民整体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白酒行业有望继续保持其高毛利率的竞争优势,行业的繁荣景象预计仍将持续,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潜力。
在今年的6月18日,中国酒业协会正式发布了《2024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

该报告明确指出,预计至2024年,我国白酒行业的总销售额将突破八千亿元人民币大关。此番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消费品质的持续升级以及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回顾今年上半年,白酒市场销量表现突出的六大品牌依次为茅台、五粮液、洋河、汾酒、泸州老窖及剑南春。

在价格分布上,市场表现最为活跃的价格区间为300元至500元、100元至300元以及100元及以下,这些区间内的产品销量尤为可观。
而相比之下,价格倒挂现象较为严重的区间则主要集中在800元至1500元、500元至800元以及300元至500元。

从企业战略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超过半数的企业均选择将资源优先向核心产品倾斜,以进一步强化其市场竞争力。
至于渠道方面,约53%的经营者针对下半年制定了明确的战略定位,即将“优先保障现金流稳定”作为首要任务。

实际上,白酒产业的供应链结构相对清晰且简洁,其上游产业主要由包装材料制造业、粮食种植业以及白酒生产设备供应业等关键领域构成。

具体而言,包装材料涵盖了酒瓶、纸箱、纸盒、瓶盖、酒标等一系列与白酒包装紧密相关的材料。

中游行业,即酒企主体,专注于白酒产品的酿造与生产,其原料构成通常涵盖高粱、大麦、豌豆、稻皮、碎米、小麦等多种粮食。

以三大主流香型白酒为例,浓香型白酒采用中偏高温大曲,依托泥窖实施固态发酵工艺;酱香型白酒则选用高温大曲作为菌种,利用条石窖进行固态发酵,其生产过程涉及两次投粮、多轮次蒸煮、发酵及取酒;而清香型白酒则选用低温大曲作为糖化发酵剂,在陶瓷地缸中完成发酵过程,采用清蒸清烧流酒的方式。

在酿造工艺上,酱香型白酒因其复杂的工艺流程而著称,从投粮起始至产酒完成,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随后还需经历陈放、勾兑及再次陈放等步骤,直至最终装瓶出厂,整个周期至少需要五年。
相比之下,浓香型白酒与清香型白酒的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从投粮至装瓶出厂,浓香型白酒所需的最短时间约为三年,而清香型白酒则为两年。
白酒行业价格带划分明确,不同价格带的市场竞争格局各具特色。

具体而言,以主力产品的终端销售价格作为划分依据,单瓶售价在800元以上的被界定为高端白酒,300至800元之间的则被视为次高端白酒,100至300元区间内的为中高端白酒,而100元以下则归为中低端白酒。

在白酒市场的各个价格带中,高端白酒的竞争态势最为明朗,且市场集中度达到了极高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寡头垄断特征。
其中,茅台与五粮液两大领军企业凭借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共同占据了超过85%的市场份额,彰显了高端白酒市场的高度集中性。

高端白酒的核心竞争优势根植于品牌拉力,得益于富裕阶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趋势将有力驱动高端白酒市场实现销量与价格的双重增长。
当前,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品牌已占据白酒行业总收入的13.87%,预计未来将继续维持其寡头垄断的市场地位,短期内难以遭遇强有力的竞争挑战。

相比之下,次高端白酒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是蓝海市场。企业需靠品牌影响力及渠道布局争夺市场,品牌积极寻求全国拓展。
地方酒企冲击400元价格带,高端名酒推下延产品,竞争格局多变。
白酒下游行业包括经销商、超市、商场、酒店及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

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高端酒企展现出更强的盈利能力。

展望未来,市场趋势将倾向于头部品牌企业进一步占据市场份额,特别是那些盈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品牌,其市场份额或将被逐步蚕食。
这一动态变化预示着整个行业的集中度将持续增强,形成更为集中的市场格局。

从长期视角审视,白酒行业无疑是国内众多消费品领域中极具潜力和竞争力的赛道之一。
2024年,白酒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逐步回暖,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的态势。

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监管力度、积极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品牌宣传推广、拓宽市场渠道布局以及深化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全面提升中国白酒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从而推动整个酒类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举报/反馈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4-08-28 11:4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