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齐书》,唐李百药撰,记载了公元534年前后北魏分裂、东魏政权建立、齐代东魏,到公元577年齐亡为止的历史。197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北齐书》点校本,由唐长孺先生主持点校,半世纪之后,《北齐书》修订本于今年上海书展开幕之际问世。此次修订工作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魏斌教授负责,《上海书评》请他谈了《北齐书》和《北齐书》修订的相关问题。
采访︱于淑娟
于:能否先请您就《北齐书》的编纂情况和内容特点做个介绍。
魏斌:《北齐书》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记述东魏、北齐王朝的历史,由唐人李百药在其父李德林所修北齐史书的基础上,增补续撰完成。
北魏末年动乱,最终在公元534年以后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东魏由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军人出身的高欢建立,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又以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区)为霸府。公元547年高欢去世,其子高澄继承权力。两年后高澄被刺杀,其弟高洋执政,并于一年后即公元550年五月禅代称帝,改国号为齐。为了区别于南朝萧道成所建的齐王朝,后人称之为北齐。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诸帝统治,公元577年正月为北周所灭。东魏、北齐加起来总共存在了四十四年。
东魏、北齐王朝的国史修撰,可以追溯到东魏时期,彼时高氏尚未称帝,所谓“国史”仍是元魏之史。高洋禅代后,“齐”国史修撰被提上日程。魏收监修国史时,为高欢立《高祖本纪》,主张以高欢创业“平四胡之岁”作为“齐”史的起元,将东魏时代也纳入“齐”国史书写。之后陆续有史官撰述。
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是当时的著名文士。他在北齐后期参与过国史修撰,“创纪传书二十七卷”。北齐灭亡后,李德林入关仕于北周,后奉隋文帝之命续撰北齐之史,在之前“纪传书二十七卷”基础上,“增多”三十八篇(《史通》外篇《古今正史》)。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设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史修撰机构,命李百药修北齐史。李百药在父亲所修史书基础上,“仍其旧录,杂采它书,演为五十卷”,贞观十年(636)全书完成。据刘知几所云,当时“言齐史者,唯王、李二家云”(《史通》外篇《古今正史》)。“王”即王劭《齐志》,早已亡佚;“李”即李德林、李百药父子接力完成的这部《北齐书》,得以流传至今。
相对于同一时期修撰的其他各史,李百药《北齐书》无论是叙述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显得比较生动。试举一个例子。卷二二《卢文伟传附卢询祖传》记述他喜欢臧否人物,曾跟人说:“我昨东方未明,过和氏门外,已见二陆两源,森然与槐柳齐列。”短短几句话,就将当时人趋走于宠臣和士开门下求官求荣的世态,描绘的淋漓尽致。这种风格或许是受到更早成书的王劭《齐志》、宋孝王《关东风俗传》影响。刘知几曾说,王劭《齐志》 “多记当时鄙言”;又说王、宋二书“喜论人帷薄不修,言貌鄙事,讦以为直”,“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并因此被人批评为“言多滓秽,语伤浅俗”(《史通》外篇《杂说》、内篇《言语》)。李百药“杂采”的“它书”,应当包括了这两本书。
采访︱于淑娟
于:能否先请您就《北齐书》的编纂情况和内容特点做个介绍。
魏斌:《北齐书》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记述东魏、北齐王朝的历史,由唐人李百药在其父李德林所修北齐史书的基础上,增补续撰完成。
北魏末年动乱,最终在公元534年以后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政权。东魏由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军人出身的高欢建立,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又以晋阳(今山西太原晋源区)为霸府。公元547年高欢去世,其子高澄继承权力。两年后高澄被刺杀,其弟高洋执政,并于一年后即公元550年五月禅代称帝,改国号为齐。为了区别于南朝萧道成所建的齐王朝,后人称之为北齐。北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诸帝统治,公元577年正月为北周所灭。东魏、北齐加起来总共存在了四十四年。
东魏、北齐王朝的国史修撰,可以追溯到东魏时期,彼时高氏尚未称帝,所谓“国史”仍是元魏之史。高洋禅代后,“齐”国史修撰被提上日程。魏收监修国史时,为高欢立《高祖本纪》,主张以高欢创业“平四胡之岁”作为“齐”史的起元,将东魏时代也纳入“齐”国史书写。之后陆续有史官撰述。
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是当时的著名文士。他在北齐后期参与过国史修撰,“创纪传书二十七卷”。北齐灭亡后,李德林入关仕于北周,后奉隋文帝之命续撰北齐之史,在之前“纪传书二十七卷”基础上,“增多”三十八篇(《史通》外篇《古今正史》)。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设置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史修撰机构,命李百药修北齐史。李百药在父亲所修史书基础上,“仍其旧录,杂采它书,演为五十卷”,贞观十年(636)全书完成。据刘知几所云,当时“言齐史者,唯王、李二家云”(《史通》外篇《古今正史》)。“王”即王劭《齐志》,早已亡佚;“李”即李德林、李百药父子接力完成的这部《北齐书》,得以流传至今。
相对于同一时期修撰的其他各史,李百药《北齐书》无论是叙述内容还是语言风格,都显得比较生动。试举一个例子。卷二二《卢文伟传附卢询祖传》记述他喜欢臧否人物,曾跟人说:“我昨东方未明,过和氏门外,已见二陆两源,森然与槐柳齐列。”短短几句话,就将当时人趋走于宠臣和士开门下求官求荣的世态,描绘的淋漓尽致。这种风格或许是受到更早成书的王劭《齐志》、宋孝王《关东风俗传》影响。刘知几曾说,王劭《齐志》 “多记当时鄙言”;又说王、宋二书“喜论人帷薄不修,言貌鄙事,讦以为直”,“抗词正笔,务存直道,方言世语,由此毕彰”,并因此被人批评为“言多滓秽,语伤浅俗”(《史通》外篇《杂说》、内篇《言语》)。李百药“杂采”的“它书”,应当包括了这两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