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维护吧 关注:14,312贴子:3,595
  • 0回复贴,共1

神秘“反诈密码”揭秘大公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涉案电信诈骗案件频繁。根据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消息,自6月以来,该地区发生多起15岁以下未成年人被骗案件,涉及受害人已达27人,其中包括一些遭受惨重经济损失的案例。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诈骗手法层出不穷。骗子们利用未成年人缺乏防范意识、易受他人影响的特点,通过各种诱饵和谎言实施诈骗。一种方式是以热门游戏《蛋仔派对》为名义,声称玩家赢得了稀有皮肤,但在兑奖时要求使用银行卡进行转账,称此为“验证”步骤,实则是慢慢引诱未成年人步入诈骗陷阱。另一种方式是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方式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进而骗取钱财。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发布虚假红包返利信息,引诱未成年人加入群聊,然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进行诈骗。
虚假游戏道具、明星隐私泄露、解除防沉迷限制、红包返利、直播拆卡……不法分子以各种方式诱骗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密码,甚至直接操作未成年人进行转账,其手段隐蔽,令人难以防范。
涉及未成年人的电信诈骗案件频发,再次凸显了网络环境安全的重要性。政府相关部门、学校和家庭应该齐心协力,共同为未成年人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
建立全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系显得尤为关键。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使诈骗分子无所遁形。另一方面,学校、社区等应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工作。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网络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家为学生讲解诈骗手法和预防方法。社区可以组织反诈骗宣传活动,如分发宣传册、举办讲座等,提高居民的防范意识。同时,网络平台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加强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及时封禁和处理涉嫌诈骗的账号。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家长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监管,了解他们的网络行为,教育他们如何辨别诈骗信息,提高防范意识。同时,家长还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银行卡、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避免让未成年人接触可能导致经济损失的风险点。
让每一个孩子在数字时代茁壮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和责任。打造一个无诈、健康的数字成长空间需要各方合作,共同构建未成年人反诈“安全墙”,为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撑起一片蓝天。


IP属地:河北1楼2024-08-08 09: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