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乐就绝对是创作者中心制的,摇滚乐的历史是以乐队为中心的,而一只摇滚乐队肯定就是一个“词曲编的创作”+“器乐与人声的表演”的基本单位,而嘻哈乐的历史却是以说唱歌手为中心的,而一位说唱歌手往往只是一个“词的创作”+“人声的表演”的基本单位
但是在嘻哈历史里,那些最知名,最主流,最重要的说唱歌手,往往不参与音乐的创作,即便是参与了,往往也是负责少数歌曲而已,很少有像摇滚创作者那样,能创作出一整张专辑的音乐的,像坎爷和杜牧那种真的是极少数极少数,甚至即便是坎爷这种,后面几张专辑也往往都是创作营的模式
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嘻哈在音乐创作上的门槛明明是更低得多的,但是为啥却是像流行那样,是以人声为中心的呢?可是即便是流行,那些创作歌手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当今,不会创作的流行歌手往往会被人看低一等
嘻哈是flow(唱)、lyric(词)、Beat(伴奏)缺一不可的,可为什么往往都是以负责flow+lyric的说唱歌手为中心的呢?
我大概去查了查,别说嘻哈历史上那些最主流的说唱歌手往往不参与beat的创作了,即便是他们所雇佣或者合作的音乐制作人,往往也很少是有一人负责整张专辑的曲目的音乐制作的,看那些经典的嘻哈专辑,基本上十几首曲目都是由几位到十几位的制作人一起创作出的,我想问下难道这就是嘻哈乐里制作人的地位不高的原因么?因为一张专辑里,flow+lyric基本都是由歌手本人负责或者说主导的,但是beat这一块却往往是由多人共同负责的,所以他们的重要性就被稀释掉了?
但是在嘻哈历史里,那些最知名,最主流,最重要的说唱歌手,往往不参与音乐的创作,即便是参与了,往往也是负责少数歌曲而已,很少有像摇滚创作者那样,能创作出一整张专辑的音乐的,像坎爷和杜牧那种真的是极少数极少数,甚至即便是坎爷这种,后面几张专辑也往往都是创作营的模式
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呢?嘻哈在音乐创作上的门槛明明是更低得多的,但是为啥却是像流行那样,是以人声为中心的呢?可是即便是流行,那些创作歌手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在当今,不会创作的流行歌手往往会被人看低一等
嘻哈是flow(唱)、lyric(词)、Beat(伴奏)缺一不可的,可为什么往往都是以负责flow+lyric的说唱歌手为中心的呢?
我大概去查了查,别说嘻哈历史上那些最主流的说唱歌手往往不参与beat的创作了,即便是他们所雇佣或者合作的音乐制作人,往往也很少是有一人负责整张专辑的曲目的音乐制作的,看那些经典的嘻哈专辑,基本上十几首曲目都是由几位到十几位的制作人一起创作出的,我想问下难道这就是嘻哈乐里制作人的地位不高的原因么?因为一张专辑里,flow+lyric基本都是由歌手本人负责或者说主导的,但是beat这一块却往往是由多人共同负责的,所以他们的重要性就被稀释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