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认为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行星。主要依据有四:1、行星的会合周期影响着旱、涝周期。2、月亮与行星能在其对应纬度引发大气潮。3、行星、月球能给其对应纬度增温形成大气环流变异。4、以往预测特大旱、沸的实践对此也已充分地证明。由于行星的运行轨迹可以预知,因此在"行星对应区方法”下旱、涝、风、雪等自然灾害便由以往的"不测"成为可测。
=============
我们认为,行星运动能影响大气环流变异。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一论点尚未被气象界所接受,因为在传统气象理论看来,八大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加在一起还不到月亮的万分之一,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虽是潮汐的主要因素,但它对大气起潮影响的具体数据尚未找到;相对而言,行星就更微不足道了。再从日、月对地球的增温来看,北半球冬季气压高,夏季低,冬、夏气压有32百帕之差,气温有36℃之差。由此可得出气温高1℃,气压便下降0.9百帕。这说明一年四季的变化太阳是根源,月亮的作用亦可略去不计,那么行星对地球的增温影响程度如何就不言而喻。因之气象研究很少涉及行星与月亮。这即是“天文不说气象,气象不说天文”。但根据我们两代人一百余年的研究和预报实践证明,行星是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天文与气象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更重要的是,据此国际、国内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也可得以解决。
1 行星的会合周期与旱、涝周期的相关性
明崇祯之旱与清光绪之旱,是我国近500年来黄河流域持续三年的最严重的特大干旱,分别用这两年的二心天象图(见图1)与我国当时天气实况作对照,具有典型意义。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ce8a8c4f51c8701d6b6b2ee177e9e6e/0c0da32542a7d9331a0ef253eb4bd11372f001af.jpg?tbpicau=2025-02-27-05_6e9be8cc5d548d6478711c38a5e0ef82)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a2f69fd68738bd4c421b239918a876c/783732500fb30f24923cfa238e95d143ac4b03af.jpg?tbpicau=2025-02-27-05_7dad8b97acefe20faabd8df2cda56fd4)
这两个年份相距237年,可以看出此二图不只是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布局极度相似,连天王星也正是三周周期,最远的冥王星也几乎是一周期。海王星是一周半的周期(对应区方法【1】半周是对应相同)。这是八大行星的共同周期。再看这两年的天气情况(见下图2。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为1640年和1877年我国局部地区天气实况。“1”代表“洪涝",“3”代表“正常”,“5”代表“干旱")。图中的旱涝分布、旱涝等级又是极度相似。这是行星的会合周期能影响天气变异周期的实据之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a86a2f5173d26972ed3085565fbb24f/f5bddf8ca9773912d9711a5ebe198618377ae2fe.jpg?tbpicau=2025-02-27-05_d8400cabdfa60d9402ee7daf8b0d8d56)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54dc8dfb103918fd7d13dc2613d264b/1da92683b9014a909069d982ef773912b21beefe.jpg?tbpicau=2025-02-27-05_bf3cad5c7d8390e86aefd7e1da84555b)
2 特大旱涝与厄尔尼诺的预测实践
2.1 特殊又典型的1999年
早在1990年,国内外就流传着“未来的1999年将出现'十字连星’的奇异天象"。我们对此奇异天象倍加关注并推知这年八大行星分成四组,每组两个,在二心天象图上不是十字形,而是个乘号(x)形。按"对应区"方法,八大行星同时对应我国长江流域,为此预测届时该流域必发生特大洪水。在我们于1992年所撰《江淮洪涝成因与预报实践》【4】中着重指出:未来的1999年长江将发生特大梅雨洪水,同时无行星对应的黄河流域将发生严重干旱。该年天气实况人们不会忘记:上海梅雨量破126年记录,为常年的四倍;太湖洪水水位创历史最高特大洪水记录……;黄河源头干流首次断流,北京降雨量为50年最少,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大旱百年不遇……。(中国气象报,1996,6)正是特殊天象布局,导致极端性的旱、涝。
2.2 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降雪、严寒
1989年2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载:"苏鄂大雪酿成灾害”,部分地区降70年来罕见暴雪。《气象》也对2月有相同的天气记录:"积雪和冻雨使湖北、安徽、江苏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灾害……,湖北大雪压倒民房2万多间,砸死5人,重伤100多人,冻压死耕牛5000多头……,湖南、江西等地雨雪交加,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至2倍。1月份赣州等地偏多46倍,南京汽车站因大雪滞留旅客6000多人……”。(气象杂志,1989(2))
对此极端天气,在天象布局上的反映是明显的。因为我们早在1986年即发现1989年天象布局将很像历史上1513年的天象布局(那时浙江吴兴十二月大雪七尺左右,江西湖口冰合,冻死耕牛),因之我们提前三年做出1989年将有如1513年的特大降雪与严寒的预报。具体预报情况见专著《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一书第36页。
2.3 提前7年测知1993年将有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
1993年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出现异常天气,美国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洪水,日本发生严重洪涝与凉夏。但美、日、英气象专家发表文章说:"……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谁。"因之美国联合18个国家的专家研究厄尔尼诺的来龙去脉。对这年的厄尔尼诺,我们早在1987年已作出预测,并刊印于专著《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第246页:"未来的1993年将出现厄尔尼诺”。1992年12月28日我们即预报:"依据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到8月份,它是洪涝的助强者;山东、河北两省应防特大洪涝。""今年美国的洪涝将持续到8月中旬。"2.4今还有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例子:我们用行星对应区方法对长江流域的天气作了百年(1901-2000)检验,结果令人惊奇:长江洪水与天象拟合率达94%(另6%非方法之错,而是地震干扰);天象与大旱的拟合率达78%(另22%亦是地震干扰)。自1954年-1980年预报长江洪涝准确率为4/6,加漏报1次,预报准确率为4/7(57%)。自1981年-2000年预报长江洪涝准确率为3.8/4(95%)。50年预报洪涝年均准确率为8/11(73%)。这是行星能影响大气环流的实据。
上举之例,从时间上说,皆系预报在前,实际天气状况也证明了行星确实影响大气环流变异,也证明了以行星对应区方法进行超长期天气预报的可靠性。
3 月球与行星如何引发大气潮
月球与行星能对大气起潮。但前人并没发现这一结论,其原因有二:1、未将大气与海水区别对待;2、没从宇宙间充满磁场这一概念着手分析。
月球对海水起潮,潮面宽达54.7个地理纬度,引力垂直带起潮高仅2米左右(特殊地形还高还低),两旁起潮幅逐渐微小。特点是潮面宽、振幅小、时间准。
月球与行星对大气起潮的特点是:起潮面只有5-10个地理纬度,大气潮不受水平制约,可上升万米左右,由于中心带大气急剧上升,而下部空虚,两旁纬度的大气不仅不起潮,还成为南北大气来此交锋的通道。这样的大气潮,虽然仅有5-10个地理纬度,也该早被发现。未被注意的原因是并不在行星月球的直射区,而是在偏北约两倍的纬度带上(原因见下述四(六)部分),这就是我们发现的"对应区”。
前面提到的1999年长江梅雨期特大洪水,这年7月火星在视赤纬14°冲日,金星在视赤纬+14°下合,距地球最近,其它行星都在视赤纬14°左右(对应区方法是近者为主)。14°的两倍是28°,地理纬度28°正是长江流域的中心纬度,有此八大行星同时对应,故发生特大洪水。提前8年的预报,只能根据行星对应而不可能根据其它因素。这是行星对应能引起大气潮的实据。发现了"对应区"就会找到行星、月亮的大气潮。
4 行星能给其对应纬度增温形成大气环流变异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增温,现代气象学已有说明,以北伟30°为例,在7月份地面温度平均为27℃,距地愈高温度愈低,至85公里高空,气温降至-83℃。可是再向上,温度又上升,至100公里则升为-68℃。对于这种现象,现代气象学只认为地面温度高是受太阳辐射,能积温与保温的结果。对50公里增温层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产生。而对100公里以外的高温未作解释。
《人造地球卫星环境手册》提出:120公里高空气温上升为82℃;460公里为468℃;1000-3000公里高达1827℃。若是再高,便又下降。看来这确实是个谜。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知宇宙温度是-271.5℃,宇航员在宇宙飞船内看到其周围上下都是星辰闪光。漆黑、冰冷乃是宇宙的本来面目。令人费解的是,宇宙中有无数比太阳大千倍万倍的恒星,它们那巨大的光热为什么没把宇宙照亮、温暖?对这不易解答的奇怪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奥伯斯详谬”。如果将这一"详谬”解答清楚,行星能给地球增温与影响地球大气环流变异,也就迎刃而解。
(一)关于宇宙为什么漆黑、冰冷。因为宇宙是真空,没有物体性传异(即分子热和对流热传导);只有电磁波在真空中辐射,因无物阻挡,不发光也不发热。故漆黑、冰冷是宇宙本来面目。
(二)关于地球表面的光和热。地球表面的光和热,源自太阳毫无疑问,问题是太阳与地球之间有着相距1.5亿公里不能传热的真空,它的热是如何到达地球的?其实对这"详谬”,我们可用电焊作比喻,电流通行于电焊机线路,是无光无热,当与铁相碰,立即出现化铁为浆的高温、肉眼不敢看的强光。同理,太阳的磁电光波在宇宙真空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辐射,与地球、月亮、行星的表面相碰,便发光发热。今已知月亮向太阳的一面,温度高达127℃,可证太阳电磁波与阻挡物相碰便产生光热。
(三)关于地球上空100公里-3000公里为何高温。这个问题要从极光说起,极光是只发生在南北两磁极距地面100公里-1000公里左右高空的自然现象。两极其它地面和地球低纬度不发生极光。极光为什么只发生在两磁极上空?因为这一高度是地球的磁壳,赤道上的磁壳比赤道地面磁力高4倍左右,若到了磁极,要比赤道上空磁壳的磁力强50多倍,之所以这样强,因为这里是整个地球上空磁力线的集聚点。由于是磁力线的集中点,若在太阳发生磁爆时,地球随之也发生磁爆,同时南北两磁极便发生极光。这是太阳磁爆与地球磁爆两者在南北强磁极相碰撞发生的强光热现象。与此同时,全球的地磁壳层都发生异常的增温,一日之内可增温200-500℃不等。这就是磁壳层特别高温的原因。
(四)关于85公里高空降温的原因。如前所述,在这一高度,气温又降至-83℃左右。降温的原因是:太阳的电磁波与地球磁壳层相碰发生高温后,便消失极大部分,剩余电磁波至80公里左右时,因这一带地磁力弱,磁与磁的碰撞减少,所以温度下降,但比宇宙还高188℃左右。
(五)关于行星如何对地球增温。太阳给地球增温,应是从宇宙-271.8℃开始,升至7月份的27℃的平均气温,共增温309.8℃。行星、月亮对地球的增温,是在太阳大增温的基础上,再给其对应纬度增温3-5℃左右。如我们预报洪涝的根据,就是从天象得知这一地区因先有行星对应,必先出现比相邻地区高3-5℃的闷热低压天气,由此便引来南北大气的交锋,或静止锋连降暴雨发生洪涝。最明显的是1987年所预报的1993年厄尔尼诺,它使秘鲁同一纬度的海洋增温2℃以上。在1997年我们预测1998年将出现厄尔尼诺,也得到验证。这都是行星能增温的实据。可见行星对应区方法预测厄尔尼诺是完全可行的。今春特再作一次厄尔尼诺的预测“今冬明春将是厄尔尼诺的形成期,2005年5-8月是厄尔尼诺的强盛期,它将影响大气环流变异,澳大利亚北部、巴西东北部、非洲东南部出现异常干旱;我国秋季长江中下游南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美国南部、墨西哥北部和日本南部在此期间则发生洪涝或特大洪涝;9月份厄尔尼诺开始减弱。"
以上是证实行星能对地球增温的实据,下面分析之所以能增温的原因。行星的电磁波,虽然远远不能与太阳相比,但它们都是磁体,都能作日、地的磁介质,如金、水两星"下含”时在日地之间,此时它俩便具有比太阳对地球还大的磁电波作用于地球,所以都能给地球增温2℃以上。木、土、火三星虽然不能作日、地的磁介质,但在它们冲日时地球能作它们的磁介质,加大了太阳对它们的磁电影响,它们再影响地球增温2℃左右,它们对地球的增温虽然不到太阳的百分之一,但其共同对应的流域等于受太阳大增温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把劲,才影响南北大气来此交锋,发生洪涝,影响大气环流变异。
(六)关于行星对应区为何不在直射区。因太阳、月球、行星对地球增温都是电磁波,因地球两极磁力较赤道强约两倍,外来的电磁波受两极较强磁力的吸引,自然是北半球偏北,南北球偏南,而这偏离差也正是星体所在视赤纬约2倍的地理纬度上。
以上只是简要论述,关于如何应用对应区方法作长期与超长期天气与地震的预测,详见专著《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
参考文献:
[1]栾巨庆.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星体[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大出版社,1988.
[2]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1.
[3]栾巨庆.江淮洪涝成因与预报实践[J]昌潍师专学报.1992(2).
=============
我们认为,行星运动能影响大气环流变异。但遗憾的是我们这一论点尚未被气象界所接受,因为在传统气象理论看来,八大行星对地球的引力加在一起还不到月亮的万分之一,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虽是潮汐的主要因素,但它对大气起潮影响的具体数据尚未找到;相对而言,行星就更微不足道了。再从日、月对地球的增温来看,北半球冬季气压高,夏季低,冬、夏气压有32百帕之差,气温有36℃之差。由此可得出气温高1℃,气压便下降0.9百帕。这说明一年四季的变化太阳是根源,月亮的作用亦可略去不计,那么行星对地球的增温影响程度如何就不言而喻。因之气象研究很少涉及行星与月亮。这即是“天文不说气象,气象不说天文”。但根据我们两代人一百余年的研究和预报实践证明,行星是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天文与气象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更重要的是,据此国际、国内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也可得以解决。
1 行星的会合周期与旱、涝周期的相关性
明崇祯之旱与清光绪之旱,是我国近500年来黄河流域持续三年的最严重的特大干旱,分别用这两年的二心天象图(见图1)与我国当时天气实况作对照,具有典型意义。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fce8a8c4f51c8701d6b6b2ee177e9e6e/0c0da32542a7d9331a0ef253eb4bd11372f001af.jpg?tbpicau=2025-02-27-05_6e9be8cc5d548d6478711c38a5e0ef82)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a2f69fd68738bd4c421b239918a876c/783732500fb30f24923cfa238e95d143ac4b03af.jpg?tbpicau=2025-02-27-05_7dad8b97acefe20faabd8df2cda56fd4)
这两个年份相距237年,可以看出此二图不只是水、金、火、木、土五大行星布局极度相似,连天王星也正是三周周期,最远的冥王星也几乎是一周期。海王星是一周半的周期(对应区方法【1】半周是对应相同)。这是八大行星的共同周期。再看这两年的天气情况(见下图2。下左图和下右图分别为1640年和1877年我国局部地区天气实况。“1”代表“洪涝",“3”代表“正常”,“5”代表“干旱")。图中的旱涝分布、旱涝等级又是极度相似。这是行星的会合周期能影响天气变异周期的实据之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a86a2f5173d26972ed3085565fbb24f/f5bddf8ca9773912d9711a5ebe198618377ae2fe.jpg?tbpicau=2025-02-27-05_d8400cabdfa60d9402ee7daf8b0d8d56)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54dc8dfb103918fd7d13dc2613d264b/1da92683b9014a909069d982ef773912b21beefe.jpg?tbpicau=2025-02-27-05_bf3cad5c7d8390e86aefd7e1da84555b)
2 特大旱涝与厄尔尼诺的预测实践
2.1 特殊又典型的1999年
早在1990年,国内外就流传着“未来的1999年将出现'十字连星’的奇异天象"。我们对此奇异天象倍加关注并推知这年八大行星分成四组,每组两个,在二心天象图上不是十字形,而是个乘号(x)形。按"对应区"方法,八大行星同时对应我国长江流域,为此预测届时该流域必发生特大洪水。在我们于1992年所撰《江淮洪涝成因与预报实践》【4】中着重指出:未来的1999年长江将发生特大梅雨洪水,同时无行星对应的黄河流域将发生严重干旱。该年天气实况人们不会忘记:上海梅雨量破126年记录,为常年的四倍;太湖洪水水位创历史最高特大洪水记录……;黄河源头干流首次断流,北京降雨量为50年最少,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大旱百年不遇……。(中国气象报,1996,6)正是特殊天象布局,导致极端性的旱、涝。
2.2 长江中下游发生特大降雪、严寒
1989年2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载:"苏鄂大雪酿成灾害”,部分地区降70年来罕见暴雪。《气象》也对2月有相同的天气记录:"积雪和冻雨使湖北、安徽、江苏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灾害……,湖北大雪压倒民房2万多间,砸死5人,重伤100多人,冻压死耕牛5000多头……,湖南、江西等地雨雪交加,降水量比常年偏多5成至2倍。1月份赣州等地偏多46倍,南京汽车站因大雪滞留旅客6000多人……”。(气象杂志,1989(2))
对此极端天气,在天象布局上的反映是明显的。因为我们早在1986年即发现1989年天象布局将很像历史上1513年的天象布局(那时浙江吴兴十二月大雪七尺左右,江西湖口冰合,冻死耕牛),因之我们提前三年做出1989年将有如1513年的特大降雪与严寒的预报。具体预报情况见专著《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一书第36页。
2.3 提前7年测知1993年将有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
1993年出现了厄尔尼诺现象,全球出现异常天气,美国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洪水,日本发生严重洪涝与凉夏。但美、日、英气象专家发表文章说:"……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影响大气环流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谁。"因之美国联合18个国家的专家研究厄尔尼诺的来龙去脉。对这年的厄尔尼诺,我们早在1987年已作出预测,并刊印于专著《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第246页:"未来的1993年将出现厄尔尼诺”。1992年12月28日我们即预报:"依据的强厄尔尼诺现象将持续到8月份,它是洪涝的助强者;山东、河北两省应防特大洪涝。""今年美国的洪涝将持续到8月中旬。"2.4今还有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例子:我们用行星对应区方法对长江流域的天气作了百年(1901-2000)检验,结果令人惊奇:长江洪水与天象拟合率达94%(另6%非方法之错,而是地震干扰);天象与大旱的拟合率达78%(另22%亦是地震干扰)。自1954年-1980年预报长江洪涝准确率为4/6,加漏报1次,预报准确率为4/7(57%)。自1981年-2000年预报长江洪涝准确率为3.8/4(95%)。50年预报洪涝年均准确率为8/11(73%)。这是行星能影响大气环流的实据。
上举之例,从时间上说,皆系预报在前,实际天气状况也证明了行星确实影响大气环流变异,也证明了以行星对应区方法进行超长期天气预报的可靠性。
3 月球与行星如何引发大气潮
月球与行星能对大气起潮。但前人并没发现这一结论,其原因有二:1、未将大气与海水区别对待;2、没从宇宙间充满磁场这一概念着手分析。
月球对海水起潮,潮面宽达54.7个地理纬度,引力垂直带起潮高仅2米左右(特殊地形还高还低),两旁起潮幅逐渐微小。特点是潮面宽、振幅小、时间准。
月球与行星对大气起潮的特点是:起潮面只有5-10个地理纬度,大气潮不受水平制约,可上升万米左右,由于中心带大气急剧上升,而下部空虚,两旁纬度的大气不仅不起潮,还成为南北大气来此交锋的通道。这样的大气潮,虽然仅有5-10个地理纬度,也该早被发现。未被注意的原因是并不在行星月球的直射区,而是在偏北约两倍的纬度带上(原因见下述四(六)部分),这就是我们发现的"对应区”。
前面提到的1999年长江梅雨期特大洪水,这年7月火星在视赤纬14°冲日,金星在视赤纬+14°下合,距地球最近,其它行星都在视赤纬14°左右(对应区方法是近者为主)。14°的两倍是28°,地理纬度28°正是长江流域的中心纬度,有此八大行星同时对应,故发生特大洪水。提前8年的预报,只能根据行星对应而不可能根据其它因素。这是行星对应能引起大气潮的实据。发现了"对应区"就会找到行星、月亮的大气潮。
4 行星能给其对应纬度增温形成大气环流变异
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增温,现代气象学已有说明,以北伟30°为例,在7月份地面温度平均为27℃,距地愈高温度愈低,至85公里高空,气温降至-83℃。可是再向上,温度又上升,至100公里则升为-68℃。对于这种现象,现代气象学只认为地面温度高是受太阳辐射,能积温与保温的结果。对50公里增温层是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产生。而对100公里以外的高温未作解释。
《人造地球卫星环境手册》提出:120公里高空气温上升为82℃;460公里为468℃;1000-3000公里高达1827℃。若是再高,便又下降。看来这确实是个谜。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知宇宙温度是-271.5℃,宇航员在宇宙飞船内看到其周围上下都是星辰闪光。漆黑、冰冷乃是宇宙的本来面目。令人费解的是,宇宙中有无数比太阳大千倍万倍的恒星,它们那巨大的光热为什么没把宇宙照亮、温暖?对这不易解答的奇怪现象,科学家称之为"奥伯斯详谬”。如果将这一"详谬”解答清楚,行星能给地球增温与影响地球大气环流变异,也就迎刃而解。
(一)关于宇宙为什么漆黑、冰冷。因为宇宙是真空,没有物体性传异(即分子热和对流热传导);只有电磁波在真空中辐射,因无物阻挡,不发光也不发热。故漆黑、冰冷是宇宙本来面目。
(二)关于地球表面的光和热。地球表面的光和热,源自太阳毫无疑问,问题是太阳与地球之间有着相距1.5亿公里不能传热的真空,它的热是如何到达地球的?其实对这"详谬”,我们可用电焊作比喻,电流通行于电焊机线路,是无光无热,当与铁相碰,立即出现化铁为浆的高温、肉眼不敢看的强光。同理,太阳的磁电光波在宇宙真空中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辐射,与地球、月亮、行星的表面相碰,便发光发热。今已知月亮向太阳的一面,温度高达127℃,可证太阳电磁波与阻挡物相碰便产生光热。
(三)关于地球上空100公里-3000公里为何高温。这个问题要从极光说起,极光是只发生在南北两磁极距地面100公里-1000公里左右高空的自然现象。两极其它地面和地球低纬度不发生极光。极光为什么只发生在两磁极上空?因为这一高度是地球的磁壳,赤道上的磁壳比赤道地面磁力高4倍左右,若到了磁极,要比赤道上空磁壳的磁力强50多倍,之所以这样强,因为这里是整个地球上空磁力线的集聚点。由于是磁力线的集中点,若在太阳发生磁爆时,地球随之也发生磁爆,同时南北两磁极便发生极光。这是太阳磁爆与地球磁爆两者在南北强磁极相碰撞发生的强光热现象。与此同时,全球的地磁壳层都发生异常的增温,一日之内可增温200-500℃不等。这就是磁壳层特别高温的原因。
(四)关于85公里高空降温的原因。如前所述,在这一高度,气温又降至-83℃左右。降温的原因是:太阳的电磁波与地球磁壳层相碰发生高温后,便消失极大部分,剩余电磁波至80公里左右时,因这一带地磁力弱,磁与磁的碰撞减少,所以温度下降,但比宇宙还高188℃左右。
(五)关于行星如何对地球增温。太阳给地球增温,应是从宇宙-271.8℃开始,升至7月份的27℃的平均气温,共增温309.8℃。行星、月亮对地球的增温,是在太阳大增温的基础上,再给其对应纬度增温3-5℃左右。如我们预报洪涝的根据,就是从天象得知这一地区因先有行星对应,必先出现比相邻地区高3-5℃的闷热低压天气,由此便引来南北大气的交锋,或静止锋连降暴雨发生洪涝。最明显的是1987年所预报的1993年厄尔尼诺,它使秘鲁同一纬度的海洋增温2℃以上。在1997年我们预测1998年将出现厄尔尼诺,也得到验证。这都是行星能增温的实据。可见行星对应区方法预测厄尔尼诺是完全可行的。今春特再作一次厄尔尼诺的预测“今冬明春将是厄尔尼诺的形成期,2005年5-8月是厄尔尼诺的强盛期,它将影响大气环流变异,澳大利亚北部、巴西东北部、非洲东南部出现异常干旱;我国秋季长江中下游南部地区发生特大洪涝、美国南部、墨西哥北部和日本南部在此期间则发生洪涝或特大洪涝;9月份厄尔尼诺开始减弱。"
以上是证实行星能对地球增温的实据,下面分析之所以能增温的原因。行星的电磁波,虽然远远不能与太阳相比,但它们都是磁体,都能作日、地的磁介质,如金、水两星"下含”时在日地之间,此时它俩便具有比太阳对地球还大的磁电波作用于地球,所以都能给地球增温2℃以上。木、土、火三星虽然不能作日、地的磁介质,但在它们冲日时地球能作它们的磁介质,加大了太阳对它们的磁电影响,它们再影响地球增温2℃左右,它们对地球的增温虽然不到太阳的百分之一,但其共同对应的流域等于受太阳大增温的基础上又加了一把劲,才影响南北大气来此交锋,发生洪涝,影响大气环流变异。
(六)关于行星对应区为何不在直射区。因太阳、月球、行星对地球增温都是电磁波,因地球两极磁力较赤道强约两倍,外来的电磁波受两极较强磁力的吸引,自然是北半球偏北,南北球偏南,而这偏离差也正是星体所在视赤纬约2倍的地理纬度上。
以上只是简要论述,关于如何应用对应区方法作长期与超长期天气与地震的预测,详见专著《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
参考文献:
[1]栾巨庆.星体运行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星体[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大出版社,1988.
[2]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M].北京,地图出版社,1981.
[3]栾巨庆.江淮洪涝成因与预报实践[J]昌潍师专学报.19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