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将正式入伏,初伏为7月15日至7月24日;中伏为7月25日至8月13日;末伏为8月14日至8月23日。据介绍,“三伏”的日期是按照我国古代历法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庚日”。每年自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合起来叫“三伏”。
初伏、末伏持续的时间均为10天,但中伏的日期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今年就是后者。中伏的天数有何讲究?记者了解到,这与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有关。测算发现,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的5天之后,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只能有4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只有10天时间;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后的5天之内,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便会出现5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要有20天的时间,民间俗称“俩中伏”。
初伏、末伏持续的时间均为10天,但中伏的日期不固定,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今年就是后者。中伏的天数有何讲究?记者了解到,这与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有关。测算发现,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的5天之后,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只能有4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只有10天时间;如果第一个“庚日”出现在夏至后的5天之内,那么从夏至到立秋的45天中便会出现5个“庚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距进入中伏的第4个“庚日”要有20天的时间,民间俗称“俩中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