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吧 关注:215,091贴子:8,514,720

建议计算机学院搬迁合肥校区二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校目前计算机学院报考热度高,但水平一般。师资力量弱,应择机搬迁至合肥校区二期。增加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搬迁至合肥校区二期的可行性分析,相较于其他学院,计算机学院可能具有以下独特优势和需求:
1. **行业集聚效应**:
合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拥有众多IT企业和研究机构,计算机学院搬迁至此,可以更好地融入这一行业集聚地,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
2. **产教融合需求**:
计算机学科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合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较大,搬迁有助于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3. **科技创新前沿**:
计算机科学是当今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合肥校区的建设可能旨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计算机学院作为关键学科,搬迁至此有助于抢占科技制高点。
4. **人才吸引优势**:
合肥的科技环境和发展潜力可能对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才具有较大吸引力,搬迁有助于计算机学院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师资和优秀学生。
5. **学科交叉融合**:
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合肥地区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较为集中,搬迁有助于推动学科交叉发展。
6. **政策支持重点**:
政府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时,可能会优先考虑支持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的学科,计算机学院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搬迁至合肥校区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7. **基础设施和实验室需求**:
计算机学院可能对实验室和研究设施有更高要求,合肥校区二期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先进的实验室和研究环境,满足学院的教学和研究需求。
8. **教育资源共享**:
合肥地区高校林立,计算机学院搬迁至此,可以更好地与其他高校共享教育资源,如图书馆、研究中心等,提高教学和研究效率。
9. **区域经济发展贡献**:
计算机学院在推动地方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搬迁至合肥校区有助于学院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数字化发展。
10. **战略布局考虑**:
学校可能基于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将计算机学院作为合肥校区的重点发展学院,以期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计算机学院搬迁至合肥校区二期,是基于其学科特性、地方产业需求、科技创新趋势以及学校发展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4-07-13 14:00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07-13 14:00
    回复
      计算机的老东西那么多,他们不会同意的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7-13 14:45
      收起回复
        好像ai写的还有**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7-13 14:58
        回复
          但我支持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7-13 14:59
          回复
            一眼ai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7-13 19:21
            回复
              这是ai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7-13 22:26
              回复
                之前找合肥实习,异地,直接被秒拒了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14 01:15
                收起回复
                  安理工计算机师资问题由来已久,基本上全是教学型师资,教学型都抬举了,念PPT型。电气的魄力还是可以,新招的院长虽不是国家级人才,但也像那么回事。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7-14 07:51
                  收起回复
                    合肥工大新聘的副校长康宇,还可以,本硕是肥工的,博士科大。研究的全是当下热门方向。
                    康宇,男,1977年生,现任中科大信息与智能学部副部长、先研院执行院长、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化系统建模与控制和城市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等领域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各类文章8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了2019年安徽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6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6年中国自动化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3年环境部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多个省部级成果奖励;入选2017国家杰青。2024年6月起任合肥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安徽理工计算机招人困难,能不能直接拿出某个副校长岗位来,直接吸引一个全职杰青呢。


                    IP属地:浙江11楼2024-07-14 08:06
                    收起回复
                      蔡国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建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岩土原位测试、智能地下探测理论与工程应用研究,2012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江苏省“333工程”,2016年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纵向项目12项、重点工程委托项目22项,出版专著3部,授权发明专利88项,软著13项,参编国家行业标准8部。发表SCI/EI论文220余篇,成果应用于我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百余项工程,如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上海中心大厦、孟加拉港口建设等。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一等奖4项,获茅以升土力学及岩土工程青年奖、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科技奖金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银锤奖、中国公路学会青年科技奖等荣誉称号。


                      IP属地:浙江12楼2024-07-14 08:07
                      收起回复
                        张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从事岩土地震工程、安全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20年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2021年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课题1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重大工程应用课题多项;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覆盖国际地震工程学会会刊EESD、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刊ASCE、美国地震学会会刊BSSA、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会刊GJI、国际隧道协会会刊TUST及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学会会刊;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参编行业标准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7,2019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3,2017年);主持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2022年),获第九届山东省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1项(排名8,2022年)。


                        IP属地:浙江13楼2024-07-14 08:07
                        收起回复
                          徐长节,男,1972年2月生,安徽潜山人,浙江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教育部“CJ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首批院士后备人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入选者,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江西省首批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我校首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平台“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与智能建养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负责人,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负责人,江西省首批省级示范研究生导师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土工程信息技术与应用分会常务理事、江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编委。1994年获得浙江大学学士学位,1998年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直攻博),2000年西班牙公共建筑研究所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深基坑开挖、地下空间及隧道工程、土动力学。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工程项目100余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交通运输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本,参编标准3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60余篇,EI检索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3项,省级施工工法1项。担任组委会主席主办第一至五届土木工程赣江论坛、第一届全国岩土工程新技术发布推广会、第四届岩土工程青年学者论坛、第十四届全国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担任国内外学术会议的学术委员会或组委会委员多次,并多次受邀作大会主题报告。
                          2024年徐长节为华东交通大学主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安徽潜山人。


                          IP属地:浙江14楼2024-07-14 08:10
                          收起回复
                            人才都是需要位置的,尤其是当下,都知道在体制内没有位置,承诺的一切都无法得到保重,而位置可以,因为位置跟背后的东西是深度绑定的。
                            安徽理工一些学院引才难,高层次人才始终难以突破,淮南当然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估计不能算全部,还是出在院长副院长本身,都是本土博士在二人转,不可能引进一个牛逼的人把自己的位置顶了,这个逻辑在,就难以引到人才。


                            IP属地:浙江15楼2024-07-14 08:13
                            收起回复
                              顶。要成果没成果、要教学没教学,不放学生实习、贬低网上实操教程,声言本科生要把重点放在打基础,可是基础打得如何呢,事实是考研成功率极低,大部分学生考408国家线都过不了,虽说很多学生痴迷玩游戏摆烂,但是师资水平差、教学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


                              IP属地:安徽16楼2024-07-14 08:2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