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改车的作用很大,远远不只是数值化的性能影响,还有不可见的手感影响,但是游戏中解释并不直观。自开服起玩到现在,把经验发现总结如下,一文说通。有了这个攻略,你也可以按自己的驾驶风格来改车。毕竟每个人的操作习惯未必相同,对他人来说最快的,对你来说未必最合适。况且有的车根据跑法不同可以有多种改法,这就要求玩家对改车有一定了解。
1.引擎
冲刺:增强漂移连贯性,增强1-100加速性能,削弱最大速度和101-200加速性能
极速:削弱漂移连贯性,削弱1-100加速性能,增强最大速度和101-200加速性能
对漂移跑法来说,引擎会通过换挡动作而影响到漂移连贯性。游戏中默认自动换挡,而换挡时机取决于时速,且刚换挡的时候,转速会偏低,马力会偏弱。如图 ,每一条蓝色线代表一个档位,蓝色线的断点即表示换挡时速。
变速箱曲线
举个例子,图中车辆使用极速调校时在100KM/H上3档,那么在芝加哥赛道漂移就会很无力,因为该赛道多数弯道漂移过弯的黄金速度就在100-120,在整个漂移期间,引擎都会处在3档的低转速区间,不仅漂移速度提不起来,而且有可能断漂。
低转速漂移,动力弱
根据在上海极速赛道的实测,改冲刺调校后,时速120左右正处在转速表偏高的位置(图中方框)就挺好。
中偏上
这种情况每个赛道、每台车都不一样,跑圈速的时候能折腾折腾,跑排位时则根本没法细究,可以简单认为——漂移可以默认用均衡,若容易断漂就改冲刺调校;而极速调校特别容易断漂得慎用。
对抓地跑法来说,引擎调校比较简单直观,我建议是冲刺弱的车用冲刺,极速低的车用极速,本身较为平衡的车用均衡,主打一个“补短板”。毕竟这游戏是选了车再抽图,均衡就是王道。面板上可以直观看到这三个数据的变化,天生冲刺强的话,就算再使用冲刺调校,1-100加速也没有可见的提升,且显著损失101-200加速和极速,得不偿失,反之亦然。
2.轮胎
软胎:增强抓地转弯能力,加重漂移动力损失,减轻漂移外抛,减轻车身摇晃,削弱动力。
硬胎:削弱抓地转弯能力,减轻漂移动力损失,加重漂移外抛,加重车身摇晃,增强动力。
总的来说,抓地偏向软胎,漂移偏向硬胎,如果抓地用了硬胎,会导致转向不足,而如果漂移用了软胎,会导致起漂变慢、漂移速度损失大,容易断漂。
但不代表抓地必须用软胎而漂移必须用硬胎。对漂移来说,硬胎有增大外抛和车身摇晃的副作用,有时候用中性胎也可以让手感更好;而动力充足但外抛严重时,用软胎可以更好地控制线路。对抓地来说,软胎的动力会弱一些,若稳定性充足,则用中性胎也可以提高点动力;而若稳定性溢出,甚至可以用硬胎获取更大动力,转向性能的不足则可以用小漂来弥补。
3.电控
保守:电控介入多,打滑时会更大程度地削减动力以控制打滑,利于抓地,和极易失控的漂移车。
开放:电控介入少,打滑时几乎不会削减动力,利于漂移尤其是长漂,但会增加失控风险,且原本外抛就过大时,开放电控会让外抛恶化。
电控是通过放弃动力来换取稳定性的,因此滑移时需要的动力越多(维持漂移),以及车辆自身的稳定性越强,就应该让电控介入得越少。
简单来说:
越保守越适合抓地、越开放越适合漂移。
越保守越适合后驱、越开放越适合前驱和四驱。
漂移跑法先试试开放,如果滑移太大、反打困难就换均衡,一般不用保守,因会损失漂移速度,除非车辆实在是太容易低速失控,一句话:“稳定性够用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介入”,取得动力和稳定性的平衡点。抓地跑法就无脑保守完事,它大体上是不需要滑移的。
后驱车
4.底盘(悬挂)
赛道悬挂:明显减轻外抛,增强绿漂速度,起漂和漂移角度的调整较平缓,削弱从红漂中恢复动力的速度,轻微加重弹跳。
越野悬挂:明显加重外抛,增强红漂速度,起漂和漂移角度的调整较灵敏,增强从红漂中恢复动力的速度,轻微减轻弹跳。
底盘的选择很大程度受跑法影响。
绿漂跑法对减速时机的要求较高,操作较红漂难一些但整体速度更快,而赛道悬挂比较利于绿漂,因此绿漂跑法+赛道悬挂,速度更快。
红漂跑法的操控难度较低,时机要求也较宽松,尽管速度略低于绿漂,但胜在容错率高,而街道和越野悬挂比较利于红漂,因此红漂跑法+街道/越野悬挂,成绩更稳定,
有一点需要注意,漂移特别忌惮过大的外抛,而越野悬挂会明显加重外抛,因此如果不是红漂性能较好的车,就会在漂移中浪费太多动力,也就是说大多数车使用红漂跑法也只需要搭配街道悬挂。那越野悬挂用在什么场合,如果车辆本身外抛就特别大,怎么改都救不了的那种,那激进一些的红漂跑法+越野悬挂,能容忍更大角度的红漂而避免损失过大速度。
至于抓地跑法,当然是用赛道悬挂更快了,但需注意,如果赛道悬挂、低车身配置时,车身倾斜仍然过大,那么用街道悬挂可以更好地控制不必要的打滑。
5.车身
车身的作用比较复杂。
高重心的漂移和抓地都有一定提升——漂移的起漂速度加快、抓地的转弯半径减小、车辆刹车距离下降,但是车辆稳定性也下降了——漂移需要的反打有时候变多,撞墙和颠簸路况下弹跳更大,在铺装路和土路之间穿行时的稳定性更差。因此,高重心只建议在稳定性溢出的前提下,牺牲掉富余稳定性来换取性能;或者当均衡重心表现出刹车距离过长、抓地力不均等低重心典型副作用时用高重心予以补偿。
低重心也并不代表稳定——由于抓地力不均,车辆刹车距离会加大,在起伏较大的道路上也更容易失控,例如漂移时前轮有可能被路肩挂住。低重心的好处在于能够压制车身摇晃,车身摇晃会极大影响稳定性。因此如果其他调校都偏向稳定但车身仍然过于摇晃时,此时使用低重心压制摇晃,于稳定性来说利大于弊。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就无脑均衡重心。
给车辆改调校,一定要结合车辆自身的特性(换挡速度/稳定性/外抛/刹车)以及自身的跑法(绿漂,红转绿,红漂,抓地),不存在一套通用大多数车的配置。
1.引擎
冲刺:增强漂移连贯性,增强1-100加速性能,削弱最大速度和101-200加速性能
极速:削弱漂移连贯性,削弱1-100加速性能,增强最大速度和101-200加速性能
对漂移跑法来说,引擎会通过换挡动作而影响到漂移连贯性。游戏中默认自动换挡,而换挡时机取决于时速,且刚换挡的时候,转速会偏低,马力会偏弱。如图 ,每一条蓝色线代表一个档位,蓝色线的断点即表示换挡时速。
变速箱曲线
举个例子,图中车辆使用极速调校时在100KM/H上3档,那么在芝加哥赛道漂移就会很无力,因为该赛道多数弯道漂移过弯的黄金速度就在100-120,在整个漂移期间,引擎都会处在3档的低转速区间,不仅漂移速度提不起来,而且有可能断漂。
低转速漂移,动力弱
根据在上海极速赛道的实测,改冲刺调校后,时速120左右正处在转速表偏高的位置(图中方框)就挺好。
中偏上
这种情况每个赛道、每台车都不一样,跑圈速的时候能折腾折腾,跑排位时则根本没法细究,可以简单认为——漂移可以默认用均衡,若容易断漂就改冲刺调校;而极速调校特别容易断漂得慎用。
对抓地跑法来说,引擎调校比较简单直观,我建议是冲刺弱的车用冲刺,极速低的车用极速,本身较为平衡的车用均衡,主打一个“补短板”。毕竟这游戏是选了车再抽图,均衡就是王道。面板上可以直观看到这三个数据的变化,天生冲刺强的话,就算再使用冲刺调校,1-100加速也没有可见的提升,且显著损失101-200加速和极速,得不偿失,反之亦然。
2.轮胎
软胎:增强抓地转弯能力,加重漂移动力损失,减轻漂移外抛,减轻车身摇晃,削弱动力。
硬胎:削弱抓地转弯能力,减轻漂移动力损失,加重漂移外抛,加重车身摇晃,增强动力。
总的来说,抓地偏向软胎,漂移偏向硬胎,如果抓地用了硬胎,会导致转向不足,而如果漂移用了软胎,会导致起漂变慢、漂移速度损失大,容易断漂。
但不代表抓地必须用软胎而漂移必须用硬胎。对漂移来说,硬胎有增大外抛和车身摇晃的副作用,有时候用中性胎也可以让手感更好;而动力充足但外抛严重时,用软胎可以更好地控制线路。对抓地来说,软胎的动力会弱一些,若稳定性充足,则用中性胎也可以提高点动力;而若稳定性溢出,甚至可以用硬胎获取更大动力,转向性能的不足则可以用小漂来弥补。
3.电控
保守:电控介入多,打滑时会更大程度地削减动力以控制打滑,利于抓地,和极易失控的漂移车。
开放:电控介入少,打滑时几乎不会削减动力,利于漂移尤其是长漂,但会增加失控风险,且原本外抛就过大时,开放电控会让外抛恶化。
电控是通过放弃动力来换取稳定性的,因此滑移时需要的动力越多(维持漂移),以及车辆自身的稳定性越强,就应该让电控介入得越少。
简单来说:
越保守越适合抓地、越开放越适合漂移。
越保守越适合后驱、越开放越适合前驱和四驱。
漂移跑法先试试开放,如果滑移太大、反打困难就换均衡,一般不用保守,因会损失漂移速度,除非车辆实在是太容易低速失控,一句话:“稳定性够用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介入”,取得动力和稳定性的平衡点。抓地跑法就无脑保守完事,它大体上是不需要滑移的。
后驱车
4.底盘(悬挂)
赛道悬挂:明显减轻外抛,增强绿漂速度,起漂和漂移角度的调整较平缓,削弱从红漂中恢复动力的速度,轻微加重弹跳。
越野悬挂:明显加重外抛,增强红漂速度,起漂和漂移角度的调整较灵敏,增强从红漂中恢复动力的速度,轻微减轻弹跳。
底盘的选择很大程度受跑法影响。
绿漂跑法对减速时机的要求较高,操作较红漂难一些但整体速度更快,而赛道悬挂比较利于绿漂,因此绿漂跑法+赛道悬挂,速度更快。
红漂跑法的操控难度较低,时机要求也较宽松,尽管速度略低于绿漂,但胜在容错率高,而街道和越野悬挂比较利于红漂,因此红漂跑法+街道/越野悬挂,成绩更稳定,
有一点需要注意,漂移特别忌惮过大的外抛,而越野悬挂会明显加重外抛,因此如果不是红漂性能较好的车,就会在漂移中浪费太多动力,也就是说大多数车使用红漂跑法也只需要搭配街道悬挂。那越野悬挂用在什么场合,如果车辆本身外抛就特别大,怎么改都救不了的那种,那激进一些的红漂跑法+越野悬挂,能容忍更大角度的红漂而避免损失过大速度。
至于抓地跑法,当然是用赛道悬挂更快了,但需注意,如果赛道悬挂、低车身配置时,车身倾斜仍然过大,那么用街道悬挂可以更好地控制不必要的打滑。
5.车身
车身的作用比较复杂。
高重心的漂移和抓地都有一定提升——漂移的起漂速度加快、抓地的转弯半径减小、车辆刹车距离下降,但是车辆稳定性也下降了——漂移需要的反打有时候变多,撞墙和颠簸路况下弹跳更大,在铺装路和土路之间穿行时的稳定性更差。因此,高重心只建议在稳定性溢出的前提下,牺牲掉富余稳定性来换取性能;或者当均衡重心表现出刹车距离过长、抓地力不均等低重心典型副作用时用高重心予以补偿。
低重心也并不代表稳定——由于抓地力不均,车辆刹车距离会加大,在起伏较大的道路上也更容易失控,例如漂移时前轮有可能被路肩挂住。低重心的好处在于能够压制车身摇晃,车身摇晃会极大影响稳定性。因此如果其他调校都偏向稳定但车身仍然过于摇晃时,此时使用低重心压制摇晃,于稳定性来说利大于弊。
若不满足上述条件,就无脑均衡重心。
给车辆改调校,一定要结合车辆自身的特性(换挡速度/稳定性/外抛/刹车)以及自身的跑法(绿漂,红转绿,红漂,抓地),不存在一套通用大多数车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