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物是什么?
注意细节:这个轮子上周围似乎有五个小孔,为什么设计五个小孔?干什么用?
中心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孔,很显然,如果中间插入一根细轴,轮子就可以绕中心轴转动。
结合“巴”、“蜀”这些词汇以及三星堆出土的疑似丝织物,我们知道四川这地方很早就种桑养蚕,那么远古的四川人是如何把蚕茧上的蚕丝拽下来而纺织绸缎的呢?
由此想到这个文物最有可能是四川先民用来“抽丝剥茧”的机器上的一个关键部件。机器的整体应该是这样的:
把一个支撑轮子的架子固定在地面上,架子上横出一根细轴,把轮子的中心孔插上那根细轴,然后在轮子周围的五个小孔上插入五根结实的小棍,“抽丝剥茧机”就做成了。
开始工作:端来一盆或一罐热水,放在“抽丝剥茧机”的轮子侧面或下面,水中放入适量的蚕茧,盆子上放一块有孔或有缝隙的盖板,引出每一个蚕茧的线头穿过盖板,拴在轮子上的五根小棍上。用手拨动轮子转动,于是蚕丝就被不断地拽出来缠绕在五根小棍周围,构成一个完美的正五边形,缠完之后拔出小棍把丝线挂起来等待纺织丝绸。
完工一批取出盆子或罐子里的蚕蛹,烧火翻炒,一顿美餐,生活多么美好!
由此看来,华夏民族的丝绸之路是从四川开始的,“抽丝剥茧机”,它是我们目前已知的华夏民族发明创造的最早的生产机器,这台机器即简单又先进,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