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281贴子:92,943
  • 26回复贴,共1

我有一个疑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就是在修行致良知的时候发现,如果现在是致良知的状态,那么有点“双重人格”的感觉。
一重人格是良知。
一重人格是私欲(也叫躯壳之念)。
我想问,这种感觉,是否正常。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4-06-27 11:29回复
    王阳明有一个学生叫王艮,是后来泰州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学圣人的方式,就是圣人做什么事他就做什么事,从行为上先和圣人保持一致。
    我想表达的是,不管心里一件事情会产生什么矛盾的想法,只要行为上做的善的就行。
    心理上产生矛盾的想法很正常,因为每个人有善有恶,才能够知善知恶。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只会产生善良的念头,不会产生邪恶的念头,那么这个人遇见邪恶的事情也不知道那是邪恶的事情,因为无法和自己心里的邪恶思想做对照。
    只需要有邪恶的念头来的时候去接纳它,同时管理自己不做那样的事情。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7 21:42
    收起回复
      因词造意,是西学东渐后的弊病。认识一个“人格”的词语,就把人格和良知对立起来。别说学心学,学任何学问,包括道学,佛学,科学,最后都人格分裂了,这是不可取的方法。你感觉不正常,就是良知的作用,并没有一个第二人格存在。知善知恶是良知,知道有个杯子存在和知道有个锅子放那的知是一个知,并不是因为有了杯子和锅子的区别,人的良知就分了二,就有了两个人格了。私欲,就是潜伏在你认为自己和阳明是两个人,知也是不同的,护私,就是想维护自己不同的认知吗,于是产生了分裂的错觉。所以,为善去恶是格物,听起来简单,初学要知己之恶,做好功夫,并不容易的。即使阳明,大彻之后,还常精进做功夫,哪是单凭分清几个词语如此简单。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8 20:23
      收起回复
        心一而已。无人欲即道心,有人欲即人心,此二心不能并立。是道心即非人心即无人欲,清净自在是验证。是人心即非道心即是遮蔽,纷纭扰扰是验证。十六字真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6-28 23:24
        收起回复
          阁下恐怕是有妄念即认为良知,妄念为双重人格。有妄即是此身有不诚,欲诚身只是明善,明善即是致良知,致良知即无妄,即诚身。所以心一而已,没有双重人格。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6-28 23:32
          收起回复
            良知之用,即是百姓日常一切见闻缘起,故而阳明曰,人人良知具足。然实在太过寻常,反而大都忽略,虽用而固,善恶成念,终遮蔽这本源之见。故而为学之要,便是有此本源为头脑,方能尽性知命,长那明明本事。于所显初,便称之“融会贯通”,不碍所蔽,也不惧众生不知,但这去蔽之法并非枯坐悬空可行,见人见物,生之一切所为,俱不离此良知之用,故阳明苦心诣旨教后人“事上磨”,才能体会贴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6-29 11:17
            回复
              那如何分别真正的善恶呢?你怎么认为你的善是真善,你的恶是真恶?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4-07-01 06:03
              收起回复


                IP属地:海南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4-07-01 06:04
                回复
                  私欲是念,念由心生。良知也是在心中。这两者是同根生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7-07 08: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