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c3e126cc335e5dd902ca5d746c7a7f5/ecd89fc379310a5510e52ccaf14543a98326103d.jpg?tbpicau=2025-02-25-05_138079d1f40b01d4e09e3cc4768d4eab)
考取了初级、中级会计职称的考生会知道,虽然知识考核相对基础。但知识内容的涵盖却十分给力。仅是财税入门级别的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知识容量上已不亚于注会中的部分科目。下面我们用示意图简单诠释一下。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19e423ba3dde711e7d243fe97eecef4/b42d49310a55b3194f38704b05a98226cefc173d.jpg?tbpicau=2025-02-25-05_8a558350b9f7827f68f58f6d370b0bc7)
> > > > 初级会计考生“2:3”起步
初级会计考试科目对应注会科目主要体现为“2对3”。即《初级会计实务》VS注会《会计》,《经济法基础》VS注会《经济法》《税法》。看似门槛级的初级会计职称,其《经济法基础》不但与注会《经济法》的相关内容有所重叠,甚至还包含了注会《税法》科目中18个税种的相关知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说的就是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即便是被称为“碎法”的注会《税法》科目,也会因初级这样全面的知识铺垫,而顺利入门,轻松过渡。
同时,因为会计从业考试取消,初级目前取代了会计从业的位置,成为了零基础考生进入财税行业的必考职称。作为最基础的职称类考试,涉及到的财会内容势必具有“浅而全”的特点。知识辐射到会计基础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会计元素、账簿、财务报表、结算等,事无巨细。《初级会计实务》已经帮考生们将财务基本框架中的概念根基驻扎牢固。因此,在初级会计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注会《会计》,并没有想象中的学科壁垒。
> > > > 中级会计考生“3:3.5”起跑
图中明明是《中级会计实务》VS注会《会计》,中级《财务管理》VS注会《财务成本管理》,中级的《经济法》VS注会《经济法》,科目比对“3对3”非常明显。为什么会说中级科目与注会是“3:3.5”的助推关系呢?
原因是:中级考生已经有了初级会计的涉税基础,而且中级报名条件要求有一定的工作年限,拥有了相对成熟的涉税实务经验。种种原因,虽然中级的《经济法》中并没有从头再列入涉税内容。但自身的学习积累和职业优势,让中级考生在跨考注会时,多了0.5比重的“税务基础加分”。但需要注意的是,想要从中级出发报考注册会计师的考生,需要对税务知识进行系统的重拾,在注会《税法》这门科目上也要好好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