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个样本缩水呢,我认为需要辩证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采用一个博主或者某篇“新论文”给出的体重预估数据和之前数据不符就叫缩水,现在的吧友和其他互联网爱好者都没有依赖辩证的角度去看问题,只是从互联网摘录一些被认为“更新”的数据与过去认知对比出现偏差就认为是缩水或者增长,因此我大概解释下,即使是在同一个骨骼上,不同的软组织或者肌肉重建都会导致体积的变化。
1.苏是否缩水,并不是,因为苏没有别的骨架数据更新,因此从骨架角度认知与过去是相同的。
2. 再举个例子,单纯只是与互联网更新的数据进行对比,那么我们也可以说你甚至在国外都看不到几个人给苏11吨的数据,如果与国内普遍认知的12吨以上进行对比,是不是就是说明苏缩水?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复原标准不同。我下面发张Franoys 绘制的苏进行对比,图一是Franoys原版,图二是我和Rax 博士修改版,红色的区域即是我们修改的部分,这两张图我们都采用建模的方式贴过,图一是10立方,图二是12.3立方,除此以外我们还微调了骨架,因此你可以把添加的部分视作校正的活体。
3. 如果确定了活体,为何不能确定体积?因为恐龙活体目前存在非常大的主观性,可以看出很多恐龙模型复原师自己添加的软组织状态也是不同的,用来计算体积也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因此骨架轮廓是骨架轮廓,在骨架轮廓上修正活体是另一回事儿了。
4. 过去贴吧提出的在外网画师骨骼图上增加33%作为活体校准为何目前不太适合采用了,这是由于过去很多外网画师为了贴合一些长骨公式所计算出来的体重,将骨骼图画的近似于贴骨描边,因此经过我们研究实验修正,使其看上去达到一个相对“正常”的活体状态,得到了修正范围比例。但是现在一些外网骨骼图重建师又意识到了自己的骨骼图是描边状态,因此进行了微调,就在外轮廓加了更粗的一圈,例如Dan和Random等,但是与过去贴吧提出的修正指数范围相比,依然还是有其他地方没有添加。
不过目前就肯定不能只粗暴的添加33%去了,就例如Dan画的南方巨兽龙重建,体积是9.3立方,如果添加33%就直接变成12.3立方了,肯定不对。
5. 相信大家看懂上面这些问题,再来探讨为什么过去贴吧要设定同标准对比也是为了解决这些糊涂问题,否则就容易出现5吨苏(安德森公式)比13吨南巨(亨德森头长公式)的荒谬结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同标准是建立在需要提出合适的方法论,而不是只仅限于一个你涨我就涨,你缩我就缩的连体婴逻辑。
6. 古生物是否存在双标性,即不同标准,这是必然情况,因为各化石的挖掘和曝光随机性因素问题,有些样本虽然完整度不错,但是缺乏描述,如南巨正模,而有些样本已经曝光了化石的扫描件下载链接,因此即使是在保留完整骨架的样本里,有时候也只可通过互联网的边缘信息或者与学者进行沟通以及参考骨骼图重建进行判断,由于信息渠道获取不同,就会存在信息差,因此也可能会出现不同人得出不同的结果。
7. 另外从娱乐角度,“同标准”意义似乎只是为了让对比显得更公平,因为人先天对双标行为反感,这也是为什么在游戏或者其他竞技比赛里反对耍赖,而我们观察互联网的现象,人们似乎只是更在意的同标准对象是存在对立性关系的(即使这个对立关系是人为因素设定的),典型例子就是南方巨兽龙和霸王龙,我想吧友们肯定都比我更懂南巨和霸王龙的同标准,但是似乎没人会去关心鹦鹉嘴龙是否和霸王龙同标准
8. 古生物学家是否会双标,这更是常态,举个例子,如果按竞技场完全公平逻辑,就像4047这种只有不完整上颌骨和前颌骨的材料当上最长兽脚类,这肯定会被裁判判定为“耍赖”。
9. 因此综上所述,讨论苏是否缩水的原则主要是建立在过去对化石测量是否有误,而不是只是仅依赖于某个更新的互联网估计结论得出判断,因为这里面的变数成分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