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5 月 26 日(农历四月十九),岁维甲辰,时序初夏,诏安县官桥头(龙兴楼)村隆重举行祖祠大庙重光庆典
龙兴楼祖祠大庙内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参加庆典的四方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这里,这是渐山七贤杨氏宗亲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事。
官桥头(今龙兴楼)村始建于南宋,开基祖杨耿公是渐山七贤之一,因有先祖修桥造路之功绩,乡寨人丁兴旺,发展至明朝中期,全乡寨盛达八百余户人家。
在明清年代的战乱时期,官桥头及附近的乡寨当战区,桥梁被拆,道路被毁,乡寨村民居不安身,日无安宁。为此,村民纷纷外逃,远居他乡,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杨氏第十一世德惠公携带妻子和四个儿子渡台居住。其后裔杨士芳乃台湾宜兰第一位进士。清同治七年(1868 年)杨士芳中三甲 118 名进士,殿试钦点浙江省即用知县,加同知五品官衔。
龙兴楼是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2020 年,因政府征地,村庄整体搬迁,村中祖祠大庙择地迁建。重建后的祖祠大庙古朴宽敞、高耸明亮、气势恢宏,凝聚了龙兴楼乡亲的辛勤汗水。体现了龙兴楼乡亲奋博进取的精神,更彰显了杨氏族人精诚团结、和睦共生的宗族情谊。
龙兴楼祖祠大庙的重光,增长龙兴楼杨氏族人的志气,重振龙兴楼的雄风。祖祠大庙,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而且也为我们今人提供了一个聚族议事、宗伦叙亲、交流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它不仅是有形的家族资产,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因而,重建龙兴楼祖祠大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之举,必将助力推进杨氏家风建设,必将助力杨氏后裔传承和壮大渐山七贤文化传统!
龙兴楼杨氏族人感念祖恩、传承香火、兴隆家族的壮举和功德,必将荫庇后人、流芳百世。我们由衷地敬佩,龙兴楼祖祠大庙的重光一定会带来吉祥、带来安康、带来兴旺发达的好运。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祖祠大庙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我们在渐山七贤恩泽的荫庇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祝愿龙兴楼杨氏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愿所有来宾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龙兴楼祖祠大庙内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参加庆典的四方来宾怀着激动的心情相聚在这里,这是渐山七贤杨氏宗亲的一件大喜事、大盛事。
官桥头(今龙兴楼)村始建于南宋,开基祖杨耿公是渐山七贤之一,因有先祖修桥造路之功绩,乡寨人丁兴旺,发展至明朝中期,全乡寨盛达八百余户人家。
在明清年代的战乱时期,官桥头及附近的乡寨当战区,桥梁被拆,道路被毁,乡寨村民居不安身,日无安宁。为此,村民纷纷外逃,远居他乡,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杨氏第十一世德惠公携带妻子和四个儿子渡台居住。其后裔杨士芳乃台湾宜兰第一位进士。清同治七年(1868 年)杨士芳中三甲 118 名进士,殿试钦点浙江省即用知县,加同知五品官衔。
龙兴楼是具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宝地。2020 年,因政府征地,村庄整体搬迁,村中祖祠大庙择地迁建。重建后的祖祠大庙古朴宽敞、高耸明亮、气势恢宏,凝聚了龙兴楼乡亲的辛勤汗水。体现了龙兴楼乡亲奋博进取的精神,更彰显了杨氏族人精诚团结、和睦共生的宗族情谊。
龙兴楼祖祠大庙的重光,增长龙兴楼杨氏族人的志气,重振龙兴楼的雄风。祖祠大庙,不仅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场所,告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而且也为我们今人提供了一个聚族议事、宗伦叙亲、交流信息的平台,同时,也是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丰厚的遗产。它不仅是有形的家族资产,更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因而,重建龙兴楼祖祠大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盛事之举,必将助力推进杨氏家风建设,必将助力杨氏后裔传承和壮大渐山七贤文化传统!
龙兴楼杨氏族人感念祖恩、传承香火、兴隆家族的壮举和功德,必将荫庇后人、流芳百世。我们由衷地敬佩,龙兴楼祖祠大庙的重光一定会带来吉祥、带来安康、带来兴旺发达的好运。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小家一样,爱护祖祠大庙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让我们在渐山七贤恩泽的荫庇下,同心同德,再接再厉,为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祝愿龙兴楼杨氏家族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祝愿所有来宾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