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46,934贴子:16,706,278
  • 5回复贴,共1

最近在读《思维论》的时候看到书中引用的一段话,觉得很有意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内在生活既非常复杂又多种多样,尤其很难用那种会使它变成抽象名词,因而使之丧尸本质,就像玻璃罩下的死蝴蝶一样的概念来把握;玻璃罩下的死蝴蝶,虽然还保持着原来的颜色和形状,但那使飞舞成为可能的生命和运动没有了;而在生活里,就象在艺术里一样,飞舞就是一切。”
这段话旨在强调感性相比于理性更加重要,引用自《二十世纪法国思潮》。这段话引起了一个关于经济和社会的一个思考:在经济是基础的前提下,当经济动荡、社会不稳定时,社会的思想也会变得更加感性,倾向于抒发自我内心的感受,譬如现在的抽象文化、发疯文学等等。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5-27 10:57回复
    柏格森的绵延性也是十分迷人的,“绵延,时间上的绵延,物质上的绵延,精神上的绵延,历史是没有段落的”。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8-23 16:19
    回复
      昨天去西部马华,想起一位同样喜欢西部马华的友人。可惜和这个友人已经不再联系了,就像西部马华一样,似乎也不那么好吃了。
      感觉,是客观事物投递在人身上,再经主观加工产生的,这种感觉似乎没有完全反映客观存在,也没有完全满足主观需要。只因加工是矛盾的,就如同投骰子做决定一般,人们常说,在你投出去的那一瞬间已经做好了决定,可我多数情况下还是会遵循骰子给出的意见。
      如此矛盾,循环往复,便是我的感觉。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8-31 07:16
      回复
        飞舞是为了同类的需要,死尸对同类的需要没有意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9-09 04:49
        回复
          欣赏艺术的快乐,就在于掀开直觉的层层面纱,找寻深处的理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1-29 10:38
          回复
            商品社会的情感诉求,是物欲转向……人类情感习惯于寄托他物,当我们习惯了物欲带来的满足感,不免会丢掉一些人与人共鸣的思考。并非不再向往真诚,只是默认了另一种衡量真诚的标准。


            IP属地:山东6楼2024-11-29 1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