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尔凯姆 le suicide
说实话,不好看。现在看觉得观点很平凡,有些观点过时,有的论述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当时来说比较有价值的观点应该是把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联系,对于现在熟知马克思“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结论的人来说理所当然。依据数据做的论证和主观臆断的论证混在一起,有种看迫真论证的感觉。
不过,方法论还是很好的。毕竟是社会学祖师爷,方法论对现在的研究影响很大。我个人不怎么喜欢社会学中过多的数据分析,尤其不喜欢它的表亲经济学以数学为八股、滥用数理方法的研究范式,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样有时确实能打破思维的盲区,让出乎意料的结论倒逼理论的创新。
不过不论方法论如何,不能缺少有价值的思考。本书分析数据是一把好手,但几个论点是肉眼可见的平凡,今天看来价值已经比较小了。文理(art/science)交界处的社会学、经济学以及(主动靠拢的)心理学界的一些文章拿满纸的数据和公式掩盖思考的贫乏,读者和时间都看得出来。一开始社会学不直接分析suicide的深层原因,说让心理学来;心理学又兴起推崇实验推崇科学的风气,一顿分析便悄悄略过;深层原因的分析难道推给精神科医生和哲学家来么!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88b612c17dc79f3d8fe1e4388aa0cdbc/d68243f1f736afc338ba685bf519ebc4b64512ac.jpg?tbpicau=2025-03-01-05_fe1bcfb43fcacbf4537ea07b0919d9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