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就像选对象,当你选到了一个对象,你就不会轻易放弃,不会因为他短时间的生病、低沉或者误入歧途等就对之不管不顾。你看重的是这个人内在的某种东西,可能是性格、能力或者品德等;这些东西让你知道这个人假以时日一定会有一番作为。
曾经的我觉得投资就是低买高卖,甚至最初的我认为投资是今天买-过几天就能卖的博傻游戏。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叫投机,和你在赌场里赌钱与打牌没有什么大区别。你认为,就算你完全不懂买的是什么,完全不知道公司的业务以及不看财报,不知道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只要有比你更蠢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里买走你买的股票,就能行。作为一种零和博弈,甚至在扣除手续费后还是负和博弈的情况下,这种手段并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任何财富,它只是财富的一种转移-从傻子手里转移到不那么傻的人手里。而反过来,现在很多人倡导的“价值投资”这种说法,本质上就是错的,因为投资本就是应该投资于价值的。从本质上来说,投资应该是一种财富分配手段,将社会上的财富分配到那些需要资金、对社会贡献大、现在发展迅猛的行业中去。马斯克在以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但是他有十亿美金,然而这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用处。这告诉我们,钱并不是本身有什么价值,钱只是你可以分配社会财富的一种凭证罢了。
在投机中,有各种流派,比如道氏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等等,虽然我都没有去了解过,但是似乎也确实有人靠这些赚了钱。那么,是不是说,只要能赚钱的理论就一定是对的呢?或者说,到底是使用这些理论的所有人都赚了钱,还是某些使用这些理论的人赚了钱然后就大肆宣传呢?巴菲特在评论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的时候举过这样一个比方,假如在全美举办一个掷硬币大赛,强制所有的人参加,每天和另一个随机选定的人进行掷硬币,赢的人第二天继续和另一个幸运者举行同样的比赛。有趣的是,这个比赛中不同的一点是,赢的人可以从输的人那里赢走1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连续赢5次,他就能够获得1+2+4+8+16=31美元。按照美国的人口基数,最后会产生一个亿万富翁,而他甚至会出书宣传自己的掷硬币之道,这大概就跟技术投机是一个道理。换句话说,如果让足够多的猴子敲键盘,总有那么一只能敲出一部《西游记》。这纯粹就是一个概率游戏。但是在现实中,因为信技术分析的人很多,所以大家都按同样的信号买进卖出,自然会使这种交易策略生效。
既然投机不可选,那么投资应该是怎样的?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本·格雷厄姆、林园等人都给出过投资的定义及方式。概括起来,应该是这样的,投资是将资金投入到一种金融工具,以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获得合理的回报。注意,这个定义里说的是获取回报,也就是说投资是为了赚钱的,不应该是亏钱。在巴菲特关于投资的建议中,说到,投资最重要的是避免亏损。而彼得·林奇认为投资应该从身边寻找标的,比如说,你逛超市能看到的那些品牌-双汇火腿、伊利牛奶、海天酱油等等。你可以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公司的产品如何,甚至可以观察到超市中这些公司的产品销售情况如何,从而决定是否应该购买公司的股票。当然,阅读公司的财报是必不可少的,林奇说:“如果你连财报都不看,那你就不应该买股票”。格雷厄姆是“华尔街教父”,也是巴菲特的老师,巴菲特宣称自己血液里80%都流着格雷厄姆的血液,他认为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投资著作。在这本书里,格雷厄姆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理论,一个是“市场先生”,一个是“安全边际”。市场先生就是把股市比做一个抑郁狂躁症周期发作的病人,但是他又和你合伙做生意,他会时不时地发病,以过于高估或过于低估的价格要求从你手中买入或卖出你所持有的或者打算持有的股票。但是你可以选择不买或不卖,直到他提供的价格足够诱人。安全边际则是说,假如一家企业值1个亿,那你应该以至少小于1个亿的价格买入,如果你能以8000万的价格买入,会比以一个亿买入更有安全边际。这两个理论建议的投资方法实际是通过市场的错误定价买入低估的企业-也就是所谓的“捡烟蒂投资法”。假如有人说,前面你说的三个人都是美国人,不适合中国股市,那么在中国股市中成功的林园应该可以作为榜样了吧?当年以8000元杀入股市,几十年现在身价已经是几十个亿了。林总的投资方法简单来说也就是几点:和嘴巴相关、垄断、便宜。说清楚一点就是,投资食品饮料行业,投资行业龙头,投资市价低估的企业,基本和上述几位大佬所说的并无二致。因为林总认为,投资一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最终来自于竞争,如果你投资的企业竞争不过同行,那你投资就会亏钱,但是垄断企业是经过竞争后的胜出者-不会有这种风险。而与嘴巴相关则是说,公司产品的永续性,民以食为天,人民不可能不要吃饭、吃药,最好是那种天天要吃的食品和药品,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产品有足够的市场。这大概就是林总说,未来几十年只投“三大病”对应的公司的原理所在了吧。
到尾声,说下中国股神段永平的关于投资的观点吧。段先生在一档节目里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段关于投资的精辟言论。他说,如果你买的股票跌了,你想卖,那你就是投机,你想买,就是投资。道理也不复杂,买股票,本质和买其他东西一样,你不会因为想买的车子涨价了而高兴,也不会因为每天要吃的猪肉涨价了而高兴,更不会因为自己要住的房子涨价了而高兴(前提是你还没买的情况下)。严格来说,股票获利的惟一方式就是股息,也就是公司赚了钱,每年1次或者2次分给股东的钱。资本利得,也就是低买高卖,只是顺带赚钱方式,你不会因为要卖一辆车而买车,也不会因为要卖一栋房而买房,但是你买了车或者房后,如果你买的东西价格上涨的特别离谱,远超过你认为的原本价值,你才应该卖出。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因为公司是一直在发展的,不像上面说的两种东西价值已经固定不变了,所以你卖出公司的价格应该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情况。曾经有一项统计,统计市场上赚了钱的人,大多是长期投资者,而不是今天买明天卖的短期投资者。这个结果与交易的手续费有一定关系,但是最主要的是如果你看中一家公司并买入了它的股票,但却因为一点负面消息或者财报的不如人意就卖出,那么你下一次选择的公司可能并不会有你上一家选择的那样优秀。说白了,你选择的次数越多,出错的次数越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投资就应该选择一家或者几家公司(不超过3家),在彻底了解过它们的业务、财报、前景等基本面后,结合你自己的能力圈,将自己的所有资金注入其中并长期持有。当然,我说的是可投资资金以及终生持有。不要因为一点坏消息或者财报不尽如人意就卖出,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能坚持到最后,那么,你一定能获得合理的预期回报。
曾经的我觉得投资就是低买高卖,甚至最初的我认为投资是今天买-过几天就能卖的博傻游戏。但是,从本质上来说,这叫投机,和你在赌场里赌钱与打牌没有什么大区别。你认为,就算你完全不懂买的是什么,完全不知道公司的业务以及不看财报,不知道这家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只要有比你更蠢的人以更高的价格从你手里买走你买的股票,就能行。作为一种零和博弈,甚至在扣除手续费后还是负和博弈的情况下,这种手段并不能为这个社会创造任何财富,它只是财富的一种转移-从傻子手里转移到不那么傻的人手里。而反过来,现在很多人倡导的“价值投资”这种说法,本质上就是错的,因为投资本就是应该投资于价值的。从本质上来说,投资应该是一种财富分配手段,将社会上的财富分配到那些需要资金、对社会贡献大、现在发展迅猛的行业中去。马斯克在以前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流落到了一个荒岛,但是他有十亿美金,然而这在荒岛上并没有什么用处。这告诉我们,钱并不是本身有什么价值,钱只是你可以分配社会财富的一种凭证罢了。
在投机中,有各种流派,比如道氏理论、艾略特波浪理论等等,虽然我都没有去了解过,但是似乎也确实有人靠这些赚了钱。那么,是不是说,只要能赚钱的理论就一定是对的呢?或者说,到底是使用这些理论的所有人都赚了钱,还是某些使用这些理论的人赚了钱然后就大肆宣传呢?巴菲特在评论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的时候举过这样一个比方,假如在全美举办一个掷硬币大赛,强制所有的人参加,每天和另一个随机选定的人进行掷硬币,赢的人第二天继续和另一个幸运者举行同样的比赛。有趣的是,这个比赛中不同的一点是,赢的人可以从输的人那里赢走1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连续赢5次,他就能够获得1+2+4+8+16=31美元。按照美国的人口基数,最后会产生一个亿万富翁,而他甚至会出书宣传自己的掷硬币之道,这大概就跟技术投机是一个道理。换句话说,如果让足够多的猴子敲键盘,总有那么一只能敲出一部《西游记》。这纯粹就是一个概率游戏。但是在现实中,因为信技术分析的人很多,所以大家都按同样的信号买进卖出,自然会使这种交易策略生效。
既然投机不可选,那么投资应该是怎样的?彼得·林奇、沃伦·巴菲特、本·格雷厄姆、林园等人都给出过投资的定义及方式。概括起来,应该是这样的,投资是将资金投入到一种金融工具,以在将来一段时间内获得合理的回报。注意,这个定义里说的是获取回报,也就是说投资是为了赚钱的,不应该是亏钱。在巴菲特关于投资的建议中,说到,投资最重要的是避免亏损。而彼得·林奇认为投资应该从身边寻找标的,比如说,你逛超市能看到的那些品牌-双汇火腿、伊利牛奶、海天酱油等等。你可以最直观的感受这些公司的产品如何,甚至可以观察到超市中这些公司的产品销售情况如何,从而决定是否应该购买公司的股票。当然,阅读公司的财报是必不可少的,林奇说:“如果你连财报都不看,那你就不应该买股票”。格雷厄姆是“华尔街教父”,也是巴菲特的老师,巴菲特宣称自己血液里80%都流着格雷厄姆的血液,他认为格雷厄姆写的《聪明的投资者》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投资著作。在这本书里,格雷厄姆提出了两个影响深远的理论,一个是“市场先生”,一个是“安全边际”。市场先生就是把股市比做一个抑郁狂躁症周期发作的病人,但是他又和你合伙做生意,他会时不时地发病,以过于高估或过于低估的价格要求从你手中买入或卖出你所持有的或者打算持有的股票。但是你可以选择不买或不卖,直到他提供的价格足够诱人。安全边际则是说,假如一家企业值1个亿,那你应该以至少小于1个亿的价格买入,如果你能以8000万的价格买入,会比以一个亿买入更有安全边际。这两个理论建议的投资方法实际是通过市场的错误定价买入低估的企业-也就是所谓的“捡烟蒂投资法”。假如有人说,前面你说的三个人都是美国人,不适合中国股市,那么在中国股市中成功的林园应该可以作为榜样了吧?当年以8000元杀入股市,几十年现在身价已经是几十个亿了。林总的投资方法简单来说也就是几点:和嘴巴相关、垄断、便宜。说清楚一点就是,投资食品饮料行业,投资行业龙头,投资市价低估的企业,基本和上述几位大佬所说的并无二致。因为林总认为,投资一家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最终来自于竞争,如果你投资的企业竞争不过同行,那你投资就会亏钱,但是垄断企业是经过竞争后的胜出者-不会有这种风险。而与嘴巴相关则是说,公司产品的永续性,民以食为天,人民不可能不要吃饭、吃药,最好是那种天天要吃的食品和药品,这样才能保证公司的产品有足够的市场。这大概就是林总说,未来几十年只投“三大病”对应的公司的原理所在了吧。
到尾声,说下中国股神段永平的关于投资的观点吧。段先生在一档节目里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一段关于投资的精辟言论。他说,如果你买的股票跌了,你想卖,那你就是投机,你想买,就是投资。道理也不复杂,买股票,本质和买其他东西一样,你不会因为想买的车子涨价了而高兴,也不会因为每天要吃的猪肉涨价了而高兴,更不会因为自己要住的房子涨价了而高兴(前提是你还没买的情况下)。严格来说,股票获利的惟一方式就是股息,也就是公司赚了钱,每年1次或者2次分给股东的钱。资本利得,也就是低买高卖,只是顺带赚钱方式,你不会因为要卖一辆车而买车,也不会因为要卖一栋房而买房,但是你买了车或者房后,如果你买的东西价格上涨的特别离谱,远超过你认为的原本价值,你才应该卖出。但是,对于公司来说,因为公司是一直在发展的,不像上面说的两种东西价值已经固定不变了,所以你卖出公司的价格应该考虑到公司未来发展情况。曾经有一项统计,统计市场上赚了钱的人,大多是长期投资者,而不是今天买明天卖的短期投资者。这个结果与交易的手续费有一定关系,但是最主要的是如果你看中一家公司并买入了它的股票,但却因为一点负面消息或者财报的不如人意就卖出,那么你下一次选择的公司可能并不会有你上一家选择的那样优秀。说白了,你选择的次数越多,出错的次数越多。
最后,我想说的是,投资就应该选择一家或者几家公司(不超过3家),在彻底了解过它们的业务、财报、前景等基本面后,结合你自己的能力圈,将自己的所有资金注入其中并长期持有。当然,我说的是可投资资金以及终生持有。不要因为一点坏消息或者财报不尽如人意就卖出,因为没有一家公司发展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你能坚持到最后,那么,你一定能获得合理的预期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