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我测的59数据是23年11月份的数据,不能反应刚改线时候的数据,这说的当然没有问题。
但是只因为刚延长坐了几次59路发现运椅子直接下结论说59路延长没用,不如把59路撤销了给35路和快8加车,当然有问题。因平峰期运椅子直接给一条线路扣上鸡肋线路的帽子显然是武断的。
还有一点,刚改线人少,乘客又不是公交迷,很难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但随着时间的沉淀,自然知道具体线路情况,所以59路刚延长人少那可太正常了。过一段时间乘客听说改线了,客流自然会涨起来。由此可见只凭借刚改线人少直接给59路扣上鸡肋线路的帽子显然是不合适的。
事实的数据也显示了,时间最终证明了59路的意义与价值。59路改线一段时间后的客流显著提升,甚至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能出现爆门现象,拥挤程度甚至不输主流大线。
鉴于此再举个现成的例子,去年十月份开通的813路
刚开通第一天,我在运转813的时候,全程算上我总共就5个人,一个跟我一起运转的,剩下三个是刚听说这条线开通才坐的。要是以这个标准直接给813盖棺定论,说813没意义,那813岂不是开通一天就不用开了?
但是,再看看后来的813是什么情况,看看下图,时间大概在3月初(说一下,这趟只是因为特殊情况导致晚点,只是偶尔现象。看的时候请把重点放在各个站点的上下车人数和车内人数上,不要放在时间上。切勿断章取义过度理解)
现在的813路,包括原来805路2元区间的客流,甚至还带上了滨海花园大庆中医院职业学院等一些805覆盖不到的地区。在813发车时间之前,有很多滨海花园的乘客在等813,这是我在坐9路时候发现的。在早晚高峰期,滨海花园坐813路的乘客不少。
现在大庆医专还没搬过去,等到之后医专一片建起来之后,教职工搬过来之后,813路的客流可能还会有提高的空间。之前3月初之前北面坐813的人还不是特别多,后来米兰和721一带坐813的越来越多了。
清明期间还有一次坐813,那趟没记,东站直接全部上满,上了一堆年轻人出来玩的,当时给我都震惊了。
有些线路平峰期会运椅子,但不能以某次运椅子的公交线路去直接给一条线路下结论说线路没用。当你看到高峰期很拥挤的53路59路,晚上4点半在石化公司站牌突然上了一堆穿着总厂外套的员工的812路,还有很多乘客从卧里屯乙烯来回往返坐车的55路,返校期间车内全是拉杆箱的810路……你还会说这些线路是鸡肋线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