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吧 关注:198,566贴子:271,111
  • 0回复贴,共1
一提到维生素D,很多人都知道它在骨骼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今,更多数据表明,维生素D也具有许多其他功能,甚至与女性生殖健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分钟速读版
1、维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骨骼生长;参与全身各系统及细胞的生长及正常分化作用;调节免疫功能,维持免疫稳定。
2、维生素D对以下女性疾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多囊卵巢综合征、细菌性阴道炎、早产、妊娠糖尿病、产后抑郁、子痫前期。
01
维生素D主要生理功能
调节钙、磷代谢
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
促进骨骼生长:
维生素D3可以通过增加小肠的钙磷吸收而促进骨的钙化。单纯增加食物中钙质,如果维生素D3不足,仍然不能满足骨骼钙化的要求。

调节细胞生长分化
维生素D3参与全身各系统及细胞的生长及正常分化作用;
促进骨髓细胞分化成熟为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从而发挥免疫调节功能;
维生素D3对部分肿瘤细胞也有明显的抗增殖和诱导分化作用。
调节免疫功能
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选择性免疫调节剂,在维持免疫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发现在防治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Ⅰ型糖尿病和炎性肠病等有一定疗效。
02
维生素D在妇科领域的作用
维生素D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维生素D:具有调节子宫内膜、胎盘 催乳激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表达和分泌;
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血清雄激素、抗米勒管激素(AMH)、卵泡生成、月经周期和胰岛素代谢水平的改变。
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补充维生素D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敏感性、高脂血症有重要意义,从而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不良结局。
维生素D与细菌性阴道炎
维生素D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免疫调节剂之一。
维生素D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抗菌肽和防御素的表达,诱导溶酶体酶及活性氧的表达,增强全身及局部正常抗菌能力。
维生素D缺乏会使机体上皮组织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变差,增加了细菌性阴道炎发生概率。
维生素D与早产
研究发现妊娠期维生素 D 缺乏与早产发生具有相关性。
维生素 D也可调节子宫内膜、促进胎盘催乳素(prolactin,PRL)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的表达和分泌。
此外,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降低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早产发生率,在妊娠期间适当补充维生素 D 有助于预防早产的发生。
维生素D与妊娠糖尿病
妊娠糖尿病是在妊娠过程中母体血糖代谢障碍。维生素D不足使妊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升高。
妊娠期妇女各个脏器功能水平显著增加,各种代谢调控因子包括维生素D相对不足,维生素D水平对于正常的肝脏代谢、胰岛功能及血钙水平均有重要作用,若摄入过量的葡萄糖时,可能会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葡萄糖会以脂肪的形式贮存起来,而过多肝脏脂质的堆积还可诱发炎症和肝脏胰岛素抵抗。
因此,妊娠期妇女补充生理量的维生素D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生。
维生素D与产后抑郁
抑郁症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交感肾上腺系统过度活动和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有关。
炎症因子增加可以增加抑郁的发生风险,而维生素 D 又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其可以下调炎症介质。
因此,维生素D也可直接影响神经调节活性,作为一种神经活性激素,其不足会使神经递质改变,使抑郁症的发病率增加。
维生素D与子痫前期
研究显示,维生素D在人胎盘绒毛滋养细胞中有抗氧化应激、抗凋亡以及抑制促炎微粒释放的作用,增强人胎盘绒毛外滋养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促进胎盘植入;此外,维生素D能抑制胎盘滋养细胞分泌炎症因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
大样本研究发现,与补充安慰剂比较,补充维生素D或同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能显著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
03
那维生素D该如何补充呢?
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暴露于阳光下、膳食摄入获得。

但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如缺少户外活动、使用防晒产品等,都会影响皮肤有效合成维生素D3。
大部分人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来达到推荐的摄入量。
按照中华医学会有关指南,钙剂和维生素D为骨健康的基本补充剂,推荐成年人每日补充200IU维生素D、老年人每日补充400~800IU,而骨质疏松症患者还应同时接受其他药物治疗。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贾晓彤,,等. 维生素D与女性生殖系统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1,41(12):1149-1153.
2.孙娜,等 . 血清 25- 羟维生素 D3 与 2 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糖代谢、肝 功能及病情进展的相关性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26(1):89-94.
3.赵倩,等. 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期自然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2020,40(12):1000-1005.
4.李星烁,等. 维生素 D 与细菌性阴道病关系研究进展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35(4):482-485.
5.谭美玲,等. 维生素D的水平与产后抑郁调查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681-1683.
6.髙李英,等.苏州地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24(08):70-71+76.


IP属地:重庆1楼2024-03-24 20: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