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枪虎豹骑吧 关注:32,202贴子:1,635,033
  • 16回复贴,共1

《冰与火之歌》是否过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过誉肯定是有过誉的。实际上不仅仅是《冰与火之歌》,得益于英语的强势,你耳熟能详的绝大多数英语小说,如《呼啸山庄》、《哈利波特》、《巨人的陨落》等等,其风评需要去掉50%以上的水分,才能相对客观的体现其真正的水平。
乔治马丁在《冰与火之歌》的写作中至少犯了两个足够致命的错误:
1、写作重点不清
2、收线人物主角力不足
先说写作重点不清的问题。
如何的谱写奇幻史诗,是一个相当大且难的问题,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答案。
另一部奇幻经典《猎魔人》所采用的手法是给人物叠buff,猎魔人的女主角希里身份可以说叠满了冲突:女猎魔人、魔源、女巫学徒、预言者、复仇公主、命运之子……这保证她不管走到哪里都会成为众人的焦点,成为矛盾冲突的核心,在安德烈精巧的笔触下,希里光是一个女性剑士的身份都能写出一堆冲突。说希里这个人物可以吸走大陆一半的火力都毫不夸张。因此猎魔人可以说是一部以人物为核心的小说,几乎所有的资源都是为了烘托人物而被创造——作者前期已经用了大量资源刻画杰洛特,而杰洛特又是诸多烘托希里的人物资源之一,因此猎魔人在给人物叠冲突这方面可以说做到了一个极致。
而冰火则与之相反,冰火是典型的以事件为核心,所有的资源都用于渲染事件,书中单个人物不会承载太多的冲突,单个人物的单册剧情也不会太多,人物线的构架就像是一个不断的分叉蔓延的藤蔓。也就是说,对于冰火而言,其灵魂是剧情,其完成度取决于剧情的完成度——带着这样清晰的认知,我想评价冰火的文学成就就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分析冰火在剧情方面的得失即可,而冰火后期那超出作者预期的框架到底是“红楼梦式的戛然而止”还是“三侠五义式的无疾而终”也将会有一个定论。
如前所述:对于冰火而言,其灵魂是剧情,其完成度取决于剧情的完成度。那么马丁的谋篇布局,很可能出现了致命的失误,对于冰火而言,人物应该是为衬托出事件刻画的,但是后面人物却越来越喧宾夺主了。马丁的困境情有可原,因为人物在立起来后,作者就不能随便处理了。但这也是他的一个谋篇布局层面的失误,以剧情为核心的小说,肯定要先有完整的剧情,才能下笔。
要知道,马丁一开始只想写三卷,但是发现有点单薄,不过瘾,就继续扩充世界,引入更多角色——划重点:他一开始没有一个全局大纲,只是想写一个相对简单的故事。但写着写着,就想要创造一个细致、宏大的世界。这和罗森写阿里的逻辑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冰火的地基远比阿里深厚。我觉得这种超大型的编史、创世型小说,最初应该是“全员工具人”思路写第一遍,然后再从工具人中提取最合适的人物,当主角,进行刻画、强化。当然,对冰火来说,就是泼出去的水,只能硬着头皮写下去了,除非像金庸不能从头再改一遍。
再来谈谈收线人物的问题。
我认为马丁喜欢使用pov手法本质上是一种路径依赖,也是一种扬长避短。乔治马丁的写作技能其实是有明显短板的,他其实不善于突出主体——这一点从吃了大量内容资源的琼恩更类似于一个展现守夜人群像的摄像头和同样吃了大量内容资源的龙妈经历其实相当的凤傲天可以看出,他既没有肯福莱特在《圣殿春秋》中所展现出来的那种将一个时代的气质浓缩于奇观的雄浑才力,也不曾掌握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在《猎魔人》中惯用的将各种价值冲突、性格冲突、环境冲突、观念传统、利益冲突聚集于一人的锐利笔法,他更善于制造出无穷无尽的人物群像,这就使得他在试图给故事增加更多冲突的时候,就会选择增加更多的角色,地图越大则承载冲突的角色越多,就像是几颗指数级裂变的细胞,最终将作者的灵感吞噬殆尽。
制造人物群像也确实是马丁的长处,从一开始,马丁应该就规划好了冰火的全景地图。大部分作者制造更多群像会导致人物面目模糊,马丁即便群像很多,也依然能保持辨识度。冰火的群像叙事也具备了相当的成熟度,冰火的主要角色基本都承担着摄像头任务,相当于把上帝视角分别拆给几个人。如:珊莎的君临线、未来的谷地线,阿丽雅的流亡线、底层、民间视角,艾丽雅未来就是和类似哥老会、天地会、共济会这样的组织打交道。马丁添加新人物的方式,倒不是制造一个新人物出来,而是从已有、但是没刻画、没写出的人物中,选取一个觉得合适的来刻画。所以“空降感”不高,在冰火开写前,地图这块应该不是空的。此外,冰火还会考虑添加新人物的合理性,很多作者空降新人物,都会有一种“挂机感”,马丁这方面好多了。
冰火是全景式写法,写的是一个时代的各方各面,人物利用率也不低。而冰火作为纯架空,和历史小说不一样,历史小说可以留白很多资料,让读者自己去查。而纯架空要自己写出来。那么是否说明马丁在布局层面的失误无可厚非呢?虽然魔戒的做法是魔戒+霍比特人讲正传故事,大量历史、地理、人文环境等资料,都丢到《精灵宝钻》一本书里。但是魔戒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不是吗?我觉得并非如此,冰火的框架之所以变成一个无限蔓延的数据海洋,归根结底还在于马丁不擅长于集中笔力,只能不断的用新的支线或者人物来承载冲突,每当他想用剧情填补过剩的人物群像就会因为制造出大量新的剧情而导致剧情过剩,反之每当他想用人物填补过剩的剧情就会因为制造出新的人物而导致人物过剩,从而陷入一个死循环,伴随着一次次的错过收束线索的时机,写作难度也随之越来越高,所以他收不了尾。第六卷就是各种砍线、合线、收线,而且以马丁的主角突出能力,很难在收线阶段赋予龙妈足够的主角力。
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的龙妈可以说毫无boss感,书里一堆比她有压迫感的,像小指头、泰温公爵等等,龙妈就是靠开挂和强力手下帮她打天下,作为酝酿了一整本书的收线人物,这显然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设,失败到可以提前撒纸钱,哪怕只讨论人物刻画,第三卷结束后,提利昂、詹姆、琼恩、珊莎、艾丽雅等主要角色刻画都要强于龙妈。
我们这里可以做一个类比,龙妈的开挂程度,大约和石破天差不多。而龙妈的剧情生态位,却相当于是辽国的萧绰萧太后,就是和宋真宗寇准结成澶渊之盟那个。平心而论,龙妈这种幼稚病凤傲天的人设,显然是撑不起萧太后的人生弧光的。她那个死掉的老公卓戈卡奥如果活着倒是可以当铁木真用,那卓戈卡奥岂不是死了个寂寞,要知道,金书主角里混的最好的张无忌实际上的生态位也只是相当于被朱元璋沉江的小明王,而且张无忌气场比龙妈强。马丁现在要想让冰火尽量的善终,就只能用机械降神的方法把龙妈变异成大反派人格来完成剧情的收线,至于人物刻画的违和问题就只能牺牲掉了,无非是将来有机会就像金庸一样修书,把龙妈的人物变化写顺。
知乎有不少成功学爱好者喜欢唯成绩论,进而发表“龙珠吊打灌篮高手,哈利波特吊打冰与火之歌,斗破苍穹吊打亵渎”等高论。这些言论当然是荒谬而又狭隘的。但是JK罗琳在突出叙事主体这方面,确实有颇多可取之处。其实龙妈这个角色可以理解为冰火的爽点供应者,冰火的视点切来切去就会不够爽,凤傲天的龙妈提供了很多爽点,因此人气也高。但是这种高人气和《哈利波特》这种“让主角爽所以读者也爽”是一回事,而且整的有点邪道,不像哈利波特堂堂正正的去爽。
此外,冰火的问题,我相信对于那些迷信“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物刻画是人物社会关系的变化”,认为人物关系堆得多就是人物刻画牛逼,不知小说化、戏剧化、传奇化叙事为何物的半吊子文青而言,是看不到的。鼓吹严肃化叙事,贬低传奇化叙事,却忘了龙妈的经历已经足够传奇,实际上是马丁欲传奇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过,冰火的生态位其实是很难被取代的,其他模仿者基本难以开那么多的群像(这些年也有不少作者写史诗奇幻跟风,效果有目共睹)。冰火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算是“邪典”,但是却又走的比较深入,且没人走过,难以复制,记忆点、读者印象也很可观。因此抛开《他方世界》这种能算是纯文学的奇幻小说不谈,冰火稳坐魔戒之下奇幻第二书的位置,能成为许多圈子的共识。
也就是“只有我能写,但你们不能写。”虽然这个难度确实是马丁自己作的。不管怎么样,冰火庞大的群像塑造放眼小说界都是罕见的。而且在如此众多角色情况下,还能尽可能的凝练。(换其他任何一流作者来,用相同的人物数量,也很难更凝练了。当然,换成其他作者,估计也不会开这么多群像)马丁可能算是扬长避短的典范,他把自己善于人物互动、人物台词的优点,开发的相当深,冰火的最大卖点也就是人物群像、庞大的线索。如果冰火真三卷完结了,那讨论度估计和现在差远了。某种意义上说,冰火的营销方式很像红学家。同样是半成品,《镜花缘》为什么没有镜学?因为不会埋坑,不能让人产生对后续、结局讨论的欲望,所以马丁是懂营销的。英雄志也是如此,与其做个小众“神作”,不如做个毁誉参半、但是讨论度高的大作,便在埋坑上下足功夫,填不填就是另一回事了。因此冰火会在许多年后就泯然众书吗?我觉得应该不会。
就冰火现在的发展趋势来说,乔治马丁在通俗小说的历史地位妥妥的不如肯福莱特、JK罗琳和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也不如金庸刘慈欣,最多碰一碰古龙。
马丁想像魔戒那样创世,但是冰火现在难产而且只是个半成品,如果他年轻二十年倒还好说。
事实证明传世之作要集中笔力描写奇观,不要想着面面俱到。
有的书只有那个时代的人能写:
比如近代作家笔下的那种痛苦,现代人已经写不出了,现代人再怎么渲染旧社会都一股“民国大帅爱上我”的味道;
比如武侠衰落以后,“武侠味”也成了稀缺品;
在女频宫斗时代,旧言情那种直抒胸臆的强烈情感也很难被复现;
乃至于知乎扑街写手吹捧中原五白所谓的“玄幻味”,说白了就是基于低网速时代传奇玩家对于奇幻世界似懂非懂的抽象想象,对抖音时代的系统文写手而言这当然属于神秘的写作技能,但是对于传奇时代的写手而言基本上有手就会写。
集中笔力的意义就在于书中所有的资源都会用于衬托你想要突出的主体,这就是奇观。
只有奇观,才能够在一个时代结束之后,脱颖而出、名垂青史。
比如哈利波特,毋庸置疑这是儿童文学,而且内容也过于琐碎,要说水平多高纯属自欺欺人,但是哈利波特所有资源都用于衬托霍格沃兹,这种奇观在这一代人老去以后就有不可替代性的代表性。
如果古龙一辈子只写一本《陆小凤传奇》,把所有的灵感都集中在陆小凤宇宙,他的历史地位也将超越金庸。说起来金庸也是靠书多堆出来的奇观,比如天龙八部单独拿出来奇观感不强,这也是为什么他的影响力局限于中文区,外国人很难有耐心去理解需要六七本人物都不一样且动辄百万字的长篇小说才能看出奇观感的异文化作品,这方面三体就友好不少。


IP属地:浙江1楼2024-02-14 12:53回复
    sf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2-16 16:15
    回复
      你把主角意外的角色当做烘托的工具,我们当他们是在那真实世界生活的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有苦有痛,有伤有泪的人,那个世界因为每个人的存在而真实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2-16 23:07
      收起回复
        2024年2月14号的书评怎么看着像2004年写的一样,剖析到位但是剧情像是少看了一本书


        IP属地:西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02-17 02:14
        回复
          你好厉害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02-17 12:01
          回复
            今朝黜龙谁叱咤,海猛岂能挡我步伐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02-17 12:11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4-06-11 14:27
              回复
                不看名誉看销量,英美文学几乎吊打一切,而名誉上其实英美文学反而不行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4-06-11 14:28
                收起回复
                  对了,我刚刚看到有人吹哈利波特,说比三体强太多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6-18 14:19
                  收起回复
                    我一直觉得冰与火之歌不好看,大量的文字用作场景渲染想让读者通过阅读深入到马丁脑海里想象的历史文化氛围里去,一瓶酒,一个雕像有时马丁都要浪费很多笔墨去写来历渊源以及承载的文化特征,但又不够猎奇有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6-20 16: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