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网络文章,其实用意在于正式有一种古玉状态的存在,具体成因目前尚未有可考的第一手资料。如果玉友感兴趣可以大胆在下面回复下可能的成因,成为本吧较有权威性的主流学派声音,并认识这种存在。
2018-06-16 12:58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四个《古玉地弯形变不可仿》举例如下:
1、
玉器在坑里钙化后,由于物理特性的改变,玉质变软,此时若再受到外力如土塌、叠加等的作用,会发生弯曲,此现象叫"地弯现象"又称“地障”。
说了都多余——所以,地弯真的无法仿。地弯的出现并不是很多,发一些图大家欣赏欣赏了——

弯回头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这个弯的很拉风吧

扭动的节拍

翩翩起舞了

神人发怒了,怎么敢不正面瞧我?

烤过了的点心

翘起来也是一种美

中心奋力向上

力顶三千
地弯无法仿,几乎见弯遇古。
2、
当然,有一种玉器原来造型就是弯的,向海昏侯墓的卷体玉龙,简直是凤毛麟角,几乎千载难逢的:

千载难逢卷体龙

换个角度瞧瞧,反正不用门票
如何区分原来器型弯还是入土后发生的地弯?这个不用太担心,问题是你还能有缘遇着吗?
3、
当然,巨大利益驱动,如何事情都不能绝对,以后会否出现合模的廉价地弯“古玉”呢?要密切观察这个变了味的文玩“市场”。

这个居然也弯了,古意盎然还是东施效颦呢?
虽然地弯,依然可遇而不可求噢。
2018-06-16 12:58
拙文《古玉不可仿的几个特征》帖出后,有藏友回复:你的紧扣不可仿,立意不错,可惜没有例子供大家学习,遗憾!
现就第四个《古玉地弯形变不可仿》举例如下:
1、
玉器在坑里钙化后,由于物理特性的改变,玉质变软,此时若再受到外力如土塌、叠加等的作用,会发生弯曲,此现象叫"地弯现象"又称“地障”。
说了都多余——所以,地弯真的无法仿。地弯的出现并不是很多,发一些图大家欣赏欣赏了——

弯回头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这个弯的很拉风吧

扭动的节拍

翩翩起舞了

神人发怒了,怎么敢不正面瞧我?

烤过了的点心

翘起来也是一种美

中心奋力向上

力顶三千
地弯无法仿,几乎见弯遇古。
2、
当然,有一种玉器原来造型就是弯的,向海昏侯墓的卷体玉龙,简直是凤毛麟角,几乎千载难逢的:

千载难逢卷体龙

换个角度瞧瞧,反正不用门票
如何区分原来器型弯还是入土后发生的地弯?这个不用太担心,问题是你还能有缘遇着吗?
3、
当然,巨大利益驱动,如何事情都不能绝对,以后会否出现合模的廉价地弯“古玉”呢?要密切观察这个变了味的文玩“市场”。

这个居然也弯了,古意盎然还是东施效颦呢?
虽然地弯,依然可遇而不可求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