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就一直好奇,曹仁讨关羽的兵力不可能太少,于禁又带来三万人,汉水暴起后关羽俘虏三万人,这时曹仁就只有数千人守城了,那曹仁城外的其他部队呢?
仔细对照史书后发现,于禁带来七军三万人救曹仁是有问题的,《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这一说法。
细究史料,可以找出这一说法的源头是东晋常璩所著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中的《刘先主志》: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然而在讲述汉末三国历史的《刘先主志》和《刘后主志》中,常璩大篇幅抄录、拼接《三国志》原文,把《三国志》多卷的史料全整合进《华阳国志》一卷里,所谓"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就是这一做法的结果。
"三万人"出自《三国志 吴主传》: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督七军"出自《三国志 关羽传》:禁所督七军皆没。
"魏王遣于禁救樊"也出自《三国志》,见下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没有一处写到于禁带来了具体多少军以及兵数,仅能看出樊城城外部队被淹时"一共有七军"。
《三国志 武帝纪》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三国志 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三国志 吴主传》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国志 关羽传》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
仔细对照史书后发现,于禁带来七军三万人救曹仁是有问题的,《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这一说法。
细究史料,可以找出这一说法的源头是东晋常璩所著的地方志《华阳国志》中的《刘先主志》: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
然而在讲述汉末三国历史的《刘先主志》和《刘后主志》中,常璩大篇幅抄录、拼接《三国志》原文,把《三国志》多卷的史料全整合进《华阳国志》一卷里,所谓"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就是这一做法的结果。
"三万人"出自《三国志 吴主传》: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
"督七军"出自《三国志 关羽传》:禁所督七军皆没。
"魏王遣于禁救樊"也出自《三国志》,见下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没有一处写到于禁带来了具体多少军以及兵数,仅能看出樊城城外部队被淹时"一共有七军"。
《三国志 武帝纪》秋七月,以夫人卞氏为王后。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八月,汉水溢,灌禁军,军没,羽获禁,遂围仁。使徐晃救之。
《三国志 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三国志 吴主传》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三国志 关羽传》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