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宗旻宁吧 关注:85贴子:16,190

【莫扎特】专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致:
    我最深爱的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


1楼2006-03-12 15:24回复
    这是法定的营业执照,必不可少


    2楼2006-03-12 15:26
    回复
      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台乌斯·莫扎特,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1756年1月27日生于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1791年12月5日卒于维也纳。莫扎特三岁起显露音乐才能,四岁跟随父亲学习钢琴,五岁作曲,六岁又随父亲学小提琴,八岁创作了一批奏鸣曲和交响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首歌剧。他仅仅活了三十六岁。繁重的创作、演出和贫困的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他的音乐作品成为世界音乐宝库的珍贵遗产。
       
       1762年,六岁的莫扎特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了一次尝试性的巡回演出,获得成功。1763年6月-1773年3月,他们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作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获得成功。这些旅行演出对莫扎特的艺术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他有机会接触到欧洲当时最先进的音乐艺术--意大利歌剧、法国歌剧、德国的器乐,这使他以后能成为他那个时代在创作上风格最广泛的一位作曲家。

       自1774年起,他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1777年在他又一次旅行演出时,在和社会各阶层广泛的接触中,特别是与曼亥姆市民艺术家们平等而融洽的交往中,莫扎特得到了远非传统观念所能给予他的启示和激励。这不仅是艺术鉴赏力的提高,而首先是对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深切体会。他愈加认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出身而是由才能与道德所决定。这时已经成人的莫扎特,对自己的奴仆地位感到不满。为了争取人身与创作自由,1781年,他彻底地同雇佣他的大主教决裂,毅然辞职。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有勇气和决心反抗宫廷和教会、维护个人尊严的自由作曲家。同年,他到了维也纳,并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后宫诱逃》。

       1782年7月首演,获得成功。1782年,在没有征得父亲同意的情况下他同一位曼亥姆音乐家的女儿康坦丝·韦伯结了婚。此间,莫扎特和当时正在维也纳的海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向海顿学习四重奏和交响曲的创作经验。自从他走上自由作曲家道路到他逝世的十年间,是莫扎特一生最重要的创作时期。这期间的作品,无论是歌剧还是交响曲,都展现出新的风貌。这些作品反映了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所具有的坚定、乐观的阶级意识,表现了维也纳进步知识分子典型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第一个力图挣脱束缚、维护自己尊严的艺术家,他在享受“自由”乐趣的同时,也对“自由”的艰辛有了更实际的体验。莫扎特在音乐里开始体现他的悲伤、愤懑、甚至抗议,同时仍然对美好的未来抱着天真、诚挚的向往,一打开美丽的外壳,就迸射出如火的激情。
       
       音乐史书上称莫扎特为稀世之才,他英年早逝,却留下了那么丰富的作品。他的创作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但他最重要的成就当推歌剧。他继承格鲁克歌剧改革的理想,而且更进了一步。与格鲁克不同的是,莫扎特主张“诗必服从音乐”。他的歌剧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旋律非常优美、流畅自然而深情,宣叙调也富于歌唱性。不同类型的音乐,将各种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鲜明而生动。重唱形式,被莫扎特作为安排戏剧性冲突和高潮的重要手段。序曲简练、个性化,在音乐的性质上与全剧有了更多的内在联系。这些重要的探索,使莫扎特在德国歌剧艺术的开拓史上立下了不朽业绩。其中以《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最为杰出。

       交响乐也是莫扎特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他最有代表性的交响曲是他最后的三部,即降E大调、g小调和C大调交响曲。其中《降E大调第三十九交响曲》明朗愉快、充满诗意;《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富有戏剧性,有海顿式的乐观主义情绪,但在技法上又完全不同于海顿,被称为莫扎特的“英雄”交响曲;《C大调第四十一交响曲》(通常被称为《朱彼特》)宏伟豪迈、东观向上,预示了贝多芬的英雄性的交响曲的出现。莫扎特的交响曲(尤其是最后三首),是贝多芬之前的全部交响曲创作的最高成就。他的突出贡献在于各乐章之间的主题之间的对比性。


      3楼2006-03-12 15:26
      回复
        .


        4楼2006-03-12 15:27
        回复
          莫扎特一生中最后的两年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他曾说道:“我的舌头已经尝到了死的滋味,我的创作还是乐观的。”1791年12月5日这位伟大而优雅的天才在维也纳的贫民窟里离开了这个让他多灾多难的世界。


           当时妻子正患重病,家里没有一个零用钱,三十五岁的莫扎特就被埋葬在穷人的无名公墓里,没有一个亲属给他送葬,荒草隐蔽,雨露冲洗,让今天无数对他崇敬的后人欲祭无处。他为未能完成《安魂曲》而抱憾终生,但如今全世界都在赞美他的天才,他的灵魂真正可以安息了。


          5楼2006-03-12 15:28
          回复
            七岁时的莫扎


            6楼2006-03-12 15:29
            回复
              在萨尔茨堡,年幼的的 
              莫扎特与姊姊和父亲 
              一起演奏家庭音乐会


              7楼2006-03-12 15:29
              回复
                莫扎特在维也纳
                (我爱)


                8楼2006-03-12 15:30
                回复
                  莫扎特的妻子: 
                  康斯坦则 
                  (我嫉妒)


                  9楼2006-03-12 15:30
                  回复
                    莫扎特的姊姊: 
                    玛利亚·安娜·莫扎特


                    10楼2006-03-12 15:30
                    回复
                      莫扎特的父亲: 
                      利奥波得·莫扎


                      11楼2006-03-12 15:31
                      回复
                        炭精笔肖像画的莫扎特


                        12楼2006-03-12 15:31
                        回复
                          莫扎特死前不久的胸像
                          未完


                          13楼2006-03-12 15:32
                          回复
                            莫扎特的死因:
                             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于1791年12月5日死于维也纳,时年35岁。210年来,这位音乐神童的死因一直是西方医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不久前,美国医学专家简.赫希曼公布他的研究成果认为,莫扎特是死于旋毛虫感染,但德国著名毒理学专家赖因哈德.卢德维希教授却对此结论表示怀疑。 

                            赫希曼得出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莫扎特当年写给他妻子康斯坦茨的一封信。这位音乐家 在信中写道,他特别喜欢吃一种烤猪排。赫希曼称这种猪排受到了旋毛虫的污染,当时曾有很多人因此患上了这种旋毛虫病。而且从莫扎特的病理记录看,其特征与这种疾病完全符合。 

                            然而,卢德维希却将这一结论称作是“迄今众多有关莫扎特死因猜测中最可笑的一种”。这位国际知名医学专家,德国莱比锡大学临床药理学研究所的创建人认为,赫希曼所提出的支持其结论的依据“实在太牵强了”。 

                            莫扎特才华横溢,却不幸英年早逝。他的死因令世界音乐界震惊和痛惜,也留下无尽的猜测。200多年来,对于其死因众说纷纭,他的家庭医生称他是死于粟粒热,但也有人说他死于伤寒、风湿热、梅毒,甚至猜测他死于乐坛中妒才谋杀的也不乏其人。 

                            卢德维希教授数十年来一直对莫扎特的死因进行研究,并因此在国际上颇有声望。他指出,目前有关莫扎特死因的猜测有很多,而且几乎所有的研究都是根据相同的有关莫扎特的原始资料,但为什么科学家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呢。这主要是因为:“原始文件不完整,有些甚至是虚假的,有的内容还相互矛盾。”他还补充说,妨碍科学家们对莫扎特死因做出统一判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我们没有对莫扎特进行过尸检,而且现在也不可能这样做,因为我们不知道莫扎特骨骸的下落”。 

                            在现代医学中,尸检是判断死因最重要的依据。去年,美国科学家正是通过对贝多芬头发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铅的含量超出现今标准数百倍,从而断定,贝多芬是由于经常饮用含有铅糖的葡萄酒,最后因铅中毒而死亡的。而现在科学家们手中甚至连莫扎特的一根头发都没有。 

                            卢德维希教授指出,莫扎特在孩子时代就经常吃药,临去逝前几个月更是“不断地看病吃药”,但到底“他患了什么病,没人知道”。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材料不足以解释莫扎特的死因。“莫扎特究竟因何而死,我们现在不知道,也许将来也不会知道”,这可能是个不解之谜。 



                            本报综合报道今年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研究人员3日表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本周末他们将在奥地利电视台播出的一部纪录片中公布“莫扎特头骨”的DNA检测结果。 

                            历经百年悬而未结 


                            据美国电视新闻网报道,其实对所谓莫扎特头骨的DNA检测是在去年进行的,经过长时间的等待之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法医研究所的专家终于决定在奥地利国家电视台本周日播出的《莫扎特:寻找证据》的纪录片中将结果公布于众。研究带头人,著名的法医病理学家沃尔泽·帕尔森博士称,他们以前进行的检测都无法最后定论,但是这一次“我们将获得一个明确的结果,而且这一结果已经经过美国陆军实验室百分之百的确认。”此外,他拒绝透露其他具体情况。 




                            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个头骨都是由莫扎特的出生地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国际基金会保存。帕尔森说,2004年莫扎特家族的一个坟墓被打开,人们从中发现了莫扎特的外祖母和他侄女的大腿骨。帕尔森表示,他们把从“莫扎特头骨”上刮下的基因物质与大腿骨上获得的DNA样本做了分析和比较。 

                            大师死因扑朔迷离 

                            莫扎特于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美丽的奥地利城市萨尔茨堡。1791年去世后,被埋葬在维也纳圣马克公墓一个寒酸的墓地里。最初并没有人知道莫扎特墓地的具体位置,直到1855年它才被确认。墓碑上装饰着一根圆柱和一个表情悲伤的天使。据莫扎特国际基金会主席史蒂芬·保利博士透露,是一个了解底细的掘墓者发现了莫扎特的尸体,并将这块头骨偷偷带出墓地。但是几经周折,丢失了这块头骨的下颌,并最终于1902年辗转落到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基金会手中。 

                            1880年,由萨尔茨堡居民建立的莫扎特国际基金会是一个私人非赢利组织,用来保护莫扎特的遗物。长期以来,“莫扎特头骨”一直是众多专家的关注焦点。1991年,法国人类学家普奇在对头骨进行检测后做出的一个结论尽管未经证实但却令人惊讶不已:莫扎特可能死于头部受伤的并发症而不是大多数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风湿热。普奇是根据头骨左侧太阳穴一处骨折得出这个结论的。普奇认为,莫扎特可能是偶然摔倒受伤的,这个结论也可以帮助解释莫扎特死前一年头疼得非常厉害的有关传言。


                            14楼2006-03-12 15:36
                            回复
                              莫扎特全作品收集
                              http://www.musicool.cn/bbs/?u=45866

                              爱!!!!!!!


                              15楼2006-03-12 15: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