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吧 关注:2,864贴子:229,098

【史料】《后汉书 逸民列传》白话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09-01 15:16回复
    野王二老 向长 逢萌 周党 王霸 严光 井丹 梁鸿 高凤 台佟 韩康 矫慎 戴良 法真 汉濵老父 陈留老父 庞公


    2楼2010-09-01 15:18
    回复
      【易称「遯之时义大矣哉」。又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以尧称则天,不屈颍阳之高;武尽美矣,终全孤竹之絜。自兹以降,风流弥繁,长往之轨未殊,而感致之数匪一。或隐居以求其志,或回避以全其道,或静己以镇其躁,或去危以图其安,或垢俗以动其槩,或疵物以激其清。然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故蒙耻之賔,屡黜不去其国;蹈海之节,千乗莫移其情。适使矫易去就,则不能相为矣。彼虽硜硜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荀卿有言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也。】
      《周易》说:「《遁》卦论述以时退隐,其意义是很重大的」。又说:「不去侍奉王侯,认为自己的事情是高尚的」。所以尧声称取法上天,但不能使巢父、许由屈服;周武王可以说够完美了,但最终保全了伯夷、叔齐的高洁。自此以后,这种风尚愈加盛行,长期隐居的事迹没什麼不同,但感化招致的结果却不一样。有的人通过隐居实现自己的志愿,有的人用回避的方式来保全自己的理想,有的人藉清静来控制自己的暴躁,有的人躲离危险来谋求平安,有的人认为世俗污秽而激发自己的气节,有的人非议事物而激励自己的高洁。然而看他们心甘情愿生活在田野裹,在江海之上穷困憔悴,这难道一定是为了亲近鱼鸟陶醉於山林草木吗?这也是天性所至而已。所以蒙受耻辱的客居之人,屡遭贬黜而不离开自己的祖国;有跳海自杀的气节,即使封给他们千乘之国也不能改变他们的意志。但要其改变选择,就不可能做到了。虽然他们固执得类似沽名钓誉,但他们超脱喧嚣尘世,远离到人世以外的地方,这同机诈而追逐名利的人还是不一样的吧!荀卿有句话说:「重思想修养就会轻富贵,重道义就会轻王公」。


      3楼2010-09-01 15:21
      回复
        【汉室中微,王莽篡位,士之蕴藉义愤甚矣。是时裂冠毁冕,相携持而去之者,盖不可胜数。杨雄曰:「鸿飞冥冥,弋者何篡焉。」言其违患之远也。光武侧席幽人,求之若不及,旌帛蒲车之所徵贲,相望於岩中矣。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羣方咸遂,志士怀仁,斯固所谓「举逸民天下归心」者乎! 肃宗亦礼郑均而徵高凤,以成其节。自后帝德稍衰,邪孽当朝,处子耿介,羞与卿相等列,至乃抗愤而不顾,多失其中行焉。盖录其绝尘不反,同夫作者,列之此篇。】
        西汉王室中期衰弱,王莽篡位,士人中心怀义愤的人多了。此时,毁裂冠冕绝意仕进的人,相互挽扶离去的人,恐怕没法数清。杨雄说:「鸿雁在高远天空飞翔,射猎的人怎麼能够抓住他们呢。」这是说鸿雁远离灾难。光武帝对待隐士侧席而坐,求之惟恐不及,用来征聘隐士的旌旗束帛和车轮包有蒲草的小车,在山路上接连不断。像薛方、逢萌受聘不肯前来,严光、周党、王霸来了但不能使其屈从。天下顺从,有志之士心怀仁义,这难道就是所谓「任用隐逸之士而天下诚心归附」吗!肃宗也以礼相待郑均并且征召高凤,用心成全他们的品节。自这以后,天子的道德逐步衰减,邪恶之人把持朝政,隐逸之士刚正不阿,羞与公卿宰相为伍,发展到激昂愤慨而不顾一切,不少人的行为失去了中庸之道。这裏收录那些超绝尘世而义无反顾,连同那些隐逸之士,列为此篇。


        4楼2010-09-01 15:23
        回复
          【野王二老者,不知何许人也。初,光武贰於更始,会关中扰乱,遣前将军邓禹西征,送之於道。旣反,因於野王猎,路见二老者即禽。光武问曰:「禽何向?」并举手西指,言「此中多虎,臣每即禽,虎亦即臣,大王勿往也」。光武曰:「苟有其备,虎亦何患。」父曰:「何大王之谬邪!昔汤即桀於鸣条,而大城於亳;武王亦即纣於牧野,而大城於郏鄏。彼二王者,其备非不深也。是以即人者,人亦即之,虽有其备,庸可忽乎!」光武悟其旨,顾左右曰:「此隐者也。」将用之,辞而去,莫知所在。】
          野王二老,不知道什麼地方的人。起初,光武帝对更始生有二心,正好关中发生骚乱,光武派前将军邓禹西征,送邓禹上路。光武帝回来后,顺便在野王打猎,路上见到两位老者追赶鸟兽。光武帝问他们:「鸟兽向什麼地方去了?」两位老人同时举手指西边,说「这地方有许多虎,臣每次追赶鸟兽,虎也追赶臣,大王不要去」。光武帝说:「要是有准备,虎又有什麼可担忧的呢。」两位老人说:「大王怎麼这样荒谬!从前汤在鸣条追赶桀,然而在亳大规模筑城;周武王也在牧野追赶纣,然而在郏鄏大规模筑城。这两位天子,所做的准备并非不充分。所以追赶别人的人,别人也追赶他,虽然有防备,怎麼可以疏忽呢!」光武帝领悟到话中的含义,回过头对身边的人说:「这是隐士。」准备任用他们,他们告辞而去,没人知道他们在什麼地方。


          5楼2010-09-01 15:24
          回复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也。隐居不仕,性尚中和,好通老、易。贫无资食,好事者更馈焉,受之取足而反其余。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於莽,固辞乃止。潜隐於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旣毕,勑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於是遂肆意,与同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他隐居不做官,生性崇尚中庸和谐,喜爱并通晓《老子》、《周易》。家中贫寒,没有资产粮食,好心的人轮流送给他东西,向长收下够用的东西而将多余的退还。王莽的大司空王邑召用他,连续几年向长才来,王邑想把他推荐给王莽,他坚决推辞,这才作罢。向长悄悄在家隐居。他读《周易》读到「损」卦和「益」卦,喟然叹息,说:「我已经知道富有不如贫困,显贵不如微贱,但不知道死与生相比怎麼样。」建武年间,他的儿女婚事已经办完,向长吩咐说家中的事情与他无关,就当我死了。於是他任从自己的心愿,与爱好相同的北海人禽庆一同游五岳名山,最后不知他死在什麼地方。


            6楼2010-09-01 15:24
            回复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旣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於辽东。】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家中贫寒,在县供职,担任亭长。当时县尉经过驿亭,逢萌迎候拜见,过后他扔掉盾牌叹息说:「大丈夫怎麼能够给人使唤呢!」於是离去,到长安求学,通晓「春秋经」。当时王莽杀掉了自己的儿子王宇,逢萌对朋友说:「三纲已经断绝了,要是不离开,会赶上灾难。」随即把冠解下来挂在东都城门,回到家,带领全家渡海,客居辽东。


              7楼2010-09-01 15:25
              回复
                【萌素明阴阳,知莽将败,有顷,乃首戴瓦盎,哭於巿曰:「新乎新乎!」因遂潜藏。】
                逢萌素来懂得阴阳之学,他知道王莽将要失败,不多久,他就头顶瓦盆,在集市上哭道:「新啊新啊!」接著就躲了起来。


                8楼2010-09-01 15:26
                回复
                  【及光武即位,乃之琅邪劳山,养志修道,人皆化其德。】
                  到光武帝即位,逢萌就到琅邪劳山,养心修道,人们都为他的品德所感化。


                  9楼2010-09-01 15:27
                  回复
                    【北海太守素闻其高,遣吏奉谒致礼,萌不答。太守怀恨而使捕之。吏叩头曰:「子康大贤,天下共闻,所在之处,人敬如父,往必不获,只自毁辱。」太守怒,收之系狱,更发它吏。行至劳山,人果相率以兵弩捍御,吏被伤流血,奔而还。后诏书徵萌,托以老耄,迷路东西,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徵我者,以其有益於政,尚不知方靣所在,安能济时乎?」即便驾归。连徵不起,以寿终。】
                    北海太守一向知道逢萌高尚,派官吏去拜见送礼,逢萌没有答谢,太守怀恨,就派人去抓他。官吏叩头说:「子康是大贤人,天下人都知道,他所在的地方,人们尊敬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去了一定抓不著他,只会自己受到侮辱。」太守发怒,将这位官吏关到狱中,又派别的官吏去。派去的官吏走到劳山,人们果然相继拿起武器抵御,官吏受伤流血,逃了回去。后来诏书征召逢萌,逢萌推托年纪老了,经常迷路分不清东西方向。他对使者说:「朝廷所以召我,认为我对朝政有益处,但我连方向都不知道,怎麼能够匡助时世呢?」立刻驾车回来。朝廷多次召他,他不去,后以长寿终。


                    10楼2010-09-01 15:28
                    回复
                      【初,萌与同郡徐房、平原李子云、王君公相友善,并晓阴阳,怀德秽行。房与子云养徒各千人,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起初,逢萌与同郡的徐房、平原人李子云、王君公为友,都通晓阴阳,身怀道德而行为放荡。徐房与李子云各自养门徒千人。王君公遇到动乱独自没有走,通过为人介绍牛的买卖为生隐蔽自己。当时的人评论他说:「在墙东躲避当世的是王君公。」
                      


                      11楼2010-09-01 15:29
                      回复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也。家产千金。少孤,为宗人所养,而遇之不以理,及长,又不还其财。党诣郷县讼,主乃归之。旣而散与宗族,悉免遣奴婢,遂至长安游学。】
                        周党字伯况,太原广武人。家产有千金。从小成为孤儿,被同宗抚养,但却待他不好,等他长大以后,又不将财产还给他。周党向县诉讼,事主才还给他。不久,周党将财产分给同宗,将奴婢全部打发走,随后到长安游学。
                        


                        12楼2010-09-01 15:30
                        回复
                          【初,郷佐甞众中辱党,党乆怀之。后读春秋,闻复雠之义,便辍讲而还,与郷佐相闻,期克鬬日。旣交刃,而党为郷佐所伤,困顿。郷佐服其义,舆归养之,数日方苏,旣悟而去。自此勑身修志,州里称其高。】
                          起初,郷佐曾经当著众人的面侮辱周党,周党长时间记著这件事。后来他读《春秋》,知道复仇的道理,就停学回郷,告诉郷佐,约定日期决斗。动刀以后,周党被郷佐击伤,生命垂危。郷佐佩服他的道义,用车子将他拉回去养伤。周党几天才苏醒,明白道理以后就离开了。自此以后,他修身养性,州和郷里都称赞他的高洁。
                          


                          13楼2010-09-01 15:30
                          回复
                            【及王莽窃位,托疾杜门。自后贼暴从横,残灭郡县,唯至广武,过城不入。】
                            到王莽窃取帝位时,周党藉口生病闭门不出。自这以后贼寇横行,毁坏覆灭郡县,惟独到广武,从城下经过而不进城。


                            14楼2010-09-01 15:31
                            回复
                              【建武中,徵为议郎,以病去职,遂将妻子居黾池。复被徵,不得已,乃著短布单衣,榖皮绡头,待见尚书。及光武引见,党伏而不谒,自陈愿守所志,帝乃许焉。】
                              建武年间,朝廷召他任议郎,因为生病离任,於是他带领妻子儿女在黾池居住。后再次受到征召,周党迫不得已,就身穿短布单衣,用谷树皮做束发头巾,在尚书台等候接见。等到光武帝召见他,周党趴在地上但不拜谒,自陈愿意保持初衷,光武帝这才同意了。
                              


                              15楼2010-09-01 15: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