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辅助生殖吧 关注:169贴子:1,814
  • 0回复贴,共1

贝安健康:25-羟基维生素D 检测的 8 大临床意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常血清 25(OH)D 水平 < 12 μg/L 表示维生素 D 缺乏,25(OH)D 水平处于 12~20 μg/L 表示维生素 D 不足,25(OH)D ≥ 20 μg/L 提示维生素 D 充足,25(OH)D > 224 μg/L 提示维生素 D 中毒 。
1. VD 对固有免疫的作用
VD 缺乏会造成 CAMP 表达低下,固有免疫系统功能相对低下。
VD 通过诱导并维持树突状细胞(DCs)的未成熟状态,增强 DCs 的抗原提呈作用,在固有免疫中起作用后,再调节适应性免疫中 T 细胞的分化,抵抗外来入侵病菌,抑制炎症浸润 。
VD 不足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相关。
2. VD 对适应性免疫的作用
VD 通过活化 T 细胞及促进 T 细胞转化维持自身免疫耐受,通过刺激细胞因子生成进而促进 B 细胞分泌抗体、抑制抗原递呈的作用等,从而激活免疫反应影响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
3. VD 与感染免疫
高剂量 VD(1200 IU/d)补充后,流感症状期更短,病毒载量下降得更快。
活动性肺结核多发生在 VD 缺乏人群中,适当提高血清 25(OH)D 水平可有效预防结核病发生 [9],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同时实施 VD 治疗,可更好改善肺功能,改善预后。
4.VD缺乏与肿瘤
VDR-RXR 复合体与维生素 D 反应元件结合,影响肿瘤发生过程中特定的细胞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凋亡、分化和转移,并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
5. VD 缺乏与心脑血管疾病
维生素 D 缺乏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血清 25(OH)D 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独立预测因素。
严重的维生素 D 缺乏症和脂蛋白 a [Lp (a)] 异常均与冠心病的存在和程度独立相关,且 Lp (a) 和维生素 D 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时患有严重维生素 D 缺乏和 Lp (a) 异常的人发生冠心病的可能性更高。
在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中,维生素 D 浓度低(< 15 ng/mL)的人群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是维生素 D 浓度高(> 30 ng/mL)的 3 倍 。
6. 此外,维生素 D 浓度低(< 15 ng/mL)的受试者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浓度高的患者高 60%。
维生素 D 浓度低的受试者发生心梗的可能性是浓度高的受试者(> 30 ng/mL)的两倍 。
既往研究提示,为 VD 缺乏的心脑血管病患者补充维生素 D 可显著降低其全因死亡率 。
7. VD 缺乏与甲状腺疾病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维生素 D 水平与甲状腺疾病如 Graves 病 (GD)、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以及甲状腺癌有着密切的关系。
维生素 D 与甲状腺组织中的 VDR 结合后,不仅起到调节免疫的作用,还可通过抑制甲状腺细胞增殖、促进甲状腺细胞凋亡,减少甲状腺结节的产生。
相关研究显示,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 25(OH)D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低水平的维生素 D 与甲状腺癌风险增加有关 。
8. VD 缺乏与儿童肥胖
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 D 水平较正常儿童低,且维生素 D 水平与肥胖程度呈反比。
有观点认为,脂肪组织对维生素 D 的螯合作用导致肥胖者血循环中 25(OH)D3 水平低。
一项双盲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在给维生素 D 缺乏的肥胖者减肥饮食基础上补充维生素 D (50000 IU/周,连续 12 周) ,结果显示肥胖受试者维生素 D 缺乏状态改善、体重和脂肪量明显减少。
9. VD 缺乏与糖尿病和慢性肾病
维生素 D 状态与慢性肾脏病的进展呈负相关,因此慢性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建议将维生素 D 的水平维持在 30 μg/L 或更高。
10. VD 缺乏与骨骼相关疾病
维生素 D 缺乏症主要表现为骨骼疾病。
维生素 D 营养状况差和钙摄入量低是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风险的重要危险因素。
当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浆 25(OH)D 浓度 < 10 nmol/L(4 μg/L)时,可能同时伴有血浆钙磷水平降低。
11. VD 中毒
过量的 VD 是有毒的,由于长期摄入大量 VD 补充剂所致过量或中毒时有发生。
VD 中毒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厌食、烦躁、哭闹、多汗、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逐渐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偶有脱水和酸中毒。
严重病例可出现精神抑郁、肌张力低下、运动失调,甚至昏迷、惊厥等。在极端情况下,VD 中毒会导致肾衰竭、全身软组织钙化(包括冠状血管和心脏瓣膜)、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维生素 D 缺乏的补充建议:
1. 晒太阳:人体 80% 的维生素 D 是通过晒太阳后的皮肤合成。
成年人每天日晒时间以 30 min~1 h 为宜;婴幼儿和儿童 15~30 min 为宜;老年人合成维生素 D 的能力较低,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能暴晒。
日常光照不足时,则需要通过饮食补足维生素 D。
2. 饮食摄入。
3. 维生素 D 制剂的补充:补充维生素 D 以口服为主。


IP属地:广东1楼2023-11-27 10: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