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iven是打越钢太郎众多作品中比较不知名的一作,大多也都认为这一作乏善可陈(本作在批评空间上记着评分还没有80分,作为日本玩家普遍不看好烂尾的Remember11也有81分)。很明显,大多玩家看到剧情作有如此的评分估计会认为这是一出乏善可陈之作了(事实上,许多玩过的人普遍也持此种看法)。
然而我理解,相比Ever17、Remember11甚至是Never7,12Riven的重要性被大大忽略了。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一作是Infinity系列的延续乃至于“后传”,但打越其实在12Riven将Self和Cure从作品中驱离了出去,而将故事本身彻底引到了作品设定的“伪科学”上。从此打越就走向了一条伪科学的不归路…… (之后的极限脱出系列即是围绕着种种伪科学概念大做文章)在这个角度上讲,12Riven可谓是打越承前启后的一作。
在经典的视角欺骗问题上,12Riven的设定事实上是超出前三作和后面的无限脱出系列的。12R从来没有“刻意”让玩家认为两个视角是相同时间,两边时间的不一致在游戏的早期就已经说明了(日食时间等)。游戏里也是直了白了地在作画上让两个被混淆的人本应得以区分(高江和千里在穿相同的衣服时画的脸完全不一样;男主和反派也是,尽管那一段在剧情里被反色处理了)。事实上,这一座是利用环境、背景的侧面方法使得玩家混淆时间和人(对比E17里面的克隆人相当突兀)。玩家看到上述那些被明显表露出来的差异,第一反应肯定会疑惑一下,但恐怕很快就忽略了这点,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叙述模式更为自然一些。
本作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第一是由于出场角色大多是未成年人,本作的人物行动有时确实颇为儿戏(高江缪的举动相当的不讨喜),而其二则是打越的确在感情描写上有很大的欠缺。不过,在我们看到999(以及极限脱出系列)里淳平和茜的故事时,会不会想起炼丸和缪之间的回忆呢。
最后缅怀一下已经垮台17年的KID。打越能不能别做你那些游戏啊,极限脱出3,梦境档案做的就已经不好了,返回老本业做点AVG不好么(当然他本人志恐怕早已不在此,虽然今日做小品作全年龄作品似乎并非没有多少商业价值)。R11重制居然没有打越和中泽参与,也是够离谱的......
然而我理解,相比Ever17、Remember11甚至是Never7,12Riven的重要性被大大忽略了。尽管很多人认为这一作是Infinity系列的延续乃至于“后传”,但打越其实在12Riven将Self和Cure从作品中驱离了出去,而将故事本身彻底引到了作品设定的“伪科学”上。从此打越就走向了一条伪科学的不归路…… (之后的极限脱出系列即是围绕着种种伪科学概念大做文章)在这个角度上讲,12Riven可谓是打越承前启后的一作。
在经典的视角欺骗问题上,12Riven的设定事实上是超出前三作和后面的无限脱出系列的。12R从来没有“刻意”让玩家认为两个视角是相同时间,两边时间的不一致在游戏的早期就已经说明了(日食时间等)。游戏里也是直了白了地在作画上让两个被混淆的人本应得以区分(高江和千里在穿相同的衣服时画的脸完全不一样;男主和反派也是,尽管那一段在剧情里被反色处理了)。事实上,这一座是利用环境、背景的侧面方法使得玩家混淆时间和人(对比E17里面的克隆人相当突兀)。玩家看到上述那些被明显表露出来的差异,第一反应肯定会疑惑一下,但恐怕很快就忽略了这点,直到最后才恍然大悟。这种叙述模式更为自然一些。
本作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第一是由于出场角色大多是未成年人,本作的人物行动有时确实颇为儿戏(高江缪的举动相当的不讨喜),而其二则是打越的确在感情描写上有很大的欠缺。不过,在我们看到999(以及极限脱出系列)里淳平和茜的故事时,会不会想起炼丸和缪之间的回忆呢。
最后缅怀一下已经垮台17年的KID。打越能不能别做你那些游戏啊,极限脱出3,梦境档案做的就已经不好了,返回老本业做点AVG不好么(当然他本人志恐怕早已不在此,虽然今日做小品作全年龄作品似乎并非没有多少商业价值)。R11重制居然没有打越和中泽参与,也是够离谱的......